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的土地流轉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原來我是老農


大家好,我是農村來的坐家。


今天和大家探討,農村的土地流轉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什麼叫做土地流轉呢?

首先,所謂的農村土地流轉,簡單來說就是,農民擁有的的土地,通過合法的形式,保留自己擁有的承包權,然後轉讓給其他農民使用,就像出租出去一樣的,是一種經營權的轉讓行為。


土地流轉,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第一,可以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模式。

第二,可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第三,土地承包經營成本高,收益低。

而土地轉賬之後,承包經營土地的負擔減輕,收益相對較高,承包經營土地的積極性也有所增加。

第四,開闊新的旅遊區,增加農民的收益!

農村土地流轉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變革,要依靠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領導,把發展鄉村旅遊納入各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佈局中,給予必要的扶持。

旅遊業的收入,也是按份額分配給各家的老百姓,就是所謂的分紅!


當然,任何事情都像硬幣一樣,有兩面性,至於土地流轉也是有弊端的,這個題目主要是說好處的,那關於弊端,我就先不多廢話了哈!

感謝大家來圍觀,期待大家去擴散哈!謝謝大家!


農村來的作家


農村的土地流轉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近2年,土地流轉合村並居成為農村人人談及的話題,農村地域非常大,南北差距,東西差距都很大,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就幾句話能解決的問題,我只拿我身邊已經做完了的情況做個介紹,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思路。

這是2個已經合村並居完成了的地方,一個是我們村,另一個是我一朋友家的村,他家離我家30多公里,我家算城郊,他家是純農村,距離最近的城區就是我們這兒,我們這裡已經完成了合村並居,(請參考閱讀我的文章《合村並居是好事還是壞事》)這裡不再重複了,再說一下朋友那裡。

他那裡是油田產油區,以前除了到處嗡嗡作響的提油機就是良田好地,他們那裡的村子都不大,700-800口人的算大村,大部分200-600之間,2012年的時候,那裡是油田單位和當地政府合作搞的合村並居工程,速度很快,到了2014年就基本完成了,他們那裡搞得社區非常大,一個社區就上萬人,全部是6層居民樓,有的偏僻村子到社區距離有10公里,這樣他們的存盤地和可耕地就全部空置了,他們是把這兩類地合併做一類來處理的(以租代徵),全部歸當地政府統一管理,各個村委併到社區統一整編,他們的土地是按每畝800年終結算到人。

和我們這裡一樣,一次合村並居老百姓變得比以前富有了,情況和我們這差不多,但不同的是我們的存盤地賣了,建商品房小區了,他們的沒有,他們的存盤地是和可耕地並在一起處理的,他們的地也沒有蓋房子,做了2種用途,絕大部分都被大型園林苗木基地租去了,那裡年齡大的人都去園林基地打工,年輕的就該進城的進城,該做生意的做生意,反正沒有了種地的後顧之憂,那些不能復耕的存盤地,絕大部分搞了水產養殖(他們那有一條“徒駭河”)總之所有土地都有了接手的人,老百姓每年拿到800/畝的土地款,不用任何投入,也都樂得其成。

下面是我的看法;

合村並居之所以變得富有了,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人們都談虎色變的土地流轉,本來農民賴以生存的就是土地,土地的產出剩餘價值,相信所有人都清楚,都知道不高,食之無味棄之不甘,國家政策也不允許隨便廢棄可耕地,但是有很多有資金有能力的人想利用土地做點事業的人,他們也沒辦法拿到他們需要的地塊(主要是面積規模),因為土地分散在各個村子各個農民手裡,他們是沒有能力擺平成千上萬人的需求的,事實上他們也惹不起也不敢惹,土地集中後他們只需要跟當地政府打交道就行,就非常容易實現,由於他們具有資金優勢和經營優勢,他們的利潤遠比農民種地高的多得多(無法統計),這樣他們賺了外地的錢,回頭交了租金,又分到了老百姓手裡,實際上等於農民的土地種出了值錢的作物賣給了外地賺回了更多的錢。

