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上古文化之三皇五帝

上古文化之三皇五帝

我國上古時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然而,歷史上關於三皇五帝卻眾說紛紜。

第一種說法是三皇指天皇、地皇、泰皇,這種說法認為泰皇最貴。另一種說法提出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還有古人認為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或燧人、伏羲、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可見伏羲和神農佔有三皇之兩席,基本一致,而第三位,分歧較大。

至於五帝的說法也有所不同,有種說法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這五個人。後來有人認為“五帝”是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另外,還有炎帝、高辛等人也被列為五帝之中。五帝主要是指傳說中原始社會里傑出的部落首領。

多數人認為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三人是“三皇”,黃帝、 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此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上古文化之三皇五帝

那麼,堯帝、舜帝、大禹在位期間有哪些政績呢?

堯帝:

堯是中國古代傳說的聖王,姓伊祁,號放勳。因封於唐,故稱“唐堯”,《尚書》和《史記》都說他名叫放勳。後代又傳說他號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稱為唐堯。

堯父乃帝嚳,號高辛氏。帝嚳在位70年崩,傳位給兒子摯。堯13歲輔佐摯,封於陶地,15歲改封於唐地,所以堯號日陶唐氏。18歲,堯代摯為天子,都於蒲阪。

《史記》說:堯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接近他如太陽一般,遠望他如雲霞一樣燦爛。堯在位時,天下洪水瀰漫,他用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又啟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他治天下五十年,問天下治與不治?百姓愛戴自己與否?跟隨左右的人不知,朝野大臣也不知,他於是穿上民服到民間走走,在田邊聽到一位老人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就是著名的《擊壤歌》。

堯帝開創了帝王禪讓之先河,他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決定從民間選用賢良之才。他聽說舜非常賢明,便尋民間,來到舜居住的歷山一帶,方圓百里都誇舜是一個賢良之才。堯帝便決定試一試舜,他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兩個女兒觀其德;把九個男兒安排在舜周圍,讓九個男兒觀其行。把舜放進深山之中,虎豹纛蛇都被他馴服。舜頭腦清醒,方向明確,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來。堯先讓舜在朝中作虞官,試舜三年後,帶著舜在堯的文廟祭拜了先祖,此後,舜開始代行天子之政。

堯立70年得舜,3年後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28年後去世。

上古文化之三皇五帝

舜帝

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頊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幾次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面。

由於舜品德高尚,在民間威望很高,無論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不久,在他周圍就形成了一個村落。當時部落聯盟領袖堯年紀已高,要選繼承人,大家都推舉舜。於是,堯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又派人侍奉其左右,觀察其德行,並讓舜管理百官,觀察其能力。經過考查,堯發現舜是個難得的賢才,就禪位於舜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天地四時、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諫言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新的政治條例。

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舜任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后稷主持農業,掌管農業;命契為司徙,掌管教化;命皋陶為司法官、執掌刑法;命益擔任虞官,掌管山林;命伯夷為秩宗,主管祭祀典禮;命夔為樂官,執掌音樂和教育;命龍為納言,負責傳達命令,收集意見;等等。

舜還規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員的政績,根據三次考察的結果決定官員的提升或罷免。經過這番整頓,官員職守分明,建立了輝煌的業績,百業由此興旺。

舜在年老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兒子商均沒有才能,就確定了威望最高的禹為繼任者,並由禹來攝行政事。舜與堯一樣,都是禪位讓賢的聖王。

據說舜在堯死之後,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山,稱為“零陵”!

上古文化之三皇五帝

大禹

禹,通常尊稱為大禹,與堯舜並稱為傳說中的古聖王,又是夏王朝的開國君主。《史記》說他名文命,《帝王世紀》說字密。“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但一般稱作夏禹。傳說禹為“黃帝之玄孫”,既是貴胄,其家又世為大臣。禹父即治水無功的鯀,於帝堯的時代錄用,帝舜時被放逐邊境。禹於舜時為司空,治理水土,其主要工作是治水,接續其父未競的事業。

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歷來傳頌不絕。禹受命治水,並有益和后稷做助手。禹這個人聰慧機敏,勤懇踏實,言行一致,又能身為表率。他走遍天下,“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輦”,踏勘水情地勢,規劃治水大計。

禹治洪水採用的方法,以疏導為主。大禹治水,最感人的是關於他自身的傳說。他在治水中表現的艱苦卓絕的作風,忘我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歷久彌新。禹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

上古文化之三皇五帝

在我國到處都有關於大禹的遺蹟和傳聞。安徽懷遠縣境內有禹墟和禹王宮,陝西韓城縣有禹門,山西河津縣城有禹門口,山西夏縣中條山麓有禹王遺址,河南開封有禹王臺,禹縣城內有禹王鎖蛟井,河北武漢龜山有禹功磯,湖南長沙嶽麓山有禹王卑,甚至在西南的四川南江縣還建有禹王宮,而河南洛陽更有大禹開鑿龍門的傳說 。

這些遍佈中國的大禹遺址,記刻著大禹的豐功偉績!

這就是上古時代三皇五帝的傳說!

上古文化之三皇五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