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很少有人像关羽一样,将传奇刻在了生前死后:16位君王为其加封,受“佛”、“道”、“儒”三家推崇。他同时又是民间的武财神,是忠、义、信的代表。所有的寄托和希望,似乎都能从这位美髯公的身上找到,以至于旧时“关公庙宇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长春历史上曾有好几座关帝庙,最知名的当数长春大桥西畔的庙宇,是有史料记载的长春最古老的寺庙建筑。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曾经很多次经过长春大桥,对桥边的关帝塑像也不止看过一次,却从不知道原来这里还曾有过一座关帝庙,创建于1799年,即清嘉庆四年。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庙建筑,要知道,长春设治为长春厅是1800年的事情,而这座寺庙的创建比长春厅还要早上一年。可惜的是,这座有史料记载的长春最古老的寺庙建筑现在已经损毁。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最初这座寺庙叫朝阳寺。从一些零散的资料中可以大致描绘出朝阳寺过去的痕迹:创建朝阳寺的住持叫了成,祖籍奉天朝阳县,他从朝阳县携资到宽城子购地建寺,因此寺庙起名为朝阳寺。1799年,建祠宇及禅房五楹。到了道光年间,又募捐增建了天仙殿等建筑和山门。1904年即光绪甲辰年,住持静尘又建关帝享殿三楹及各配殿。1910年宣统二年时,大部分庙产被拨充警学经费。到了民国后,1922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庙会夜间突发大火,关帝殿被大火延烧殆尽。为了重建被大火烧毁的殿堂,以庙基契照抵押贷款,1923年重建工程竣工。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关帝庙也是目前有资料照片可查的长春最早的建筑。从现存的一些照片看,建筑用料敦实,屋檐细部的复杂,楼阁结构的精巧,在黑与白中勾勒尽致。关帝庙建筑群占地广,院落呈长方状的五边形,南北长近80米,东西宽30到42米。和其它寺庙建筑相同,关帝庙门前也有两个斗杆,因为斗杆又细又高,基底各用两块石材加以固定。据说门前还有拴马桩,但现存的照片中多没有显示。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关帝庙的入口山门为三开间的屋宇式,前后都有廊柱。关帝庙的山门非常高大,有7.5米高,9.5米宽,进深5.5米,是硬山式的屋顶。屋脊和山门一样,高大并且有形式复杂的砖雕,两侧的砖雕正吻高高卷起,柱间雀替采用木质透雕手法,尺度巨大。山门两侧是墙门,上有屋顶,由于照片年代久远,已看不出是否为琉璃屋顶。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长春大桥边的这座关帝庙,除了供奉关公外,还供奉狐仙、玉皇大帝等。也有人提出,关帝庙中还曾供奉张飞、韩世忠等忠将,似乎在不同时期关帝庙内供奉的对象也不同。现在能找到的1929年关帝庙总平面图则显示,从山门进去,关帝庙正殿、娘娘庙都在南北主轴线上,轴线西有祖师庙,东部并排有狐仙庙、老君堂、孙真人庙。院东还有一个玉皇阁。也就是说,关帝庙是由一个庙宇群组成的。将关羽、狐仙、孙真人、玉皇大帝等不同时代、有实有虚的人物集中在一间庙内供奉,这似乎有些混乱,但却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1825年,长春厅衙署迁址到宽城子后,由于大豆、高粱、玉米等农产品的丰富多产,人口日益增加,伊通河丰富的水源又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使得河岸两侧成为农产品和贸易的集散地。关帝庙所在地的周边聚集了很多做买卖的人,应运而生了许多大车店、市场。人多了,信奉祭拜的对象也就不同,想财源广进的就拜关公,想生子的就想去娘娘庙,于是就有了关帝庙这个“人神”共存的合庙。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尽管是合庙,可关羽在整个庙群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正殿处于近院心位置,三间房,正殿宽10.3米,进深6米,石台基高出地面近1米,便于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柱廊两侧的看墙前各有一个石碑,东侧的为施舍碑,立于1863年。西侧的石碑则是关帝庙正殿重建时所立,碑文是:“朝阳古刹建于前清嘉庆四年夏宽街设治之初八年经本寺先祖师了成和尚由口外朝阳县携资来宽价领庙基洼地一段……”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1865年,长春修建木板城墙时,关帝庙被留在南门外,并与后来的南关大桥共同构成了美丽而独特的城市景观。关帝庙最繁盛时有和尚11名,为禅宗临济派。

《老长春》系列  关帝庙:长春伊通河畔的市井春秋

相对于史料中关帝庙的些许记载,市井百姓记忆中的关帝庙更鲜活,更有人情味。时至今日,关帝庙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它的庙会,每逢有庙会都是人流如织,唱戏的、杂耍的,兜售日用品的,捏糖球剪纸人的……庙外的商业活动十分兴旺,尽显市井生活。一些没有孩子或是希望生男孩儿的女子,还会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娘娘庙去跨门槛。生了病的孩子也要赶在庙会那天,到庙里“跳墙”祈求疾病早除,长命百岁。

民国之前,人们到庙中焚香祈求、赛会酬神,都属于民间行为。民国后,政府倡导崇敬先贤、尊重忠勇,祭祀活动开始有所不同。到了“伪满洲国”时期,关帝庙的祭祀活动由当时的政府操办,军政部大臣作为主祭官主持祭祀活动,形成了系统、正式的祭祀流程,但庙内外的热闹丝毫没有改变。这种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后来,关帝庙一度闲置。寺庙曾被改建为小学,再后来又变为了工厂,拆迁后原址周围盖起了高楼大厦。

寻找关帝庙原址并不难,长春大桥在春城几乎人人知道,桥畔空地竖立的关公像远远就可看到。这尊关公像是2002年几家公司和个人捐助修建的,塑像所在地就是关帝庙的原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