01.28 二十五磨豆腐,劉溝豆腐的由來,竟然出自“王莽攆劉秀”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磨豆腐,在河南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劉溝豆腐,作為一種傳統養生食品,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劉溝人對於豆腐的製作,現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傳統制作技藝。當地盛傳:“吃大肉,吃大魚,不如劉溝豆腐皮。哪一朝,哪一代,劉溝豆腐都不賴。”2016年,劉溝豆腐製作技藝入選許昌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十五磨豆腐,劉溝豆腐的由來,竟然出自“王莽攆劉秀”

劉溝豆腐的由來,要從“王莽攆劉秀”說起。

沿著禹神快速通道一直向西,過南水北調中線不遠,右手邊,立著豆腐之鄉、劉溝豆腐村的牌子。

進村不遠,便來到永正豆腐坊。距離豆腐坊尚有四五十米,一陣陣香甜的豆腐味撲面而來。院子不大,被十來個大筐、四五個大缸、兩三口大鍋擠得滿滿當當。

“這是豆漿,這是豆腐腦,再經過擠壓,最終才成為豆腐。”劉溝豆腐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永正介紹。

“咱這不是大規模生產,全靠傳統手藝和傳統工具。到今天,禹州和許昌各地的訂單已經排到了100多號。”劉永正說,聽祖輩講,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劉秀被王莽到處追捕。劉秀逃至現在火龍鎮一帶,躲進一條溝中幸運地逃過了搜捕。劉秀眾人被追捕時,缺食少藥,劉秀髮現當地盛產大豆,就提議用大豆製作豆腐,從而使食物問題得到了解決,臨行前劉秀眾人將豆腐的製作技藝傳授給了當地居民,以報容留之情和救命之恩。東漢建立後,為紀念這段歷史,人們把這條溝稱作劉溝,劉溝豆腐也聲名鵲起。

“做豆腐,從原料來講,一個是豆,一個是水,得講究真材實料。”劉永正說,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優質大豆的種植。當地的水源,也是甘冽清甜,為做豆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十五磨豆腐,劉溝豆腐的由來,竟然出自“王莽攆劉秀”

“劉溝豆腐在傳統制作過程中以優質豆子為原料,經過篩撿、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漿、壓制七道工序而成。”劉永正說,篩撿,就是把把豆類中的雜物撿淨,清雜淨豆。然後是浸泡,浸泡豆必須配備好黃豆與水的比例,大概為100:17。同時要掌握好水溫,夏季用涼水,冬季用溫水,浸泡四小時左右。

再接下來是磨漿。劉永正說,這個工序,關鍵是要控水,適當控水,掌握稠稀,粗細灌勻,不能粗放。要求達到豆糊發黃。無論冬、 夏季節,每隔三四個小時,用水沖洗一次磨槽,嚴防豆糊變質,影響產品質量。

“有一些機器做的豆腐,過濾這個環節都省掉了,但我們認為不能省。”劉永正說,過濾豆糊,必須掌握每鍋豆糊的數量和輕重均勻。過濾的時候,加水要加熱水,熱水容易濾淨。每加一次水,濾幹濾淨,不能打過水,更不能將筒籮內帶渣的豆糊擠進鍋內。同時,要經常檢查筒籮是否有裂縫,以防豆渣漏入生漿中。

二十五磨豆腐,劉溝豆腐的由來,竟然出自“王莽攆劉秀”

再接下來是煮漿。大鍋煮漿,輕重要勻,時間要到,一般煮沸時間需要10—20分鐘。沸騰豆漿及時出鍋,出鍋豆漿不許一邊掏漿,一邊摻生漿,生豆漿容易變質,點不成豆腐。

“再接下來是點漿。”劉永正拿著一盆顏色略黃的酸漿,一邊講,一邊往缸裡倒,同時攪動豆漿,“這道工序是劉溝豆腐製作過程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獨特的技藝。劉溝豆腐是用酸漿點制而成的,酸漿是製作豆腐後瀝出的汁水。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由自身的乳酸菌作用變酸,行業稱酸漿。酸漿一般是前一天的漿水酸化後,第二天使用,循環往復,酸值過度就不能用了。點漿時提耙摻漿,看到漿花為止,漿花像米粒一樣大。摻漿濃淡適中,不宜過急。”

最後一道工藝是壓制。豆腐點得好,還要壓得光。壓豆腐槽框長80釐米,寬30釐米,高22釐米,槽板長寬各加10釐米。“壓的時間得120分鐘以上,時間壓到,四角飽滿,塊形完整。”劉永正說,豆腐成品要求達到皮細膘靈,色澤黃亮;有骨有肉,四稜界線;茬口細膩,軟中帶韌;老嫩適宜,才能讓大家感覺美味可口。

俗話說,‘豆腐好不好,全憑酸漿放得巧’。劉溝豆腐點制不用石膏、滷水和內酯,而是用酸漿點制。”王志軍說,酸漿點制的劉溝豆腐,具有八個特點:黃、和、利、細、綿、嫩、韌、虛。

二十五磨豆腐,劉溝豆腐的由來,竟然出自“王莽攆劉秀”

當地老師傅總結:

打開包布是黃的——皮黃裡白,金鑲白玉。

整塊豆腐是活的——造型完整,彈性靈活。

刀子一拉是利的——刀切利落、滑而不澀。

茬口表面是細的——茬口細白,含漿均勻。

抓在手裡是綿的——手感綿軟、有骨有肉。

吃在嘴裡是嫩的——鮮嫩可口、味正醇香。

煮在鍋裡是韌的——炒煮不碎、還原水份。

油炸出來是虛的——油炸皮張、虛若蜂窩。

劉溝豆腐的特點被人總結為:一身清淡七分水,通體晶瑩四面光;富貴貧困皆厚愛,人人稱其菜中王。當地還有鄉諺:“吃大肉,吃大魚,不如劉溝豆腐皮。哪一朝,哪一代,劉溝豆腐都不賴。”“吃吃豆腐香在心,老想著劉溝豆腐人。”現在,劉溝村有豆腐作坊30多家,從業人員百餘人,每天生產豆腐約1萬公斤,大部分在超市銷售。

二十五磨豆腐,劉溝豆腐的由來,竟然出自“王莽攆劉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