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緬甸是不是經常會發生戰亂?為什麼和平不了呢?

用戶109203936057


緬甸是一個不太穩定的國家,國內長期發生動亂。緬甸國內活躍著各種大大小小的民族獨立武裝,其複雜的民族問題成為戰亂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緬甸國內大約有17支各種民族武裝,其中比較強大的有佤邦聯合軍、克欽獨立軍、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等。

其實到了現在,緬甸依然沒有顯示出完全和平的跡象,不但原有的民族武裝問題沒有解決,新的民族武裝問題還在產生。最近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也不斷引發新的衝突。

緬甸其實是一個聯邦國家,各個邦有很大的自治權

緬甸是一個十分典型的聯邦國家,1947年緬甸為了爭取從宗主國英國手中獨立,決定聯合緬甸本部和各個民族。最有代表性的的文件就是《彬龍協議》,這份文件由眾撣邦、克欽邦、欽邦及緬甸本部共同協商。協議規定要聯合起來爭取獨立,但是要尊重各個邦的自治權力。

而緬甸第一部憲法給予各民族上層以很大的權利,甚至同意撣邦和克欽邦在10年後可以自行投票決定是否獨立。換句話說,緬甸各個邦和緬甸族的政治認同並不是特別強,但是出於對抗英國的共同目的,他們決定聯合起來。但是在緬甸獨立後,緬甸政府對各民地武裝的態度發生變化。

緬甸政府不斷削弱民地武裝的權力,引發民地武裝的激烈反抗

在緬甸獨立之初,緬甸政府高層可是給予個民族大量的承諾的。但是一旦緬甸政府穩定掌權,就開始想辦法削弱這些民地武裝的特權。比如推行緬甸語、不承認允許它們獨立的承諾等。以至於個別民族公開打出了獨立建國的旗號。

而從1962年之後,緬甸政府一直態度比較強硬,試圖用武力徹底消滅這些民地武裝。到1988年,整個東南亞的外部環境都在降溫,緬甸也展示進入了緩兵休戰期。但是到了2008年,緬甸政府軍進攻果敢邦,再次拉開了緬甸內戰的序幕。

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果敢雖弱,但是是一個風向標。緬甸政府軍現在可以進攻果敢,以後就能進攻其它邦,所以各個民地武裝的態度都比較堅決。不肯、輕易和緬甸政府軍合作。

不但原有的民地武裝沒有解決好,緬甸還有新的問題出現

緬甸若開邦和孟加拉國相鄰,在上世紀70年代,由於孟加拉國動亂,大批羅興亞人逃亡緬甸,在緬甸紮下了根。所謂的羅興亞人其實和印度人類似一個民族,在信仰上也和緬甸人不同。緬甸政府一直不承認羅興亞人的地位,但是羅興亞人則要求自己的利益和權利。

近年來,緬甸政府軍多次遭到羅興亞人武裝的襲擊,政府軍也激烈報復。總之,羅興亞問題又成為緬甸政府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不但孟加拉國政府十分不滿,而且西方也試圖利用這個問題干涉。

總之,緬甸問題十分棘手,既有從建國獨立之處就留下的問題,也有後來衍生出的新的問題。未來能否實現各民族的和解,尚不得而知。


風雲世界觀


主要原因還是緬族作為緬甸的主體民族,對其他少數群體實行歧視和厲行民族同化政策。

2015年2月9日果敢發生軍事衝突,2月10日,彭家聲發表公開求救信,呼籲中國人民和全球華人關注果敢華人命運,並強調是緬甸軍政府在果敢實施暴力鎮壓才被迫抵抗。中國邊防軍已在安置難民。3月13日緬甸軍機將炸彈落入中國境內,造成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大水桑樹村平民5死8傷。

緬甸是個多民族的國家,68%為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若開族(3.5%)、華人(2.5%)、孟族(2%)、克欽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等(1.25%)。但是緬甸官方目前並不承認緬甸華人(果敢華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羅興亞人(來自孟加拉國的一個混血族群)為法定少數民族。


