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1864年7月31日,是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的第13天,也是李秀成被俘後撰寫《自述》的第二天。他被湘軍關在一個1米8見方的木籠中,忍著酷暑,忍著手臂的傷痛,坐在地上,用一杆禿筆疾書著太平天國的歷史。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那時和帥困我鎮江,內外不通音信,內又無糧,外又無救。翼王遠逃,那時朝中無人出色,獨我與陳玉成二人有兵多眾,故人而舉薦,調我下救鎮江。當時由皖省趕上六安,全軍調下……”李秀成寫到此處,突然間頭頂一個炸雷,頃刻便是磅礴的雨聲。

此時,曾國藩跨行客串法醫,剛剛主持完成了一項驗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屍體的主人已經死去整整兩個月了。能讓湘軍大帥冒著酷暑近距離查看,估計大家已經猜到,這塊臭肉曾經裝載過天王洪秀全的靈魂。

當曾國藩站在屍體前方,鄭重宣佈:“這廝正是偽天王!”時,大風雨驟然而至,約半時許。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詭異的天氣變化令湘軍將士頓起驚悚之心,然而,堅信“神鬼怕惡人,惡人變鬼也沒我惡”的曾國藩表現的很是鎮定。不但鎮定,他還聯興大發。曾國藩有個愛好,那就是寫輓聯。有時輓聯癮發作,曾國藩甚至會為活著的朋友寫“生挽”。所以,驗屍工作一結束,曾國藩立馬丟下死鬼,徑自跑到書房,在閃電的窺視和鬼哭般的風雨聲中為老對手寫了一幅永遠不可能發表的輓聯。

不過,這一切李秀成無從知曉,他接著落筆:“救出鎮郡之兵,失去鎮江之城矣。”

看過小編上一篇文章的,應該能夠想象,如果此時吳如孝有幸與李秀成擠在一個籠子裡,看到這一行文字,一定會在唇邊露出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呵呵,我不是你救的!”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13天前,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陷落,幼天王登樓眺望,卻見湘軍大隊從轟塌的城牆缺口處蜂擁殺入,吳如孝急忙帶領人馬前去阻擊。這是幼天王對吳如孝的最後一瞥,也是吳如孝在歷史上留下的最後一幅剪影。

之後,吳如孝成為了失蹤人口。他的下場無外乎兩個,一是死在亂軍之中;二是隱姓埋名蟄居了下來。小編還是比較傾向於後者的。因為如吳如孝這樣的“悍賊”,倘若死在敵軍手裡,無論如何也該記錄在案。所以說,吳如孝很有可能逃脫了清政府的追捕,帶著老婆和女兒隱居了下來。

吳如孝是廣州十三行會計出身,有一定的文化,守衛鎮江期間,他還學會了一項謀生的新技能,那就是種地。太平天國之戰後的中國,人口減少,百廢待興,以吳如孝的本領,他應該可以帶領全家發家致富,然後安享晚年。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不過,吳如孝的結局或許不錯,但在太平天國名將的排行榜上,他的地位不高,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個三流。

吳如孝虧就虧在獨當一面守鎮江的時候,敵人偏偏不是湘軍。因為湘軍才是最終攻克天京的勝利者,所以誰和湘軍交戰多想要成名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拿天京之變前的韋昌輝和石達開來說:韋昌輝是清軍奏報中的常客,他經常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線。石達開則是公認的“翼賊膽最怯”,清軍的奏報從來沒有記載過他在兩軍交鋒的前線露過臉。然而,因為石達開的主要對手是湘軍,而韋昌輝的主要對手是江南大營,所以大家都認為石達開才是勇敢無畏的名將,而韋昌輝……咦,誰知道韋昌輝幹了神馬?

吳如孝也是如此,儘管他主持鎮江防務時攻守都可圈可點,但誰讓他pk的對手不是湘軍呢?吳如孝在鎮江的戰績被後人華麗麗的無視了。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不過,離開鎮江之後,吳如孝混成三流,完全要怪他自己的選擇。因為吳如孝再也不想獨當一面,他要追隨太平天國最強的人,為他打工。

那麼,誰是當時太平天國最強的人呢?

當然是陳玉成。

接下來,吳如孝抱住陳玉成的大腿,以半獨立的身份加盟了陳玉成集團。我們看到,三河大捷前,陳玉成攻克清政府的安徽省會廬州,是讓吳如孝鎮守的。三河大捷陳玉成打死李續賓,吳如孝也出力不少。至於關乎太平天國國運和陳玉成榮辱沉浮的安慶保衛戰,吳如孝更是一切唯陳玉成馬首是瞻。

安慶保衛戰失敗後,陳玉成實力大減,太平天國一哥換成了李秀成。於是,信奉追隨強者的吳如孝馬上換了大哥,開始給李秀成當起了小弟。

就這樣,當吳如孝的敵人終於變成湘軍後,歷史的聚光燈大多打在了領導陳玉成和李秀成的身上,吳如孝作為配角再一次被華麗麗的無視。

其實,吳如孝只是做出了人們面對亂世時的普遍選擇而已,那就是不逼到山窮水盡,就找一個強者來依附。然而,在獲得安全感的同時,吳如孝隨之也交出了自己成為一流名將的可能性。最終,他以太平天國三流將領蓋棺定論。

