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說巷戰是最難打的戰鬥?

蠍子萊萊愛喝酒


很簡單,巷戰拼得更多的是軍人的戰鬥意志,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所有的武器優勢、軍隊數量優勢都會全面受到限制,因此顯得十分殘酷。

舉例說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的單兵素質算是比較一流的了,中國國民黨軍的單兵素質差也是出了名的,但是這兩支軍隊在巷戰戰場上遭遇,日軍往往一籌莫展。

1938年3月,臺兒莊之戰開始,日軍第五師團面對的是半年前在華北戰場被他們打得丟盔棄甲、一潰千里的中國軍隊西北軍第2集團軍。而佈防在臺兒莊的僅僅只有該集團軍的1個師——第31師,與日軍相比,兵力數量有1:2的劣勢,武器裝備更是天壤之別。

日軍從3月24日開始,至25日就拿下臺兒莊外圍全部據點,並且突入臺兒莊城內。但是,日軍的噩夢卻從此開始。日軍首先從北門突入,200多名日軍士兵衝入城內,守在這裡的第31師186團奮力反擊,以傷亡400餘人的代價將日軍炸開的缺酒堵住,但還是有一部分日軍突入城內的一座城隍廟。中國軍隊將廟四周的野草點燃,將廟內的日軍全部燒死。

隨後,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以坦克為先導再次發起攻擊。中國軍隊沒有飛機坦克,輕重火炮加起來只有十幾門,完全靠血肉之軀與之殊死搏殺。城牆已經無法固守,31師只好退入莊內。即便如此,莊內也沒有多少可以利用的高大建築物,僅有一些用石塊築成的民居。日軍突入城內後,在逐屋逐街的巷戰中,面對31師的誓死抵抗,很難擴大戰果。在臺兒莊狹小的地域內,雙方都無法投入更大的兵力,短兵相接的作戰方式令日軍的火力優勢難以發揮。而中國軍隊完全憑藉堅強的意志與日軍寸土必爭、殊死搏殺。

至26日傍晚,臺兒莊東面被日軍佔領。

但是31師本著寸土必爭的原則於當晚組織4個營的兵力發起反擊,經過一夜激戰僅僅收復3個民居院落。

27日凌晨,日軍開始攻擊西門,防守在這裡的181團3營傷亡殆盡,剩下的部隊退守街區縱深,節節抗擊。當天下午1時,日軍10餘輛坦克從西門突入,遭到中國軍隊炮兵的射擊,猝不及防的日軍坦克當場被擊毀6輛。看到起火燃燒的日軍坦克,中國軍隊不禁歡呼雀躍,乘勢發起反擊,一舉將日軍趕出了西門。

28日午夜,趁著日軍攻勢暫時停止的間歇,31師再次發起反擊,重點還是日軍佔據的莊內西北角城隍廟和碉樓。日軍佔據制高點,從28日午夜至30日凌晨,31師基本上集中了全師可戰之兵和火力,日軍也集中兵力全力突擊,巷戰達到了空前的白熱化。

29日清晨,31師接到集團軍和戰區總部下達的“不要指望增援,必須堅持下去,後退者格殺勿論”的命令,師長池峰城隨即表態:“臺兒莊是吾人光榮所在,亦為吾人之墳墓”。與此同時,日軍第5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也向所屬部隊下達了“應以主力迅速擊敗臺兒莊之敵”的命令。臺兒莊之戰再次激烈!

雙方廝殺的重點還是在西北角,186團團長王冠五組織了一支由72名手持短槍和大刀的敢死隊偷襲威脅整個西城的日軍制高點——文昌閣。以14人犧牲的代價全殲了文昌閣的日軍,大部分日軍都是被敢死隊的大刀砍死的。

31日清晨,得到增援的日軍再次發起進攻,其猛烈程度前所未有,單是火力準備就超過兩個小時。隨後,大批日軍從四面八方紛湧而入,31師各部仍舊死戰不退。戰至傍晚,整個莊內幾乎每一條街道都在廝殺,日軍使用火焰噴射器挨個掃清中國軍隊設置的障礙物,單是守軍官兵從一處被焚燬的障礙物退到另一處,然後繼續同日軍激戰。至午夜時分,整個臺兒莊都在燃燒,如同一個巨大的火堆。