而我們村的可耕地是和他們一樣的(只是用途不一樣罷了,全部蓋了小工廠),我們的存盤地實際上是賣給了開發商,開發商建房子賣給了買房子的。而買房子的人絕對比農民富裕有錢,這樣財富就從富有的人的手裡轉到了我們手裡,如果沒有這種流轉,富裕的人的錢就到不了農民手裡,農民就得不到實惠,事實上這就是通過土地流轉縮小了城市農村的貧富差距,(儘管不是全局,僅僅是局部)。

還沒有做這種整合的地方的農民非常擔憂的問題是,將來怎麼辦,就是他們將來不租了,誰來接手,誰對未來負責(當然是政府),在我看來這個問題不用擔心,在我們這裡剛剛開始說合村並居的時候我們也是一樣的擔憂,一點也不比別處的人們差,後來想想,土地就在那,宅基就在那,不做這種整合,無非就是住著老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收入且不說多少,啥時候是個頭,靠這些蓋洋樓,買汽車,娶媳婦,一輩子只有一個困難陪伴一生。

未來幾十年會怎麼變化,過去的幾十年就擺在眼前,發展趨勢那都是國家發展大戰略的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希望他的人民過的不富裕不滿足,只是能力問題,和時間問題,實際上聰明的人都能看得出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其實才剛剛開始起跑,回頭望去前500年,每一個國家開始興盛都有100-200年的歷程甚至更長,我們剛剛走了40年,路還遠著呢,還擔憂什麼沒接手的人麼。(當然國家經濟發展那是另一屬性的討論話題,這裡不做陳述)。說白了,合村並居土地流轉就是城市財富向農村轉移的過程,也是縮小貧富差距的過程,儘管路程很長,幾十年再回頭看,你就會覺得當初做的沒錯。由於全國各地差距非常大,我僅僅是說了我們這裡,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觀念,傳統,和價值觀,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和參考,回頭算自己的帳而已。這也僅僅是個人觀點,肯定有不到之處,大家看了儘管批評指正。


驛動星期六


農村的土地流轉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這個問題應該有兩方面來回答?農村土地流轉和30年不變的政策。進一步確立了農村農民對土地的權利和義務。今後農村在佔用土地時也有了明確的規定,是農民在土地方面的問題更進一步得到了確定。

關於土地流轉方面的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因為近幾年來大部分糧食作物增產不增收。農業用品漲價的幅度又非常大,導致了入不付出。農村改革開放以來,大多數青壯年都進城市打工,農村種地的農民基本老齡化,有的農民根本就沒有能力再種地了,又因承包地塊小 大型農機無法下地作業,只有老人在家澆地更成了問題,年輕人又大多數不願回家種田,農村以進了徘徊不前的時代,所以必須把所有的農田集中起來。交由合作社種植,農民按照自己地畝入股,合作社到年底根據入股分紅,土地入股以後,小塊地變大了,也就能夠使用機械化耕作了,這樣就有利於大型農機的發揮。合作社可以自主購進種子和化肥,這樣就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股份制的進入。農村才能有了新的起點。






平安是福146908304


不改革土地所有制,不改變支農政策,利國利民的土地流轉很難快速高質量推進!現提以下見意,望討論!

根據目前現狀,土地集中切實可行的方法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為主,一次性買斷為輔。但目前土地宅基地村集體所有制,小農戶承包經營嚴重阻礙了土地集中,城鎮化發展。鉅額農業補貼漏洞大,種類繁多的農補效益差,按地按人補貼成福利,總之農業補貼存在不合理、成本高、效益低,甚至有的成為腐敗的溫床,土地集中的減速器,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所以要快速振興農業,實現民富國強就必須深化體制改革,改變農業補貼辦法。對此本人見意如下。

1,首先進行體制改革,土地及宅基地由現行的村集體所有改為鄉鎮所有。以行政手段,將放棄土地承包權、放棄土地使用權及不願棄權的土地分別調整集中在一起。取消種類繁多的農業補貼,集中用於贖回農地、農地流轉。鄉鎮以較高價用支農資金贖回進城農戶自願放棄的農地,再將贖回農地以低價出讓或發包,其收益歸鄉鎮財政,這樣財政有所收益也避免財政投資個別村民受益。有利於農戶落戶城鎮,加速城鎮化。搬遷村、空心村的農地山田收歸鄉鎮另行出讓轉包得以合理利用。鄉鎮用國家支農資金適當高租金(比如50O元/畝)流轉農戶農地,再以低廉〈比如200元/畝)租金(甚至零價、補貼),以適當規模(百畝左右為單元)流轉租給有意願有能力的承包人。中間地租差價用支農資金補貼。這樣以鄉鎮為媒,價格統一,雙方互信,補貼單一透明,效率高,成本低,土地集中會大大加快。