在人口上,儘管官方數字認為緬甸漢族佔緬甸總人口3%左右,但實際數字很可能更高。緬甸華人是公認的中產階級族群,在緬甸社會各個層面都有很好的代表性。緬甸華人也在緬甸的商業領域發揮主導作用,把持著緬甸經濟,同時也積極融入緬甸當地主流文化。緬甸華人雖然在經濟上取得較大成功,但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緬甸政府的嚴重壓迫。緬甸華人中除了果敢華人以外,其民族身份基本不被緬甸政府承認。

1962年尼溫將軍領導的軍隊通過政變控制了緬甸,自那時以來,政府一直受到軍方的直接或間接控制。尼溫政府以獨裁手段鎮壓國內異議人士與少數民族,厲行民族同化政策。然而,此高壓政策反使少數民族武裝團體愈來愈多,甚至許多原本效忠軍方的部隊也加入反政府的行列。

文化上,尼溫將軍與他的執政團隊推行各個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文化緬族化(Burmanization),以小乘佛教跟緬語作為國家認同的基礎,國家語文委員會除了規定英語不得擔任教學的第一語言外,國內學校也只能以緬語進行教學。為了更進一部的控制少數民族,尼溫軍政府也於1982年頒佈了公民身份可分為六種等級的緬甸公民法,將緬甸的國民分成六種等級來對公民權加以限制。

在權力移轉至後續的其他軍事獨裁者後,緬族政府與一些少數民族反抗軍簽訂了停火協議,但整體緬族化的模式仍然不變。


卑微的活著


關注緬甸問題多年,緬甸是個有意思的國家,他們的內戰持續了半個世紀,這樣的情況世界歷史上都少有。至今在緬甸還基本上,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戰的。

網上很多人分析過緬甸為什麼會內戰這麼久?我之前自己也分析過,不過自己財疏學淺說不來太多大道理。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緬甸政府軍戰鬥力確實不行。緬甸是多民族國家,民族比中國還多,有一百多個民族,但是緬族是主體民族。所以政權也掌握在緬族手中,軍隊也大多是緬族。按說緬族優勢明顯吧,可是這半個世紀以來,政府軍在對地方武裝的作戰上幾乎是沒佔到什麼便宜。這就很讓人費解,政府軍不管是裝備和人員數量鬥遠超地方武裝,可是一打起仗來沒佔到便宜。

想當年一部分國軍有兩三千人,那都是被解放軍打潰的士兵。可是這樣的軍隊來到緬甸卻讓緬甸頭疼,當時緬甸調集大批兵力想消滅這一部分國軍,結果自己反而被這些潰兵打的抱頭鼠竄。最後緬甸政府覺得戰爭你又打不過人家,那只有談判吧。

還一件事,八九十年代坤沙做大,幾乎是控制了整個撣邦,然後他在撣邦搞獨立,自任總統。手下傭兵兩三萬,明著和政府軍對著幹。政府軍按說不管在哪方面也比坤沙強,可就是拿坤沙沒辦法,這也足見緬軍戰鬥力確實不行。這事後來怎麼解決的?當時坤沙和佤族有矛盾,緬軍也看到這點,既然我們政府軍打不贏坤沙就讓佤族軍隊去打吧,然後佤邦派出大批軍隊進入坤沙的控制區作戰,坤沙由於國際形勢和內部分裂,最後不的不投降了緬甸政府。