或許是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在4月1日這一天,雙方都沒有發動攻勢。4月2日凌晨,第2集團軍總部組織兩個營的兵力從莊外突襲莊內東北角的日軍,日軍被莊外的突襲打了個措手不及,戰至凌晨四時,兩個營的中國軍隊成功殲滅了東北角日軍,繼續向莊內發展。驚慌失措的日軍紛紛躲進民房的碉樓中,中國軍隊則逐屋搜索,一步步將日軍壓縮至城西一角。天亮後,兩個營的中國軍隊與31師取得聯絡。但是此時的第31師也已經傷亡殆盡,短短不到10天的時間,萬餘人的步兵師打得只剩下1300餘人還有戰鬥力,仍然據守著莊內1/3的地方。而第2集團軍所屬各部在臺兒莊外圍與日軍激戰,損失慘重,根本不可能給臺兒莊有任何增援。但是臺兒莊依然需要死守,對此,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於3日進入臺兒莊,親自指揮戰鬥。

而在此時,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嚴令之下,各路中國軍隊迅速向日軍四周聚攏而來。苦戰多日的日軍第5師團終於招架不住,丟棄大部分武器裝備和傷病員,奪路而逃,臺兒莊之戰以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取得輝煌勝利。


大將軍威武K


最近準備去法國自駕遊。

之前也自駕出去玩過,是跟朋友們一起,朋友們一般都是老司機,所以就他們開車。我負責導航,主要就指指路,他們負責更多事情,我只是個輔助人員,所以覺得還挺輕鬆的。

這次準備自己出去玩兒了,全程自駕,所以擔心自己的車技,長時間不開,可能會生疏了。尤其之前經常開高速,路況簡單,現在有可能開省道甚至市區,路況相對複雜,所以想要提前練一練。

練了幾個小時,發現不管市區還是高速,只要小心謹慎,安全第一,開起來都還是比較簡單的。但唯獨有一項確實比較困難,那就是停車。


因為不管是一頭扎進去,還是側方停車,還是倒車入庫,操作步驟其實都不難,原理也都很簡單。可是實際執行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

  • 首先出國開車一定是租車,車的大小可能和自己平時習慣開的並不一樣,尤其國外的SUV,前後車距並不像國內的L款那麼長。

  • 其次國外的車位大小也並不一樣,尤其是法國,很多城市甚至郊區的停車位,都是出了名的擁擠,非常小,就剛好停得進一輛車。

  • 以及實際停車的路面,前後車之間的距離,當時的光線等等因素都不可能在練習時一一窮盡。

所以停車是最難的一個項目,同時也是一個很難通過練習來熟悉的項目。

這個邏輯其實就是現代戰爭中,巷戰是最複雜的戰鬥形態之一的根本原因——因為巷戰就有點像倒車入庫。

好比你每次可能開的都是不同的車,在巷戰中,你可能每次遇到的都是不同的敵人,可能在不同的街景、不同的路面,使用不同的槍械,面對不同的打法,當時不同的光線效果,甚至遭遇巷戰時自己的身心狀態也是不同的。這些東西要怎麼在訓練時一一窮盡從而做好萬全的準備呢?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方面情況無限複雜,另一方面無法提前做好準備,這時對一個士兵在複雜狀態下的實際作戰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以及團隊之間的配合要求極度默契。

因此巷戰是最複雜的戰鬥形態,當然也就最難打。


用戶5824975172


淞滬會戰的時候,戴笠突發奇想,向蔣介石建議建立一支城市游擊隊,招募上海當地人組成,利用他們熟悉當地情況的優勢和日軍做城市游擊戰。

蔣介石批准後,戴笠聯合杜月笙等人組建了這支游擊隊,大概是一萬人。成員包括軍統特務、青幫成員、部分軍人、學生和招募的當地人。

按照戴笠的設想這支游擊隊是應該和日軍進行城市游擊戰,也就是當正規軍失敗後,在城市中和日軍進行巷戰。然而參戰之初,上面的指揮官居然讓他們投入了正規作戰。

幫派人士打架鬥毆是把好手,但真到了戰場卻完全沒有戰鬥力,所以一開始就損失慘重。

後來中國軍隊擋不住日軍,全面撤退。這支城市游擊隊奉命掩護其他部隊撤退,他們的長處才發揮了出來。

日軍進入上海後,在游擊隊的巷戰中進展很慢。

最後,整個上海還有兩支中國軍隊在抵抗,一支是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另外一支就是游擊隊把守的南市。

