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連續劇《我的父輩中》,為什麼波蘭游擊隊也痛恨猶太人?

薛定諤的126


波蘭豈止是痛恨猶太人,波蘭是歐洲最大的猶太人聚居地,二戰前大約350萬猶太人居住在波蘭,戰爭中受迫害死亡的大約300萬,其中有部分就是波蘭人自己動手乾的。

由於宗教原因,猶太人在歐洲一直遭到歧視和排斥,所以猶太人被稱為“歐洲的吉普賽人”。而波蘭是天主教國家,自然對猶太人也是一直持歧視態度。

另外在蘇波戰爭時,有流言說猶太人是蘇維埃政權的支持者,波蘭民主主義認為猶太人都是內奸,出賣波蘭的利益。二戰爆發以後,德國和蘇聯瓜分了波蘭,在波蘭人眼裡,猶太人就更可惡了。

在宗教和政治的雙重因素下,二戰前在波蘭對於猶太人就非常歧視,隨著二戰的爆發,在波蘭各地發生了不少對猶太人的侵害行為。

波蘭裔美國曆史學家在《鄰人》一書裡就記載了耶德瓦布內小鎮上,當地波蘭居民對猶太人進行了一次大屠殺,大約有1600多名猶太難民遇難。波蘭政府曾經對此進行否認,但是在進行調查以後也不得不承認書裡描寫的未必都是真實,但是確實波蘭人參與了屠殺,並且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時間久遠,不打算提起起訴。


不沉的經遠


何止是波蘭人,整個歐洲對猶太人的迫害,從來都沒停止過。無論是我們熟知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還是《我的父輩》這部劇中,波蘭上上下下對猶太人的仇恨,不過都是冰山一角罷了。

在解釋波蘭的反猶行為之前,我們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歐洲的排猶歷史。

猶太人是古代希伯來人的後裔。在公元前13世紀末,他們從埃及遷居巴勒斯坦,並且定都耶路撒冷,建立了自己的國度。但是好景不長,在羅馬帝國飛速崛起之後,整個巴勒斯坦都被征服,耶路撒冷則被摧毀,被羅馬帝國開拓成為一片田園。

下圖為重建的耶穌撒冷聖城。

從這個時候開始,猶太人失去了自己的祖國,開始了數千年的流浪之旅。一部分猶太人移居到了中東地區,在這片土地安頓了下來,另一部分人則流散到了歐洲。

在那個時候,歐洲的意識形態以基督教為主。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會被歧視,被殘害,但被迫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也未必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因為意識形態的分歧,所以他們經常會遭到誣陷和迫害。一般來說,猶太人在就業的時候,會遭到各式各樣的排擠和限制,他們的財產也經常會被剝奪,甚至某些國家的法律,會嚴禁猶太人佔有田地和房產。個別國家還會對猶太商人單獨課以重稅,以這類手段來掠奪猶太人的財富。

在歐洲文學家的筆下,猶太人從來就不是什麼好人。譬如在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之下,那個教唆奧利弗學壞的大反派,就是一個猶太老頭。在莎士比亞的劇作《威尼斯商人》裡,那個心胸狹隘、貪婪無度的壞人夏洛克,也是一個猶太商人。在這潛移默化的意識形態滲透中,歐洲的反猶心態自然會越來越根深蒂固。

為了建立純粹的天主教國家,西班牙的國王曾經在15世紀大肆驅逐猶太人,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猶太人迫害事件。與此同時,很多西歐國家都有樣學樣,同時在城鎮裡面開始驅逐猶太人。很多有家有業的猶太人在一夜時間,都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

德國宗教家馬丁·路德,曾經滿懷惡意地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他們將我們基督徒,困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他們讓我們汗流浹背地勞作,他們去獲取金錢和好處,他們坐在火爐後面享受清福,無所事事,奢侈貪婪,狼吞虎嚥,酗酒作樂,輕鬆生活,他們的幸福是由於我們的奉獻才得到的,而他們卻通過該詛咒的高利貸,俘獲了我們的善良;他們成了我們的主人,而我們倒成了他們的奴僕,當局絕不允許基督教,被猶太人這個暗藏的主人盤剝和奴役!"