2,尤先支持大平原宜農基本農田區農村人放棄農地、流轉土地,安居城鎮。大力推進貧困山川地區農村人放棄農地山田搬遷至城鎮定居。對放棄農地按人頭地畝補、棄民宅按處補,一刀切、成本低好執行,逐批實施,比如1人棄農田轉城補1萬另1畝地補1萬,一處宅基地補2萬,依照先少後多,逐步增加。鼓勵資本下鄉購買土地經營權。

2,規模化流轉的農地必須按國家用地規劃管理,尤其是基本農田必須接國家規定種植。比如必須種植適合機械化種植的糧油棉等,限制種樹種草種菜等,

3,享受國家補貼的規模化經營者必須適當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貪困人員就業脫貪。這樣在有人關照下貪困人員即可發揮能力也可持續脫貧(比政府給點錢,給點羊等有效)。

4,對不願放棄土地且有能力耕種者可將其承包地調整集中在一起!不再享受農補,但鼓勵其種植不宜機械化生產、收益較高的的農品!(因大規模土地不種此類農品,其價格會高,不補也收益可觀)。

如此推進,兼顧各方訴求,保證各方利益,易推廣!望國人參與討論。

附:振興農業歌

農村窮,農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補貼多,糧價高,

幾畝良田富不了。

要脫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條路。

忙耕種、閒外出,

兩項難顧窮跑路。

棄良田,背水戰,

創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拋荒`,

規模經營路寬廣。

城域廣,農村亡,

農家柴雞變鳳凰。

農業興,農村旺,

國家強盛民富康!


婁一LGS


現在家庭承包制小規模種植的農業模式已經逐漸的適應不了時代的進步了,土地流轉勢在必行。

  1. 土地流轉可以實現大規模耕種,便於高度機械化的應用,便於的管理。

  2. 土地流轉可以優化種植佈局,避免種植過於單一、集中。

  3. 土地流轉能激發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讓願意種地、有實力的人去集中種植,避免土地資源浪費。

  4. 土地流轉實現大規模的種植能讓種植戶在市場上更加有發言權,避免了小戶種植交易權過渡依賴中間散戶收購的命運。

  5. 土地流轉實現大規模的種植有利於推動種植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本逐步發展高效健康的綠色農業,進一步提升土地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6. 土地流轉能夠吸引一大批有技術、有經驗、有市場洞察力的優秀人才投入農業生產,有利於推動現代化農業、市場導向性農業的發展。


沒有顏值的顏值哥


農村土地流轉的好處,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好處,也是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吸引民營資本的投資,給鄉村振興和“田園+養生+養老”等大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先決條件,從而帶動農村經濟大發展,帶動大量的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在家鄉里發家致富。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田園+養生+養老”大產業發展,是關係到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這些戰略和產業實施,國家和地方政府主要做的是項目總體規劃、基礎配套設施的投入,而具體項目的推進和落地,靠社會上大量民營資本來投入,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目前,我國農村土地碎片化(分散承包到戶),如果不進行土地流轉,這些戰略和產業項目都無法得到實施。而這些鄉村振興戰略和康養大產業項目,實施發展起來了,城裡人來農村鄉村旅遊、休閒觀光、養生養老的人就會很多,需要吃住消費,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農村人氣旺了,農民在自家開個小飯店、做個小生意、種養一些生態綠色農產品都會好賣。這些落地在自家的公司、企業,需要大量的人員,農村人也可以到這些公司、企業去打工或上班,實現在家門口發家致富。

還有就是一些民營企業,要投資大型種養殖農業項目,需要大面積的土地,只有通過土地流轉,才能獲得其所需要的土地資源。這些企業落戶到農村了,也會帶動一些農村人就業。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企業,很多會實施“公司+農戶”的發展合作模式。這樣就會帶動當地農村人的脫貧致富。