我說的只是一方面,當然緬甸的內亂原因當然不是僅限於此,但是這也是一個方面,可能跟緬甸篤信佛教有關係吧,所以民族不擅戰


高宗1986


緬甸沒有能真正和平,主要是緬甸政府心胸不夠寬,沒有放棄征服民地武的心態,弄得幾十年來民地武一會和談一會又打,和緬軍打,互相之間也打,都只為了一個"利"字。爭利沒有什麼錯,關鍵就是國家的掌權者要能夠制定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不用通過槍桿子,各個民族都可以在政治和經濟舞臺上"和平爭利",這樣就會慢慢平息戰亂,民地武的大小頭目放心地把武裝解散了也能平安過日子,也能用和平手段爭取自己的權利。但是緬軍幾十年來的所作所為就是,民地武必須無條件地放下武器,不然就要想法幹掉你,或挑撥他們之間互相干。這種策略不改變,要實現和平,很難。說起來還是緬族的民族性格決定的,他們始終無法忘記征服泰國等地的"輝煌歷史",固執地認為:緬甸各族必須無條件地服從緬人的統治,國家才會和平。結果他們又沒有能做出讓大家都佩服的成就,緬甸本部也沒有治理好。要讓人家服你,很難啦。昂山素季女士是個品行高尚的領導人,各個民族都尊敬她,威望無人能比。但是政治是非常殘酷的,面對緬族的這些霸道思維,她也無能為力,加上西方人的攪和,弄得她也左右為難。今後會怎麼樣,誰也無法預測。祈求緬甸的各族民眾都平安吧!


布南溫


要解開這個問題,先得從緬甸的民族成分說起。在我大明王朝時代,在緬甸大部分地區。生活的絕大部分民族是中華民族,也包括漢族。他們只崇拜我大中華天朝上國,對外民族 心裡很難接受其統制,其根本原因是這些少數民族很難包容華夏民族。更談不上應有的尊重。那要同化他們那也是相當難的。這就決定了這些複雜的民族之間不能夠和平共處。他們這些小國家沒有象我們中華民族這樣的大國的包容性,所以,各民族之間不太好相處融合。這就是根源了。

世界上很少民族是用武力完全征服的。當然印度除外。我中華民族的性格就是不屈不饒的,以禮相待可以。但絕不屈服於以武力鎮壓。

我們大中華有一個俗話是這樣說的。蛇吞噬象的後果是什麼,大家都明白!武力鎮壓解決不了民族問題!

緬甸政府應學習中國的民族政策!他們學的會嗎?哈哈哈哈哈哈!


劉進榮5


緬甸的戰亂是有歷史,和自然環境來決定的。從歷史來看,近現代,周邊國家的軍事活動,政治活動,影響了目前緬甸社會的形態,到很多的問題遺留到現在。比如國內除了中央政府外,還有多股勢力。且在長期的鬥爭中,沒有辦法來平息國內的這些勢力。另外就是緬甸的這個自然環境有關係,作為一個山林國家,地處內陸,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導致有一些,非法的,譬如毒品在緬甸存在,形成巨大的利益和,產業,以及社會構成。也使得這個,緬甸國內的矛盾比較複雜。除此之外,還有這個國家的多民族關係,之間有錯宗複雜的啊利害關係有關。大致就這些情況。


老喬遊記


治國無方,沒一個真正的統帥。


趙祥公


緬甸建國並不牢靠,被殖民時期殖民者最擅長的就是對各個民族分化打壓,特別是對人數眾多的緬族進行打壓,使其成為其它民族的公敵。殖民者走了雖然簽署協議之後表面和平了,但是緬族人口多一直想恢復自己的主導地位,根本不想和其他民族合作治理。資源的爭奪導致私下裡只有仇殺,民族矛盾不斷激化。


謝承傑


緬甸應該和中國一樣是屬於多民族國家。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中國是不允許人民擁有武裝力量的。也就是說人民當中禁止槍支武器彈藥。而緬甸是支持的。所以,就像美國一樣容易發生暴亂。

緬甸和中國對待少數民族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中國是56個民族是一家,民族平等。這點很重要。緬甸的話可能歧視少數民族,然後另外擁有武器彈藥的話,很容易發生暴亂,然後反推向推倒政府。


好劇傳送門


你這句問話把緬甸整個國家都包括進去了,其實在緬甸動亂的地方只有部分邦派地區,民地武為了維持他的地方權利經常去打政府軍,和地方緬政府機構,其實緬甸人民很愛和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