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國足球員為什麼基本功差?

戰鬥最後的勝利


國足中很多的球員基本功確實很差,或者說他們整體的基本功就差,所以這才出了一個球能停出去幾米的笑話。那麼國足球員的基本功為什麼差呢?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國足的基本功為什麼差?

第一,家長的問題。長時間中國男足的朋友應該有這樣一個感覺,其實十幾年之前的國家福還不是特別差,我們還打進過世界盃,而且在亞洲也曾經是一流球隊,最近一些年中國男足越來越差了。這裡面就有家長的責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是越來越不願意讓孩子吃苦。有一些孩子自己說喜歡踢球,家長也給送體校去了,但是到了體校訓練就好就受不了了,教練說幾句也要哭了,於是給媽媽打電話,家長就接回去了。所以慢慢的體校也想明白了,我要是太嚴格那就沒人來了,乾脆我也降低要求吧。於是訓練水平就越來越差。


第二,足球環境的功利。在足球最先進的歐洲,15歲以下的孩子每天都是在練習基本功,一遍遍的夯實,讓孩子的基本功越來越好。但是中國足球的環境過於功利,他們需要讓孩子們去參加比賽拿到好成績,這樣才能夠體現出訓練的效果啊,我們知道練基本功是長遠的事情,很難馬上提高成績。於是這群教練就讓孩子們練體能,讓他們跑,教他們踢球的技巧,這樣確實會在短期內提高成績,但是基本功就一直不練了,這群孩子成為了職業球員之後基本功還是很差。


第三,中國足球人口少。任何體育運動都需要天賦,足球也是,一個沒有天賦的人再怎麼練他也註定平庸,這一點在體育運動中尤為突出。可以中國足球的天才都被扼殺了,現在有幾個家長讓賽季練球啊,中國目前的註冊的足球人口只有7000多人,所以現在的情況是隻要這個孩子體能個身高比較好,那麼體校就讓他練足球了。其實這裡面的一大批人沒有天賦,他們也不是真的熱愛足球,慢慢的練著練著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也沒有競爭意識和好勝心,誰也不願意努力。沒有天賦又不努力,這群人以後就成為了國家隊的成員,他們都不是基本功不好,是什麼都不好。


目前來看誰也救不了中國男足,只要提高青訓水平是唯一的出路,足球還是要從娃娃抓起。


銳理體育觀


我81年的,現在37歲,10歲左右開始踢球,那時候條件艱苦,連塊像樣的場地都沒有,最開始接觸足球,啟蒙教練是我的老師,他是乙級球隊的退役球員。我高中時期獲得市級中學生比賽前三,並考取足球國家三級運動員,得到高考加分。後來高中畢業也考慮過進體校學習足球專業,因為在那個年代,要想成為職業運動員,體校對於偏遠地區的孩子來說,幾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因為身體瘦弱和家裡經濟困難兩個原因沒去成。工作以後一直在搞業餘足球隊,我們十年前曾經一度被岷江音樂臺冠名,曼聯餐吧贊助,也和魏群、姚夏他們老友隊經常在川大切磋,直到現在也沒有放棄踢球,仍把足球當成鍛鍊身體的運動。我身邊也有職業球員的朋友,其中有人去過國米青訓營,和王永珀等人是同學,具體名字不便透露。

就我對中國足球認識,談談我的見解。



當然,我們不能偏題,此命題是為何中國球員的基本功差,但造成這種結果的還是中國足球的幾大弊病。

第一、體制。

中國球員的選拔是完全混亂且無序的,有人說,14億人都選不了11個優秀的球員上場比賽,其實民間踢得好的大有人在,而中國的梅西在賣保險,中國的C羅在搬磚,這真不是個笑話。他們不但報國無門,沒有出路,而且從小得不到系統的培養。直到最近十年左右,民間足球學校才逐漸放開,但就我對成都明宇足球學校和恆大足校的瞭解,他們真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上得起的。歐洲有系統的青訓系統,美洲可以選拔那些窮人家的孩子踢球掙錢,而中國的家長大部分的思想是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另外,黑哨、打假球、暗箱操作、錢權交易等等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我前面提到去過國米那個朋友,他告訴我以前在青年隊的時候,有隊友的母親不惜以陪教練睡覺,只為孩子能踢上主力。中國足球其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黑暗。這樣的選拔制度,何談基本功?