實際上,無論在任何國家,都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猶太人本身善於經商,自然就比別人有錢,也理所應當地享受這樣的地位。但架不住別人會嫉妒他們的財富。

無論如何,馬丁·路德的這些歪理邪說,極大地影響了歐洲各國的意識形態,還促進了一波又一波的反猶行動。當猶太人在西歐無處存身之後,他們只能被迫向東流浪,然後逃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或者逃到當時的波蘭去。

縱觀千年的世界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猶太人一直比較友好。早先波蘭政府為了提振經濟,所以對猶太人的態度也還可以。從11世紀開始,猶太人漸漸進入波蘭,14世紀到17世紀時,為了提振本地經濟,波蘭政府允許猶太人定居經商,所以大量猶太人也湧入了波蘭。

而一切的轉折,都發生在二戰期間。在納粹德國戰敗後,波蘭猶太人只有不足十分之一逃出生天。當這些人歷經九死一生,輾轉返回家鄉之後,卻發現政府已經把他們的財產分給了當地人。為了保住現有的財產,波蘭人對猶太人舉起了屠刀。可憐這些人剛出虎口,又入狼窩,逃過了納粹的魔爪,卻死在了貪婪的波蘭人手裡。

在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年,波蘭發生了許多謀殺猶太人的案件,這些被謀殺的人,都是大屠殺中的倖存者。屠殺他們的唯一目的,那就是奪取他們的財產。在之後的數年裡,波蘭猶太人多次向海外移民。而這些殘忍的迫害,無疑是最大的導火索。

波蘭人對猶太人的迫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哪怕到了上世紀末,波蘭仍然允許反猶出版物公開發表。站在我們如今的角度,根本無法想象到事實居然如此殘酷。


渭水徐公


歐洲反猶是由來已久,不光是波蘭,猶太人遭人討厭主要基於兩點:第一就是絕對保守的宗教導致猶太人不融於任何文化和社區,特別是社區,你到人家地盤上落戶,人家還沒排外,你一來我靠我們倒先全部成了外地人,那感覺你能想象得到。第二,雪上加霜的是,猶太人做遍了社區的生意掙了所有的錢,卻絕不談一絲回報,捐贈救濟沒門借貸有理,時間一長,可就不是小氣摳門那麼簡單了,有人說在天父在上大家皆兄弟姊妹的基督徒受不了,其實這兩點當年上海人一樣受不了。

希特勒本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反猶的,他的不堪的年青人生裡面就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奧地利當地猶太人的這兩點。而正是由希特勒發動的滅族運動才真正警醒了猶太人開始了認真反思,於是猶太人就開始特別注意融入當地社群,並且開始在公共建設和慈善上不遺餘力。

你現在還討厭猶太人嗎?他不戴帽子不進教堂你都不會知道他是個猶太人了,除了以色列這個國家。


閒渡老馬兒


歐洲排猶歷史久遠,雖別人大都把宗教因素排在首位,但我認為不是主因,畢竟猶太人已經在那裡生活了二千年。不作不死,政治和經濟因素才是各國加劇排猶的主因。世界錫安山長老白皮書…全世界猶太人為之痛恨絕口不敢承認的那一份文件。沙俄警察是不可能有水平偽造出這種計劃書的,因為它就是明示了共產主義運動與猶太人的關係,那就是猶太人搞出來控制世界的工具。以後的世界發展進程正說明完全符合。十月革命後選出來的全俄第一屆蘇維埃代表百分之九十是猶太裔(蘇聯解體後解密檔案明文記載)。導致德國一戰戰敗的導火索威廉港水兵十一月革命領導者又是猶太共產者。法國緊急發生了德雷斯富排猶事件清除軍中猶太勢力,要沒有軍變傳聞相信不會這樣。後來的美國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那份白皮書是肯定的。經濟就更不要說了,羅斯柴而德家族就算放棄了歐洲移到美國規模小了無數倍,還是那些美國財團的背後掌控人。