南市守軍一直苦戰不肯撤退。

最後,軍委會認為他們已經完成了掩護的任務,命令他們撤退。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卻不肯聽命,因為他是軍統的人,只服從戴笠的命令。再後來,是戴笠親自下令,他們才撤退。


這場戰役過後,杜月笙的門徒損失慘重,杜謝絕所有賓客,閉門不出數日。


故紙匯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說來說去,主要還是戰場觀察和組織火力問題。

正常的野戰,敵我雙方視野都相當開闊。

以二戰為例,諸如庫爾斯克會戰這種野戰,雙方都有偵察機和偵查部隊,將對方陣地的大體情況偵查的很清楚。

進攻一方要做的是,根據敵人布放情況,選擇敵人組織火力弱的一部分陣地以及地形有利的陣地,進行突破。

說起來就是這麼簡單。

野戰這種作戰模式,由於雙方都是名刀明搶硬打,重武器很容易發揮威力。

無論蘇軍還是德軍進攻,首先以炮兵和空軍轟擊敵人陣地,將堅固工事破壞大半甚至基本破壞以後,這才全面發動進攻。

在進攻期間,同樣以重武器進行火力壓制,使得敵人的火力難以發揮,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然而得以突破。

然而,巷戰的作戰模式卻有很大的區別。

野戰中,重武器往往可以在數公里外發揮威力,在防禦一方輕武器的火力範圍內消滅敵人,最大程度減少自己上網。

然而,巷戰的地形非常複雜,建築物和建築物之間往往相距幾百米甚至幾十米。

這種情況下,進攻一方重武器不容易發揮威力,相反很容易遭到防禦一方在較近距離組織的強悍火力的突襲。

同時,野戰戰場敵我雙方的移動相對是公開。防禦一方增援,進攻一方開始前進,都可以被有效偵查。

然而,巷戰中由於複雜地形和建築物的遮擋,進攻一方難以偵測到防禦一方的兵力調動。

尤其對於富有巷戰經驗的一方,往往將建築物打通,利用下水道或者挖掘的地道進行移動。

進攻一方無法確定這棟建築物是否有敵人,往往只有被襲擊以後才可以確定。

另外,雖然今天武器已經有很大發展,然而依靠單兵武器想要摧毀堅固建築物還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巷戰的進攻一方,多要藉助重武器的掩護進攻,常見的就是坦克和裝甲車。

然而,在單兵反坦克武器。尤其是反坦克導彈盛行的今天,坦克和裝甲車隨意進入巷戰很困難。

反坦克導彈射程可以達到數公里,具有很強的破甲能力,是強悍的坦克殺手。

如果坦克、裝甲車被擊毀,依靠單純的步兵難以有決定性的突破。

但擅自使用坦克裝甲車突擊,又很容易被擊毀,這就是難點。

所以,現代化的巷戰很難打。

反例就是第一次車臣戰爭的俄軍,胡打亂衝,死傷累累,最後靠用重武器將格羅茲尼轟平才算勝利,導致大量平民喪生,包括很多俄羅斯族人。

比較經典的就是美軍攻打費盧傑等戰役,就是現代化技術巷戰相對經典的作戰。


薩沙


為什麼巷戰是最難打的戰鬥,原因非常簡單,巷戰能夠拉平一切的武器差距。如果說其他戰爭模式不能玩遊戲,做比喻的話那麼非常適合用現在層出不窮的吃雞遊戲講解

你穿著三級頭三級甲三級包,左手一個八倍鏡的狙,右手一個六倍鏡的突擊步槍。

然後跑到城市裡,非要和對面的正面鋼,這個時候你裝備再好有啥用??

不照樣被噴子幹掉,如果點兒背的,信不信用大砍刀砍死你?