不過,吳如孝雖然只能算做三流名將,但如果沒有他,晚清歷史上就不會出現兩位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首先,沒有吳如孝,李秀成這個名將當起來就不是那麼理直氣壯。

李秀成名將之路之所以走得坎坷,是因為身邊有一座大山,那就是陳玉成。只要李秀成與陳玉成合作,主角的光環肯定會落在陳玉成的頭上。即使陳玉成在歷史上只是配角,也會當仁不讓的搶戲。桐城大捷、三河大捷這種陳玉成唱主角的戰役也就罷了,最令人無語的是二破江南大營。

二破江南大營之前,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被江南大營重重圍困。

我們可以看一張圖: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一道自城北上元門起,至西路三汊河、樂心寺江干止,綿延一百多里的壕溝穿起大大小小的營盤一百三十餘座,象一口巨大的鐵鍋,結結實實扣在了天京頭上。長江中則遊弋著江南大營的水師,恰似一簇簇跳躍的火焰,它們與大鍋一起,烹煮著一道滿漢全席中的大菜——亂燉天京。

1859年3月,法國總領事敏體仁的告示悄悄貼在了天京城外。這是一則招聘廣告。它告訴城中的長毛,天京馬上就要被清軍攻破,不想死就來我大法國當苦力,享受海外逃亡的特權吧!本領事將提供工匠、水手等多種工作,薪酬豐厚,報名從速!

到了1860年年初,朝野上下,包括外國人都認定,天京將在今年陷落,太平天國藥丸。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當時,李秀成是天京周邊的守將,面對這種情況,自然是愁的涕淚橫流。然而,當時他手下只有幾千人馬,還不夠坐擁四萬雄師的江南大營當一碟小菜。李秀成《自述》中所寫:“自困天京五次,皆苦我一人四籌解救”,說的就是李秀成的對策。因為自身的弱小,他只能四處拉人幫忙。

眾所周知,李秀成的黃金搭檔是陳玉成,按照慣例,李秀成應該去找陳玉成。然而,陳玉成正在與湘軍大戰於小池驛,無法過來。李秀成只得來到蕪湖,打算拉皖南那幫窮朋友李世賢、楊輔清、劉官方、賴文鴻、古隆賢,攢雞毛湊撣子,一起去天京解圍。

結果,大家都認為天京已經病入膏肓,跑去解圍那就是去送死。而且,你李秀成算老幾?你連鎮江都沒能救成,吳如孝都不跟你混,憑什麼來號令我們?

說實話,小編認為如果換做陳玉成,皖南的窮朋友肯定會跑來跪舔,但李秀成“求爺爺,告奶奶”了幾天,除了堂弟李世賢捧場,所有人當他是個p。

在這種情況下,李秀成需要一場逆天的勝利樹立威望,太平天國也需要一場逆天的勝利凝聚人心。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杭州,是清帝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也是被重重重兵保護的腹地,楊秀清生前都只能遠遠看著流口水,而從不敢染指。如果李秀成能打下杭州,那麼他將塑造一個神話,也將成為一個神話。

眾所周知,李秀成小農思想嚴重,是個不過年會死星人。所以,他先在蕪湖過了個年,然後於天曆正月初二,啟動了這場瘋狂的軍事冒險。

很多人評價李秀成奇襲杭州,都會說這是“圍魏救趙”的經典案例。

然而,不是圍魏救趙,而是李代桃僵。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李,有二意:

其一,李是李秀成的李。因為是李秀成發動了這場奇襲,幾千人就敢去攻打清軍的重地、腹地,如果失敗,他們的腦袋會象秋天的柿子,掛滿杭州城頭。

其二,李是杭州,桃是天京,因為杭州要代替天京承受陷落的悲慘命運。

結果,這場自殺式的行動居然大功告成,接下來,李秀成廣撒英雄帖,在建平召開了大會。憑藉奇襲杭州的威望,皖南的窮朋友沒有一個缺席。大會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召開。這是一次勝利的大會,團結的大會,成功的大會。最後,回師天京解圍的議案在熱烈的掌聲中全票通過。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就在李秀成提著腦袋為解京圍忙活的時候,陳玉成也結束了小池驛之戰。隨後,他開始向東線,天京的方向進軍。然而,江南大營是那麼強大,陳玉成不敢直接去天京解圍,便率領大軍開赴滁州,和叛將李昭壽打了一架。

不久,建平大會勝利閉幕,李秀成與皖南諸侯殺向江南大營。陳玉成趁機結束與李昭壽的戰鬥,渡過長江加入了大部隊。

按說,這種神補刀的行為該被鄙視啊!然而,不幸的卻是李秀成,他再一次被陳玉成搶走了風頭。普遍吃瓜群眾不瞭解前因後果,在他們的認知裡,是陳玉成與李秀成合作,二破了江南大營。而且,是陳先李後。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還有沒有天理啊!”李秀成仰天長哭。

哭個p,還有更沒天理的呢!