解決_


猶太人問題一直都是歐洲的一個歷史問題,納粹德國希特勒反猶也不是無中生有,憑空而來。二戰後這一問題也才有所轉。之前的歐洲,猶太人是所有國家,所有人地域黑、人種黑、民族黑的對象。經濟上,猶太人所從事的商業活動中,從高大上的銀行,到極低端的小雜貨鋪,都會有放貸的業務在做著,而人這種動物,自己借錢時的困難和人情永遠不會記憶,但還錢時的仇恨能傳三代。


歐洲傳統的發達國家,猶太人的生存環境還好一點,最多被打砸欺負一下,假如賺到大錢發了財,也能有點社會地位,但是在東歐,奧匈帝國裡,波蘭裡,沙俄裡的猶太人社區,逢年過節,當地有大的活動,只要有幾個醉漢鼓動,大家就會衝進去殺人放火,強姦搶劫,為所欲為。事後絕不會有什麼追究。希特勒之前,殺猶太人最多的,絕對是沙皇俄國,歷來沙俄兵一喝多,就跑猶太社區發洩,引發暴亂是個常態,俄羅斯也是文學大國,幾乎所有俄國古典文學巨匠,都有作品描寫到這類事件。

但要說政府有組織,有預謀轉移社會矛盾,一輪一輪屠戮洗劫猶太人的話,波蘭首屈一指!這種傳統下,普通波蘭人一旦手裡有槍,首先針對的肯定是肉頭的猶太人,畢竟遊擊活動所需的後勤支援,對他們來說,搶劫猶太人最方便也最合清理。


李三萬的三萬裡


的確是這樣,二戰時期的東歐地區,諸如立陶宛、烏克蘭、波蘭等國,都對猶太人有一種不可言喻的仇視,單純把當地猶太人的悲慘遭遇完全推給德國人,似乎也不是太說的通。

首先,反猶、屠猶並不是納粹和希特勒的“獨創“,可以看成是歐洲千年來的傳統。比如,19世紀中後期,大量東歐和俄羅斯猶太人湧入美國,構成了美利堅第二次“移民高潮”,其主要原因就是,此時,東歐和沙俄帝國的大規模排猶、屠殺活動。

大家可以看看聖經故事,裡面一些內容講的就是猶太人被排斥、迫害、追殺、趕來趕去的歷史。

猶太人善於經商,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各國歧視,限制猶太人的各種活動,禁止猶太人擁有土地,田產,從事政治活動,能賴以生存的,只剩下商業領域,結果,反成了成了富裕階層。這種情形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感覺,加上屌絲們劇烈的“仇富心理”,使得歐洲民眾,尤其是中下層老百姓,對猶太人都沒啥好感。

近現代的歐洲,連知識界、文化界也洋溢著高漲的排猶情緒。比如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就生動塑造了一個陰險狡猾的猶太老賊形象。

再看宗教方面的原因。波蘭有非常濃郁的天主教“情節”。而天主教本身就是個“排他性”
很強的宗教。當年,歐洲各國對新教徒的迫害中,也是各種追殺、火烤的玩命虐待,搞得一批人登上了“五月花”,跑到了新大陸,這才有了美國近代史。

在天主教徒的眼中,猶太人被說成是出賣耶穌的人,一度成為叛徒的代名詞;猶太人還自稱是“自己才是上帝的選民”,這個也讓諸多天主教徒無法接受。在以波蘭為主的東歐地區,這種宗教感情逐漸衍化成一種大眾化的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和文化傳統,非常容易被利用。比如,一旦遇到非常態環境,讓“異教徒”——猶太人為各種失敗行為“背鍋”,或者用迫害猶太人來轉移國內矛盾成了常用手段。

還有,就是跟波蘭自身的歷史和經歷有關。

波蘭被稱為“歐洲的擦腳墊”,二戰前三次被俄德瓜分。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蘇聯又抓緊在其背後捅了一刀,和德國一起第四次瓜分了波蘭。但綜合來看,有些情形下,比起德國人,波蘭人甚至更恨蘇聯人。

早期的布爾什維克領導層中,有大量的猶太血統的革命人士,甚至理論源頭的——馬克思、伯恩斯坦等也是猶太裔。於是希特勒捏造了“猶太布爾什維克”陰謀,反布爾什維克又痛恨蘇聯的波蘭人自然也就同樣痛恨猶太人了,猶太人甚至一度成為他們的“假想敵”。