第二個好處,可以推動家庭農場、小規模種養殖業發展,讓想在農村發展的農村人,具備土地資源條件。

土地碎片化,也制約著想在農村進行種養殖的農村人的創業發展。要想靠種養殖、特別是種植業,實現養家餬口和發財致富,除了要有技術和一定的資金投入,選擇了好項目外,沒有具備一定的土地規模,是無法實現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清楚。要獲得這些土地資源,按照現有的土地承包制度,也只有靠土地流轉,別無他法了。

第三個好處,就是土地承包人,特別是外出打工或者已經在城市落戶的農村人,可以通過將閒置土地流轉出去,收取一定的租金或者進行入股,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

以上是我的觀點和看法。我是無來無去者,一個在農村長大、愛農村,現從事種養結合、生態農業經營的老大學生。謝謝你的閱讀!請加關注,點個贊,讓我們今後一起聊聊農村那些事。

無來無去者


土地流轉的好處是什麼?你如何評價?

我個人還是贊同土地流轉的,這也是今後國內農業生產的大方向,大農業、大機械化。

土地流轉,這是官方的說法。民間的說法就是把土地發包出去收取租金,讓承包土地的人經營、種植。

1、土地的流轉促進了國內農業從小戶型、散戶型向家庭農場的方向發展,也帶動了新型農機、新興技術的推廣應用。

2、滿足了一些想種地、能種地、還能種好地的人對耕地不足的需求;同時,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減少了耕地荒廢、撂荒情況的發生。

3、催生一批農業、農機合作社的形成,使國內大農業、大機械化的發展有了基本的雛形;同時。這些資金相對雄厚的組織對抗種植風險的能力也要比普通的種植戶強很多。

4、提高了農民的收入。農民流轉土地收取流轉費用的同時,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經營其他的項目以及打工來提高自己的收入。

總體來說,土地的流轉對於改變我國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以及提高農民的收入來說,還是有利的。並且能夠將土地的利用價值最大化,創造更多的價值。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土地流轉的好處是什麼?我就先說一下我看到的,我們當地也有流轉土地承包大戶,流轉的耕地半畝的糧食都沒種過,主要搞土豆,天椒,紫薯等經濟作物,反正不種糧食,有的承包戶沒搞一年,人就跑了。向這種流轉就沒有好處。


土地流轉應該由大型集團公司,國企與上市公司來承接,因為這些企業有雄厚的資金,能流轉幾十萬上百萬畝耕地。有科學的管理與制度,有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真正能將農業做成規模化,集約化與產業化,把農業做深做精,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

土地流轉農戶可將自己的耕地作為股份入股,農民都是股東,可以在公司搞農業或進深加工廠上班拿工資。農民年終還可得到分紅。這樣的土地流轉既實現了農業的規模化與產業化,又能帶領農民共同致富!


李彬v3nd


座標在江西,因為我們這合作社流轉有500多畝土地,農村土地流轉順應了國家對三農政策的支持。

1,首先,現在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少,我們這地方,人均不到一畝,如果以傳統的家庭種植耕地,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面積少,產出太低,一年到頭算下來,根本不掙錢,就掙了點自己家吃的糧食。

2,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脫離了農業生產,都進入大城市誤工,掙的錢比在家一年四季守著一畝地高了N倍,導致於很多耕地出現荒廢的狀態,沒人去種。

3,流轉土地,可以形成規模化耕種,作業時可用各種收農機設備,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效率。

4,最重要的一點,提高了收益。從國家層面來說,保證了糧食生產,保證了國家安全,使全國人民有飯吃。







蜜蜂快飛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三農領域創作者,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喜歡在頭條看一些種植技術的知識,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農村土地流轉我個人認為利大於弊。

其有利的一面是:

一是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出租承包給技術大戶,發揮他們的優勢,提高生產規模和效益;

二是可以解放自己的雙手,給自己更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例如可以反聘給承包方得雙份收益;

三是可以在農村外出務工,自己發展空間都到進一步提升。

弊端存在一下幾點:

一是流轉出去時間固定,合約期內一般不能違約回收;

二是流轉出去後農民進城後城裡開銷大,其是否有一技之長支撐自己後續發展。

三是挑戰與機遇並存,風險與收益同在。相信自己努力吧朋友!

以上就是我對這道問題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謝謝大家閱覽,如果對小編的回答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在頭條渡過一段難忘的快樂時光!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