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小说:2、昭宗想起了李淳风对唐太宗说过的那句话

小说:2、昭宗想起了李淳风对唐太宗说过的那句话

贞观十九年四月(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李绩和李道宗率大军远征高句丽,战至九月,终令高句丽诸番臣服,此役虽重创高句丽,但是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最终却未能灭亡高句丽。因此,唐太宗认为,此战无异于火中取栗,栗已到手然手已伤,实在算不上是赢。

早在李世民意欲起兵之时,就曾经亲自问过太史令李淳风:“辽东战事何如?”

精通阴阳卜算之术的李淳风,当着李世民的面卜了一卦,说道:“劳兵远征,伤敌八百而自损一千,虽胜而不力也!”

对李淳风的话,李世民并没有听进去,而是固执起兵,结果正如李淳风所说的那样。

从这以后,李世民凡事有什么重大的决策,都会找李淳风来卜算一下凶吉,然后再行定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十九日,躺在病榻上的李世民紧急召李淳风入宫,问国事何如。

李世民心知自己没有几天好活的,他所担心的是太子李治为人谦逊懦弱,凡事没有主见,恐日后有大臣欺主或叛乱反唐,夺李氏江山。且星相官袁天罡早有预言“唐三代后当女主天下”一说,所以他想知道他死后,大唐李氏的江山究竟能够保持多久。

李淳风似乎早就有了准备,不紧不慢地说道:“回禀圣上,乱唐着武,终唐者赤,大唐国祚乃双双之术,始高止哀,天命所归,圣上无需担忧!”

李世民也知道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凡事不可强求,见李淳风这么说,只得挥了挥手,让李淳风退了出去。7天后,李世民驾崩归天。

李世民一死,太子李治即位,李治死后,武则天篡唐改周,至此大唐天下狼烟四起,直至玄宗李隆基继位后,战乱才有所平缓。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退位,大唐江山自此易于他人之手。“赤”即“朱”, 李淳风已经算出夺大唐江山的人姓朱,从唐高祖到唐哀帝,大唐前后共22帝,全被他算中了。

李淳风也算到大唐皇族会有一场大浩劫,所以在死之前留有一个锦盒给李治,并一再叮嘱,如大唐李氏遭血殇之难,可开启锦盒,遵照锦盒中的方法去做,可保大唐一脉。

李治也知李淳风的临终嘱咐非同小可,于是命人将锦盒用皇家特制的封条封存起来,藏在宫中的一间密室之中。此事从此代代密传,只有李氏近亲长者或皇帝的贴身近侍才知道。

武则天篡唐之时,中宗与睿宗曾想命人开启锦盒,寻求破解之法,但是武则天只是篡唐,并未灭唐,虽然杀了不少李氏宗亲,但她的儿子,还是姓李的。再说了,按李淳风的说法,大唐李氏应该不会那么快就亡的。

历史的车轮就这么慢慢过去了,随着大唐李氏江山的起起伏伏,李淳风遗留下锦盒一事,已经没有几个人知晓了。

唐僖宗即位不久,爆发了濮州(今河南濮阳东)人王仙芝、冤句(今山东曹县北)人黄巢领导的大起义。

黄巢起义爆发以后,州县欺瞒上级,朝廷不知实情。各地拥兵的节度使为求自保,坐视观望,所以起义军发展很快。后来,黄巢率部南下进攻浙东,开山路700里突入福建,攻克广州,而后又回师北上,克潭州,下江陵,直进中原。僖宗虽然对这一局势也很紧张,但并没有停止继续寻欢作乐,甚至在他为逃离长安做准备而任命剑南和山南道节度使时,竟然是用打马球赌输赢的办法决定人选。广明元年(880)十一月,由于唐军士气低落,所以高骈的镇压很不力,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十二月,轻易拿下潼关逼近长安。僖宗君臣束手无策,相对哭泣,宰相卢携因畏惧自杀。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军匆忙带领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四川。僖宗成为玄宗之后又一位避难逃往四川的皇帝。

不久黄巢进长安,建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而僖宗在四川躲避了整整4年。

在这期间,僖宗得到了喘息,他利用川中的富庶和各地的进献,组织对黄巢的反扑。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积极组织对黄巢的打击,出身沙陀族的河东太原李克用也率兵入援以助朝廷,尤其是被僖宗委以京城四面行营都统的凤翔节度使郑畋,得到了“便宜从事”的权力,更是积极组织围攻长安的黄巢。后来宰相王铎又被任命为诸道行营都统来发动对黄巢的进攻,原来首鼠两端的藩镇,也开始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主动对朝廷表达忠心。起义军由于自身存在弱点,加上军粮不足,内部发生了分歧和分化,一些将领接受了朝廷招安,形势发生了逆转。黄巢派驻同州重镇的防御使朱温在中和二年(882)九月投降,僖宗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赐我也”, 封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朱全忠。但僖宗没有想到,唐朝的江山社稷最终就是被这个朱全忠夺了去。

却说朱温降唐之后,见大唐江山风雨飘摇,遥遥欲坠,便起了心思,开始暗中大肆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势力。

次年,僖宗改封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加东北面都招讨使。之后,朱温与李克用等节度使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自身的势力也在一步步的扩张。

公元888年(文德元年)3月,唐僖宗病死灵符殿,由他的弟弟,寿王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

唐昭宗即位时,刚满22岁,他胸怀大志,年轻有为。眼见大唐的江山被一群宦官把持,弄得狼烟四起,民不聊生,也想学着他祖宗唐明皇那样,来个重整朝纲,复兴唐室。

可惜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大唐已是千疮百孔,内有宦官弄权,外有权臣相逼,坐在龙椅上的昭宗,纵然有万般思想作为,也如同被绳索紧紧捆住的勇士,使不出半点力气来。

内廷宦官把持朝政,最终引来权臣的不满,双方势力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为了消灭宦官势力,宰相崔胤暗召朱温带兵入朝相助。

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朱温岂能错过?一场杀戮下来,宦官被诛杀得一干二净,朝政大全落在崔胤与朱温的手中。

为了达到篡唐的目的,朱温开始实施计划,杀掉了崔胤和一大帮阻碍他的人,完全将大唐的江山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公元904年(天佑元年)正月,朱温开始逼昭宗迁都洛阳。昭宗很清楚朱温的狼子野心,大唐的根基在长安,而并非在洛阳,他以何皇后临盆在即为由,暂缓迁都。

三月,皇后何氏产下一太子。朱温多次派人前来欲加杀害,幸众宫女与内侍拼死相救,方保无恙。这时候,昭宗想起了李淳风对唐太宗说过的那句话,也知道朱温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皇室之人,忙命心腹内侍去荣华殿中取来锦盒。

没多久,内侍取回来一个黄缎包袱,昭宗忙上前拿过包袱解开,见里面是一个一尺见方,颜色古朴,没有任何纹饰的盒子。

那盒子拿在手里还挺重,好像里面放了不少东西。昭宗打开一看,见里面只有一封书信,这么重的一个盒子,里面居然就只有这一封信。

信封用火漆封口,上面几个御笔朱批正楷:大唐皇室留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