畢竟你就是裝備再好,撐死了,多挨兩發子彈,(甭管是硬抗還是防彈)要知道,劣勢,軍隊面對優勢之類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可不是一個打一個,而是一群打一兩個。

並且在夏天的時候,敵人可能出現的任何角落,叫什麼陽臺呀,房頂,這兩個地方像這樣打的時候都不想去的,這些地方太簡單。

而是什麼下水道這邊可能有人也可能有地雷,你上樓梯的時候可能有人可能有地雷你開個門的時候門口可能有詭雷。

並且當你以牆為掩體向前面摸的時候,天知道對面會不會直接用你發榴彈炮給你吧,牆一塊炸掉.....

甚至如果說對面的樓房修得更好那麼想要進攻這座城市,就需要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去打,甚至於一個廁所你都得打七回.....

甚至於你都不知道你會不會在你即將攻下某座建築的時候,然後建築在一聲巨響就被炸平了......

並且在打的時候,你還不知道低音會是從哪出來的,可能從衣櫃可能從廁所,甚至可能從某個廁所的坑裡邊蹦出來了。

再加上現在普遍吊頂,所以很可能從吊頂上面給你扔下來兩顆手榴彈。

.....是個人就得瘋


嘯鷹評


中東近些年戰亂頻仍,很多地方激戰正酣。尤其巷戰,像敘利亞的阿勒頗、東古塔、拉卡、代爾祖爾、大馬士革,伊拉克的摩蘇爾,也門的荷臺達等,都爆發過激烈巷戰!多種勢力互相爭奪,死傷枕籍,流血漂櫓!巷戰為何殘酷難打?原因如下——





一是城市環境太複雜。野外是個二維空間,而城市是三維空間!城市周邊有廠房、小型居民點、平房區,環境已經比野外複雜。而市中心,則是遍佈樓宇,建築高密集;而且還擁有大量地下設施,包括地下室、地下停車場、下水道和地鐵等。這麼複雜的三維空間,進攻方很難面面俱到!稍微一不注意,就得踩上地雷,或者挨防禦方火箭筒、機關炮、反坦克炮射擊,到處被伏擊……像俄羅斯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之戰,俄軍極為輕敵、指揮混亂,其131摩步旅和81摩步團,被大量以前是蘇聯老兵的車臣武裝,反覆伏擊,損失巨大!僅131摩步旅竟然戰死789人!



二是城市中建築太多,攻堅要求太高!現在即使中東這些發展中國家,也滿是鋼筋混凝土房子,武器威力小一點,都打不動!進攻方必須用大量航空兵、重炮、坦克,甚至使用重炮直瞄射擊,並使用很多爆破器材,才能壓制、打破守方的防禦體系!舉個例子,ISIS的首都——敘利亞拉卡市,面對美阿聯軍,一度被ISIS武裝建成要塞!早在2014年,美阿聯軍就開始進行長時間攻堅,僅2014年年底就進行了多達30輪轟炸!但是,拉卡市依然有很多街區未被佔領,大量武裝分子躲藏在建築內,不斷頑抗。及至2017年10月17日,打了整整3年,才由庫爾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最終完全奪取拉卡!



三是城市"通視距離"太短,必須進行近戰,有利防禦方!"通視距離",就是你從某處放眼望去,能看到的最遠距離。城市裡建築物太多,遮擋太多,"通視距離"太小,進攻方即使有很多坦克、重炮、航空兵,反正看不遠,最後還是要近戰,還是沒法迅速打破防禦!而防禦方既然佔據地利,搞點地雷、火箭筒、機關炮、反坦克炮,都是些輕型武器,不用多少資源,就足以拖住大量進攻方重裝部隊!所以,最後最重要的是步兵,就是堆人!在斯大林格勒、在柏林、在布達佩斯、在貝魯特、在約旦河西岸,在格羅茲尼……每次巷戰,都在證明這一點!近年在中東,更是這樣!


所以,巷戰畢竟發生在環境複雜、建築密集、遮擋極多的城市,動不動就要近戰、就要爆破、就要堆人!它當然非常殘酷,血腥!