李秀成與陳玉成合作,打了勝仗,功勞是陳玉成的,但如果打了敗仗,背鍋的可就是李秀成了。

天京,本應在1860年陷落,是李秀成逆天改運,為這個政權延續了4年的生命。然而,大家集體忽略了驚天大逆轉,把關注點落在了之後的安慶保衛戰上。

人們普遍認為,是安慶保衛戰的失敗才導致了太平天國最終的覆滅,而安慶保衛戰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李秀成見死不救。

“我沒有,我派了軍隊去安慶,還在安慶保衛戰中負責了江西戰場!”然而,李秀成微弱的辯解被所有人當作老鼠的“吱吱”聲置之不理。唉,小編還是用幾幅漫畫結束見死不救這個話題吧!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只要與陳玉成合作,李秀成似乎註定了要用自己龍袍下的“小”來襯托陳玉成的高大上。盤點李秀成的戰績,也就天京保衛戰陳玉成無法搶戲。因為,那個時候陳玉成已經死了。

天京保衛戰,是李秀成名將生涯最後,最壯麗的一幕,也是最符合晚清社會主旋律的一幕。

那麼,晚清社會的主旋律是什麼?

當然是忠君。

所謂忠君,那不是“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而是即使國君是暴君、是變態,臣子照樣不離不棄,以國士報之。換句話說,就是女德班的國家化。

李秀成本應“將兵數十萬在外,任我風流”,卻毅然奔赴孤城,一邊主持大局,一邊受洪秀全的夾板氣。這在晚清,絕對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

曾國荃是負責圍攻天京的湘軍統帥,然而,由於他長久拿不下李秀成守衛的天京,以至於朝廷都想派李鴻章去天京來個臨陣換將。

最令人驚詫的是,天京城破之際,城中不過三萬人,太平軍僅萬餘人,真正能守城者不過三四千。天京保衛戰,李秀成交出這樣一份答卷,他終於可以真正廁身於一流名將之列,不用被陳玉成山一樣偉岸的身影吊打碾壓了。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然而,小編要說,沒有吳如孝,李秀成守天京不會如此成功。而洪秀全說不定還沒來得及病死,天京就已經陷落,他也就被湘軍活捉了。

放眼整個太平天國,pk守城的能力而非名氣,吳如孝認第二,沒有人敢搶第一。

在太平天國曆史上,有兩個人在守城方面的確比吳如孝名氣更大,他們分別是守九江的林啟榮和守安慶的葉芸來。不過,這兩人在守城能力方面是比不過吳如孝的。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時間:

1854年12月,林啟榮來到九江,開始了守城歲月。九江陷落是在1858年5月19日。他守了3年5個月。

1860年5月,曾國荃入安慶集賢關外,葉芸來的守城開始啟動。1861年9月5日,安慶陷落。他守了1年4個月。

我們再來看一看鎮江。太平軍於1853年3月31日佔領鎮江,1857年12月27日撤出鎮江,共計4年9個月。起初,吳如孝作為羅大綱的助手。1854年3月,羅大綱調離鎮江。從此,吳如孝開始了獨當一面的守城,共計3年9個月。

從時間上,吳如孝完全勝過了林葉二人。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小編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比較過,林啟榮和葉芸來守到最後,城外的據點都已經被敵軍拿下,九江和安慶,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孤城。吳如孝守到最後,鎮江對岸的瓜洲與西面的金山可都掌握在太平軍手中。

這有點像跑圈,林啟榮和葉芸來一個跑一千五,一個跑八百,跑到終點,都累到氣絕身亡。而吳如孝跑兩千,到了終點,感覺自己萌萌噠,還能再跑兩圈。儘管吳如孝沒把自己累死,也是他屈居三流將領的原因,但從能力上比較,吳如孝的守城技術還是要優於同儕的。

最後,林啟榮是東王楊秀清的嫡系,葉芸來是英王陳玉成的嫡系。前期的東王和後期的英王,都最大限度的擁有“兩廣老賊”和“兩湖老賊”。吳如孝部下的忠誠度是不能與之相比的。

如果沒有他,食草男洪秀全還沒來得死去就會被湘軍生擒

盤點李秀成天京保衛戰之前的守城史,他多半是找人幫忙,然後以攻為守,真正去“守”則沒有幾次。而在守城領域,吳如孝擁有無與倫比的技術和經驗,是超一流的專業人才。李秀成最後主持天京保衛戰,吳專家應該,也一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們已經知道,聚光燈全打在了領導的身上,吳如孝被華麗麗的無視。

這次,輪到李秀成搶別人的戲了。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會說,即使沒有最後的天京保衛戰,李秀成也不失為一代名將。所以沒有三流將領吳如孝,就不會有一流名將李秀成的說法有些牽強。然而,小編下面要說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吳如孝,他別說成為晚清一流名將和民族英雄了,連小命都會不保。不過,篇幅有限,本文到這裡就結束了,小編將在《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晴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中詳細告訴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