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最城阳”,提供最好的城阳资讯,欢迎关注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白沙河

据说,白沙河是青岛水源地,是“母亲河”。因河道宽阔,水质清澈,再加上崂山水库储水,而成为历史上青岛最大的供水水源地。白沙河流域,经过千万年的蕴育,峰峦连绵,涧壑纵横,山川交接,河海相融,朴鲁原始,菁华韵致恢宏。

提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白沙河上游是源自哪里吗?

白沙河上游是自崂山巨峰至大崂村,对其形容为“峰峭岩巨,风凉雨沛,水湍流急,虎吼龙啸”,源头为崂山天乙泉。

白沙河中游自大崂至城阳区夏庄,重峦叠嶂,水绕山隈,承上启下,缓急相间;

白沙河下游,自夏庄至流亭女姑山,冈埠廻环,川原交接,水滋沃土,河润九里;

白沙河自女姑山北的入海口滩平水浅,潮起潮落,河海交融,浩渺无垠。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白沙河老照片

白沙河的历史

古代人类在白沙河流域的活动,草茅为庐,汲水攻猎,刀耕火种,依附于自然环境,与自然共存共荣,未具备改变自然面貌的能力。千百年间,居住于白沙河流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自然条件下繁衍生息,流域内自然面貌恒定无改。

自东晋北魏至宋元明清,流域内诸教迭兴,释道羽流占山括地,人工斧凿痕迹渐多,烟火景致频添,自然面貌局部易容。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4年),兴起于中原的捻军屡扰白沙河流域,当地士民僧道在中游各进山隘口距险筑堡,凿石叠城,人命财产苟得保全,自然面貌则添疤痕。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青岛开埠

,为德国租借地,白沙河流域大部划入租界。德人注重自然面貌的维持,依山傍水筑墅,借山取势修路,自然面貌虽有改变,但注重绿化,在局部改变自然面貌的同时,广植林木,保持自然形态。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民国五年(1914年),德日构衅争夺青岛,在上、中、下游多处隔河对峙,堆垛堡叠,开挖壕堑,伐木作障,枪炮连天,醴水遭污,自然风貌遮蔽于狼烟,上游柳树台、青峰顶及中下游的大崂、乌衣巷、夏庄、流亭一带自然面貌严重毁伤。日本占领白沙河流域后,在上游柳树台西之青峰顶开掘铁矿,修运输便道,青峰顶自然面貌全非。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沈鸿烈主政青岛,为游赏悦目,开发旅游设施,劈山筑路,遇水架桥,修复庙宇,驻扎军队,人文景观增辉,山中出行始便利,自然面貌改变较大,但绝少违和之处。唯将巨峰极顶以水泥抹为观景平台,大煞风景。后在其上修筑军事设施。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后,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白沙河流域抗日力量四起,双方凿石开土各筑工事,自然面貌再添赘疣。随之,日本在白沙河下游修建飞机场,驱民迁村,1100亩(中亩)范围自然面貌顿改,是流域内自然面貌最剧烈的一次性改变。

民国三十六至三十八年(1947-1949年),国民党军队据守青岛,工事所需,山中及村庄林木尽伐作堡垒用材,壕堑纵横,炮火轰鸣,流域内铁骑山、丹山、凤凰山等处自然面貌改变尤甚。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白沙河流域自然面貌最大的一次性整体改变,是在中游兴建崂山水库。库区面积5平方余公里,迁移13个自然村,村民近千户。崂山水库库区以华阴村为中心,原本村舍错落,鸡犬相闻,人文荟萃,市缠兴和,水库建成后,缓解了青岛市民饮水之困,提供了附近农田灌溉之利,有庄墅名物永沉库底之憾,亦有高峡平湖蔚然胜景之悦;有聚水解远渴之喜,也有下游断流日数增多之虑,遇有超量降水库满溢坝,则有缓急之忧。同时,在柳树台之青峰顶复挖掘铁矿石,使其自然面貌进一步改变。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始于同期的改土治水,到1970年前后的修“大寨田”,劈岗崭岭,修筑梯田,利惠于耕地扩张,自然面貌的改变则随处可见,是流域内持续时间最长、涉及区域最广泛的自然面貌改变过程。

之后,流域内各支流稍有适宜处,即筑塘坝修小水库,对人们饮用和农田灌溉颇多助益,一部分由人力对自然面貌的改变,起到了优化自然面貌的作用,其中尤以三水水库和小水河流域的太和村塘坝,与自然面貌的融和尤佳。劈山凿石形成的裸露山体,富水期多淹没于水中,遮掩人力斤斧之痕。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始于1970年前后的滥采砂石,干流及各支流只要运输方便,砂石俱运往建筑工地,河床污浊泥淖取代柔细白沙,自然生态面貌每况愈下,蓄水功能日渐丧失。

河之所用,在于滋润原壤,涵养生意,进而泽被生民。1980年后逐步实施河道整治,在河床上筑坝蓄水,将河床截为湖塘,于景观悦目可取。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当今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实施白沙河综合治理,尽力还原自然。栈道曲径、亲水浮桥、健身设施、运动广场、奇花异卉、人文景观。