軍事作家陳曦


作為專門研究軍事理論的人,筆者從軍事理論上分析一下,相信將會是這個板塊最專業的分析了。

從軍事地形學角度考慮,城市和居民區作戰地形屬於一種特殊地形下的作戰。這種地形以廣泛分佈的密集房屋和建築物為主要特徵。在分佈上,以大、中城市為核心,以衛星城市為拱托,四周分佈有高密度的集鎮與村莊以及工業區。在連接各個衛星城市和主城市的主要交通線兩側,居民地密集。建築物的分佈格局和其所處的地貌有關,平坦地上多為網格狀或輻射狀,街區較為規則,而丘陵地貌上則多沿谷地分佈為不規則的條狀地帶。在第二種情況下,地處丘陵地帶的城市作戰,也存在山地作戰的一些特徵,屬於極端特殊的山地城市戰役。

大規模的火力震懾,在城市戰役中依然有效,但是造成的附帶傷害較大。


城市建築物的障礙性,使得炮兵和防空兵部隊地面機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裝甲部隊的戰鬥車輛也只能沿著街道和建築物間的空地機動,其狹窄和彎曲的街道會影響諸軍兵種的機動,這其中步兵除外,城市戰是最能發揮步兵作用的戰役地形。密集的建築物使得重型裝備的觀察和射擊條件受到了限制,直視和直射的距離通常只有幾百米,觀察所也只能看清楚鄰近的區域,在現代高科技的條件下,城市作戰更需要依賴於高技術的電子探測手段來觀測目標。

智能化武器是城市戰中的新成員。


城市居民地地形通常是敵我雙方攻防的要點和決戰爆發的集中地,不論是二戰的基輔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柏林戰役還是現代的巴格達圍攻戰、費盧傑攻防戰都屬於決定了整個戰略局勢的決戰性戰役。同時,城市也是航空兵、炮兵、核生化部隊、導彈部隊等新型軍事理論的高價值襲擊目標。

直升機在城市戰中帶來了部隊機動的便利,但是也只能投送輕型步兵,一旦落地就會陷入鏖戰。


某些大中城市是經濟、文化、和鐵路交通的樞紐地帶,屬於物資和思想以及人力高度轉運的重點地區,這些地區有利於機動、便於宿營和後勤補給,便於利用城市的電訊設備組織部隊的通信和聯絡,那麼這些地區如果有作戰行動,一定是雙方爭奪的焦點所在。較大規模的城市居民地在現代的大國對決中,往往面對著原子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一個城市對原子武器的防護能力,主要取決於建築物堅固的程度和有無地下建築物(如地鐵和地下停車場、地下掩體、民防設施)等,通常居民地能縮小殺傷範圍,但是容易造成間接殺傷和引起火災,街巷易滯留毒劑和放射性沾染物質。

坦克在城市戰中的施展空間很小,機動性受到限制,只能當作攻堅的堡壘使用。


在現代戰爭中,由於現代城市建築物極端密集,具有良好的隱蔽條件,甚至一座幾十層高的大廈可以有無數種隱蔽埋伏戰術,可以在一座大樓裡逐層逐屋爭奪一週甚至上月,甚至於,在現代城市中密佈的地下停車場、樓洞、車間廠房等地方,都非常適合隱蔽大量的待命部隊,使得冒冒失失進入一座城市的入侵之敵,往往遭遇到立體式的,來自不同方向和高度的打擊,遭受慘痛的損失。

我軍在演練城市作戰。


居民地建築物對於常規武器的殺傷力具有較好的防護作用,地下室和鋼筋混凝土人防工程對於核襲擊有較好的防護能力。密集高達的建築物,使電臺和無線電的通信效率降低,只能通過轉播或用直升機開設機載中繼站才能使得進攻軍隊實施通信聯絡。戰時,應該特別注意對現有通信設施的奪取和保護,以及對電臺、電視臺的利用。

城市居民地戰鬥指揮困難。戰鬥隊形經常被分割,整個作戰變成一系列小分隊戰鬥。炮兵和防空兵可以佈置在城市的外緣,居民地內的廣場和公園中可以建立導彈和炮兵的發射陣地,不過容易受到建築物的阻擋。