這裡要說明一下的是,1940年春,蘇聯對2.2萬波蘭精英人士搞得“卡廷慘案”,是本世紀才徹底公佈於世的。之前的半個多世紀,一直是德國在為毛熊“背黑鍋”。所以,電視劇那個時代,波蘭游擊隊對蘇聯的反感跟卡廷慘案應該沒有關聯。

此外,納粹在追捕、屠殺猶太人的時候,也會從收穫的猶太人財產中,抓個仨瓜兩棗兒的,打發一些波蘭“合作者”,一看能拿到好處,波蘭人勁頭就更足了。二戰中,波蘭人也參與過打劫、屠殺猶太人的活動,不過黑鍋都被納粹背了,畢竟,還是納粹把這種屠殺和迫害發展到了極致。當然,也有不少波蘭公民像電影《鋼琴師》中演繹的那樣,自發捨命救助猶太人,甚至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價,還是非常值得紀念和尊敬的。

據資料顯示,二戰中,波蘭猶太人只有1/12得以逃生。

不過,事兒還沒完。戰後,波蘭政府沒考慮,這1/12的猶太人也需要“回家”,而是大大方方的把這些猶太人的土地、房屋、工廠等財產直接分給了波蘭人。

翻身做主的波蘭人為了“保護”已經屬於自己的財物,便對剛剛逃離戰火、滿懷希望返回家園的猶太人舉起了屠刀。從納粹淫威下“十二死一生”僥倖存活下來的猶太人,只能遠走他鄉,繼續逃命。

比如,1945-1946年,克拉科夫等地曾發生了至少50次針對猶太大屠殺倖存者的謀殺,施暴的目的就是不想歸還猶太人的家產,要阻止他們重返家園。這促成了1945-1947年和1956-1957年兩次波蘭猶太人向海外移民的浪潮。

《沉默的共謀者》說的就是這段歷史。

除了波蘭,從二戰後到50年代初,類似情形普遍發生在戰火乍熄的東歐大地上。甚至在德、法等西歐地區,重返家園的猶太人也曾被排斥過,只不過沒有波蘭這麼大的規模。

比如,《我們的父輩們》的男主之一,身材矮小的猶太裁縫店主的兒子。在波蘭游擊隊中九死一生,終於一路跋涉回德國後,敲開自己家門,發現裡面已經住進去了另外一大家子人。這家的女主人態度充滿敵意,堅稱早在多年前,政府就已經把房屋分給了他們,這是她的房子。猶太男主唯一的精神寄託就這麼消失了,最後在落寞中遠走他鄉。

總的來看,排猶主義盛行的歐洲,天主教的波蘭是個重災區。越來越多的史料在說明,一部分波蘭人既是戰爭的受害者,又是迫害、甚至謀殺猶太人的暴徒。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看看國內那個猶太村千多年上百代了,所謂猶太血統已經稀釋不能再稀,依然要返回以色列“認祖歸宗”。這是他們天性的唯利是圖,不忠於所在國的表現嗎?


你條粉腸說HIHI


當時布爾什維克有頭腦的領導人,很多是猶太人:托洛斯基,布哈林,斯維爾德洛夫,季諾維也夫,捷爾任斯基……,猶太人的出身他們更激進。


yy兄


不光德國人,整個從德國往東都非常歧視,俄羅斯沙皇時代的時候排尤經常的事兒。實際上納粹屠殺猶太人實際上是幫了波蘭很大的忙,因為猶太人在德國當時的人口比例大概1%左右,波蘭的人口比例裡面佔了將得有10%好幾。所以這個德國人殺猶太人,實際上替波蘭純潔了國家的血統。在歐洲的猶太人分佈是越往西越富,實際上像荷蘭啊,法國呀,猶太人都是比較富裕的。德國也是啊,有那麼多的科學家。越往東越窮,就是以農民為主了。


虛懷若谷936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此言不假。二戰後西方的的輿論環境使得客觀地評論分析一些歷史和現實的事情成了一種奢望,只能一邊倒地講某些方面,但對另一方面刻意迴避,有的方面甚至成為言論禁區。所以,西方所謂的言論自由實際並非如人想象的那樣,但西方也在為此付出無法承受的慘痛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