据白沙河岸边赵村七旬老人邵延忠介绍,白沙河赵村南河段河面宽度约150~180米(汛期、枯水期不等),从流亭的赵村漫水桥至下游胶州湾女姑口海口(今港东村),这段白沙河长4华里左右;白沙河赵村段里产鲤鱼(青色、红色都有)、鲫鱼、鲇鱼、黑鱼、鲢子鱼等,河蛤蜊(以前常见的每只四五两重、较大的有一斤左右,颜色为浅黄色,形状为长圆形),天然河虾。捕虾有“下网方式”即用尼龙大笼网放入河深1.5~2米处,三四个网一天能网虾5~10斤,还有“截网方式”即拉截网虾,可网虾三四十斤。以上这些水生物是他早年见证的,其中不少至今仍存。河面有海鸥、白鹭、水鸭等,秋冬季灰鹤成对或几只聚此,这从另一面说明白沙河是飞禽觅食的天堂和栖息地。

女姑口

白沙河由崂山天乙泉发源,至女姑山口处入胶州湾。据道教传说,所谓“女姑”是得道的财神赵公明之妹。白沙湾附近不少村落以女姑命名社区村庄,渐渐形成东女姑山社区、西女姑山社区、王家女姑、李家女姑、邱家女姑等村落或社区。

女姑口,位于流亭街道西女姑山社区(目前拆分为东女姑山社区、西女姑山社区)西,属于白沙湾南部片区,女姑湾湾口西向,泥沙底,平坦,低潮船搁浅,避风条件较好。女姑口历史 如下:

1、汉代为小码头。汉代时,这里形成海上贸易港口。西汉太始四年(前93年),汉武帝巡幸不其城时从女姑口登陆,并在女姑山建太乙仙人祠九所及明堂一座。

2、明万历年间,千艘云屯。

3、清道光年间极盛。同治年间,女姑口众商所立《重整旧规》碑载:“我即邑,自前明许公奏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既通,农商之利益普”。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前后,女姑口商铺林立,港口沿岸有仓库设施,南北货物凭藉车辆与担杖运至各处。咸丰九年(1859年),设有厘税分局。咸丰十一年(1861年),设立海关分卡。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女姑口”胶州以东最富庶的港口

4、1899年,德国侵占后曾在此设关税分卡。据《山东德邑村镇志》记载,民国初期的女姑口,货物吞吐量比较大,是胶州以东最富庶的码头之一。

5、20世纪初渐衰。抗战前后,货物装卸集散向青岛大港、小港转移后,女姑口港逐渐衰败淤废。

女姑山

女姑山,海拔59.2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被封建帝王选为全国少有的几处"明堂"之一。"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汉武帝下榻不其城行宫时,曾登临女姑山,在山上建了"明堂",后又在山上建立了太乙仙人祠。古籍中有关女姑山的记载和传说甚多,是怀古眺望的好景点。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传说为汉武帝祭天祭台

这里过去祠庙建筑众多,盛极一时。位于女姑山顶东峰的龙王庙,建于南北朝北齐年间。庙宇建筑面积90平方米,庙内祭祀龙王。龙王庙内梁柱上的龙雕为五爪龙,而五爪龙为皇家庙宇才可使用,更显此庙高规格的建制。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农历六月十三日,是传统的女姑山庙会,附近居民纷纷上山请福祉

坐落于女姑山巅西峰的女姑祠(俗称娘娘庙),建于西汉年间,初建时祠内柱梁均用鱼骨作支撑材料(见《汉书记》)。后经历代修复,改用砖木结构,主殿长15米,宽6米,殿内祭祀女姑仙子,汉武帝刘彻曾亲临此祠祭拜。此祠历经二千余年至解放初期被毁。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女姑祠原貌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女姑祠原旧址

位于女姑山西侧高埠处的天后圣母庙,与太平路上的天后宫是子母宫,由明朝末年各方渔民捐资所建,该庙占地近五千平方米,主殿祭祀天后圣母,以祈祷渔民满载而归,生活富裕。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山上有一山洞,冬暖夏凉,上书“精神气”

女姑山山顶立有一古碑,该石碑为明末闽南船商所立。碑体高约2米,宽约1米,铭文“海不扬波”,背面载文记捐资者姓名、地址及商船堂号。此碑拓文现存于青岛博物馆,是研究明清两代青岛地区口岸商贸情况的重要资料。

女姑口火车站

女姑山下曾建有火车站。女姑口火车站1901-2006年,或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火车站,属于胶济线,建于1901年,在2006年的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中被撤销封闭。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女姑口火车站

德国人贝麦或许是第一个对女姑口车站进行过描述的人,他从1898年开始在青岛担任帝国法院的法官一职。在卸任回国后,贝麦根据他在青岛期间的游历,在1904年与克里格博士合著了《青岛及其近郊导游》一书。在书中贝麦并没有对车站本身进行具体的描写,只是强调

女姑口火车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个车站”,而且“孤零零地坐落在旷野上”。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如今的火车站已基本废弃

女姑口火车站是一座曾经的四等小站,1901年竣工通车算起,已经有118年的历史像胶济铁路上所有的小站一样,在铁路提速、动车开行的变革声中,小站的客货运输皆以停止,它的故事或许也已经淡出了记忆。但是,女姑口火车站却保留下了几乎完好的德式风格。但目前站房毁坏,被民房挤占较为严重,外地人不通过公交站牌可能很难辨认,同时新的铁路线正在修建,若不保护这一一百多年的建筑可能会永远消失。现在仍然有部分站房残存。火车票也见证了女姑口火车站以前的辉煌……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女姑口跨海大桥

女姑口跨海大桥主体完工于1995年,是青岛最早建成使用的跨海大桥。这座全长3060米,双向四车道的跨海大桥,在当时是全国最长的公路桥。从侧面看上去,跨海大桥有着成排的立柱,整体看上去如同相机使用的胶卷。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如今又在2018年建成了青连铁路女姑口跨海大桥。女姑口也在见证青岛的快速发展。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崂山水库,下游女姑口更传奇

女姑山,真是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