不過由於城市所具備的重大戰略價值,因此實施城市戰仍然是很多時候不得不做的抉擇,畢竟,擊敗一個人口幾千萬人的國家,只需要奪取幾座人口幾百萬人的大城市,也就基本上消滅這個國家的作戰潛力了。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常德保衛戰打到一半的時候,由於第57師死戰不退,日寇傷亡急劇上升,主攻的第116師團長巖永旺有點抗不住了,跟頂頭上司橫山勇商量,能否給餘程萬的部隊留個口子突圍。第11軍司令官忽然想起來讀過中國兵法的“圍城必闕”,亦知巖永旺師團必有難言之隱,居然就同意了,這是侵華日軍攻城作戰中破天荒的記錄。



(喋血孤城劇照)

可惜餘程萬一點都不領情,只是安排幾百名重傷員從日軍故意賣出的破綻南門撤出,第57師將士繼續血拼不止,這下巖永旺無奈了,只能督師猛攻。其實鬼子是很怕打巷戰的,他們的裝備與訓練優勢很難得到發揮,又不能完全依靠火力覆蓋。

在此之前的城市保衛戰中,雖然許多國軍將領高喊巷戰到底,然而一旦城破後便即崩潰逃出,所以每當日軍陷城之日,戰鬥實際已經結束。不過在1943年10月的常德,黃埔一期的餘程萬是來真的了,因為他接到的命令是不許撤退,面對30000多攻城日軍,8000虎賁只能堅守到底。



常德城與後來的衡陽不同,城外沒有多少可供作為防禦支撐點的山地,大部分戰鬥是在城內進行,日軍突破城垣後雙方主要打的就是巷戰。戰前,第57師將所有木製房屋抽去板壁、所有磚牆全部鑿通,條條巷子串通,每個窗口和大小門都壘上沙包。即便是黑瀨平一大佐的133聯隊從北門蜂擁而入時,中國士兵還在朝麻袋裡裝土,加固街頭上的戰鬥工事。

第57師善守,早在1941年上高戰役時就得到印證,也是“虎賁”稱號的得因。面對衝進城的鬼子,他們沒有驚慌失措,反而冷靜的令人不寒而慄。中日兩軍隨即開始對每一個街口和每一棟房屋展開反覆爭奪,由於建築被完全打通沒有防禦死角,日軍只能以逐屋佔領的方式向前推進,傷亡激增。



(巖永旺劇照)

通常情況下,日軍戰場傷亡比例為傷三死一,個別情況下達到傷五死一,而在常德這個比例達到了一比一,足見巷戰之殘酷。日軍每推進幾十米就要倒下一批,根據第11軍老兵森金千秋在《常德:幻的重慶攻略》書中的記述,日軍在巷戰中每前進10米,付出的代價是平均死亡4個、負傷3個,第57師士兵在近戰對射中幾乎人人成為狙擊手,“抗日鐵軍”的訓練水平不是蓋的。

巖永旺見狀,下達了兩個命令,第一是命令炮兵聯隊將大口徑加農炮運進城來,直接轟擊拿不下來的建築;第二是下令火燒常德街市,不給57師官兵留下藏身之所,於是常德全城火光與殺聲四起。由於中方援軍推進遲緩,能夠給餘程萬助戰的只有中美混合航空團的轟炸機,但仗打到後來,雙方部隊已糾纏在一起,炸彈也不能投了。



日軍116師團的前鋒黑瀨聯隊突入城垣是1943年11月28日凌晨,該師團完全佔領常德是12月3日上午,亦即殘酷的巷戰整整打了五天,常德城已徹底是斷壁殘垣。由於制空權易手,佔領常德城的日軍遭到肆無忌憚的轟炸,因此大部隊未及掃蕩便撤了出來,由此300多57師官兵在廢墟中得以存活,成為蔣介石戰後扣押餘程萬的重要原因。

自然,第57師同樣傷亡巨大,餘程萬不得不把所有的運輸兵、擔架兵編入戰鬥部隊,300多名沒有炮彈的炮兵也成為了步兵,師部機關的軍官全部頂到一線,戰至最後,留下來的40多名警察和師部雜役也填了進去。虎賁師軍官傷亡已達到95%,重武器損失90%以上,而當橫山勇無恥地下令使用毒氣彈的時候,第57師的最後時刻來臨了。



1943年11月30日夜,餘程萬給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發去決別電:“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各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74軍萬歲!”

一寸山河一寸血,餘師長的電文壯懷激烈,這是8000虎賁最後的怒吼。



(餘程萬將軍)

為了給第57師留下點種子,在所有剩餘軍官的苦勸下,餘程萬率200多人於12月3日凌晨2時突圍,第169團上校團長柴新意則帶領殘兵繼續抵抗,柴團長在肉搏戰中英勇犧牲。

此戰日軍傷亡逾萬,戰死聯隊長兩名、大隊長四名以及大批戰鬥骨幹,第116師團一度失去戰鬥力,當“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要求已經撤退的第11軍重佔常德的命令下達時,司令官橫山勇居然抗命不遵,充分說明日軍確是傷亡慘重強弩之末。

1943年12月7日,餘程萬率領援軍新編第11師的一個團和幾十名57師部下,光復常德。

(戰後的常德)

喜歡研究抗日戰爭史的答友可以關注我,還有很多軍史文章可供閱讀和探討。


度度狼gg


你看過地道戰就明白了,隱蔽性非常好,目標神出鬼沒,厚重隱體多,使一些炮弾失去威力,用少量的遊擊分隊,可以使進攻部隊損失慘重。敵暗我明。

以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為例,巷戰中美軍與伊軍游擊隊進行了正面開戰,首先使用了穿甲彈,然而穿甲弾效果並不明顯,只在牆上打了個窟窿,殺傷力己被厚重的牆面抵擋了大部分。



後來使用了一種霰彈,這種霰彈中包袌著1000多顆鎢鋼珠,先把霰彈打進牆體後再引爆,威力相當不錯,炮彈爆炸後這些鋼珠,以每秒1410米速度全面爆發,使隱體內的士兵傷亡慘重,有的打成了馬蜂窩。


這就是美軍打伊拉克費盧傑,在這次巷戰中,美軍武器先進,兵員達到1萬多名,伊軍3000多名。滅伊軍1500名,但美軍也傷亡600多名士兵,所以說不管武器多先進,巷戰不好打。

關注我。 歡迎評論 點贊 後續更多分享!



牛頭馬面兩鬼


巷戰是在城市外圍與城防被突破後進行的最後決戰。在戰史上,巷戰占城市攻防戰的比例並不多。守方確定為死守地區或者堅信援兵的到來才會進行巷戰。

我們所熟悉的傅作義太原保衛戰與方先覺衡陽保衛戰都集中在城郊與城池防禦,並沒有進行真正巷戰。陳明仁的四平作戰、池峰城的臺兒莊戰鬥是成功的巷戰;陳長捷的天津戰役、王耀武的濟南戰役巷戰佔的比重太少。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吧。

(四平巷戰)

1、原平保衛戰

1937年,日軍在貢獻南口、張家口、大同、平型關後,繼續南下。二戰區為了為忻口布防贏得時間,決定死守原平以遲滯日軍前進。姜玉貞的196旅承擔了防禦任務,從10月1日開始算起,在城外與日軍血戰,8日日軍突入成為,姜旅進行逐屋爭奪,慘烈的巷戰進行了兩日,十日晚開始突圍。

(血戰原平)

2、常德保衛戰

1943年11月,餘程萬的57師負責防禦常德。25日,常德外圍、城廂陣地相繼丟失,守軍退入城中與日軍血戰。

這時候除了有一定空軍優勢之外,國軍的火力、給養都不如日軍。而且由於外圍消耗巨大,在城內逐步被日軍分割。

(常德保衛戰)

在這種條件下,57師並沒有瓦解,而是不斷的進行反突擊。日軍在燃燒彈燃燒後發起總攻,相繼失敗。

到28日,橫山勇直接讓炮兵抵近射擊。而57師也喪亡慘重,將輜重部隊、警察都編入作戰序列,進行最後抵抗。

到12月1日,全師喪亡殆盡,餘程萬開始準備突圍,尋找第十軍。

一般而言,城池攻防戰在外圍陣地、城防陣地丟失後,守軍傷亡就會比較大,再進行巷戰顯然力不從心。但凡事有例外,承擔了死守任務的部隊就得守下去,有援兵希望的也自然會守在城內等待援兵。

(天津戰役)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