第二、體質。

直到最近還有人說,中國人沒有歐美人高大,沒有黑人體力好,並不適合玩足球,甚至還有人提出“人種差距”論。我的回答是,我不求中國隊成為世界一流,成績參照鄰國日本隊即可。我前面提到,很多年前,想進職業隊,體校是唯一的出路,而進體校,身高是硬性標準,體力、體重什麼的其次,至於技術、天賦通通不論。因為選材,中國足球走了很多年的彎路,縱觀中國足壇,大部分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角色。這樣的選材標準,何談基本功?

第三、社會。

當我們球迷在謾罵中國足球的時候,我們為何不反思一下自己呢?中國足球不正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嗎?急功近利且浮躁,沒人有耐心踏踏實實的做事,更沒人踏踏實實幾十年如一日的做事。足球這個體育項目很特殊,不是逼一逼趕一趕就能追上來的,需要大量的基層工作人員許多年的付出才能出成果,即使偶有一批優秀的球員湧現,任何一段時間斷層,又會被打回原形。如今的中國足球,被標以政治標籤,各大房地產、國企巨鱷都想在金元政策下,以最快的速度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社會環境,何談基本功?

第四、足球文化的傳承。

看看中超比賽的看臺和歐洲五大聯賽看臺,你知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中國球迷大部分都是眼鏡並且大腹便便,而歐洲球迷冰天雪地可以赤裸上身為球隊吶喊助威。前段時間曼城歐冠主場被利物浦淘汰,比賽結束,看臺上一個幾歲的小球迷含著淚久久不願離開,這是一代又一代的球迷將精神和文化傳承下去的結果。而我們的球迷,稍有不滿意就喊sb,就喊下課,缺乏耐心,更缺少一個球迷起碼的素質。不懂球跟著別人瞎起鬨的大有人在。沒有獲得足球文化傳承的球員,何談基本功?

第五、青訓到底缺失什麼?

恆大估計至今也沒搞清楚,為什麼恆大足校多年來一手培養的精英,即將出成果的時候,卻在U17國際冠軍盃的比賽中,被歐美球隊打得體無完膚。恆大的小球員,是中國同年齡階段的佼佼者,也打破了前面提到的人才的選拔制度,那麼為何差距還是那麼大呢?我們的視線暫時回到成年隊:我接觸足球二十多年,我們看過羅納爾多最後時刻痛失意甲冠軍時痛哭流涕,我們見過巴蒂世界盃被淘汰時傷心欲絕,我們見過歐洲盃C羅因傷下場時淚如雨下。足球是項熱血沸騰的運動,應該充滿激情和鬥志。且不論挺著奶油肚的郜林、單刀總不進的武磊之流踢得如何,至少在世界盃預選賽和亞冠被淘汰出局的時候,他們的眼裡是空洞無內容的,沒有求勝慾望,沒有絲毫的榮辱感,這才是最致命的。回過頭來說說小球員,恆大足校裡的小球員家底都不菲,一幫至少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踢球,如果沒有很強的自律能力,很難有強烈的求勝慾望,更不要說國家個人榮辱感了。這些小球員,從小父母就生怕受傷吃苦,長大即使踢球這條路走不通,還可以有很多選擇。這樣的球員,連精神追求都沒有,何談基本功?

中國足球,沒有合理的制度,更沒有良性的環境,“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中國球員何談基本功?


國旅自駕


我是一個語文老師,也是一個業餘地不能再業餘的學校足球教練,大學踢過兩年,出來工作時也踢了兩年,基本功很差,主要靠意識在踢。學校體育老師沒有會一點,也沒人願意帶孩子訓練,因為每個人都有許多課。

我出於愛好,接了這個活(義務的),基本功差,自己看視屏,反覆學,學得有點樣子的,再教學生。一個腳弓傳球和停球,教了六節課!還沒會,更不要說熟練掌握了!基層教練非常辛苦。要打好孩子的基本功,真的需要極強的耐心。沒有工匠精神確實不行。


諾爸


我是基層學校的,現在要求學校普及足球,每校都組隊並參加縣裡的比賽,學校基本沒有足球專業的老師,如何訓練學生用腳都不清楚,只要求學生不用手就行,讓學生像打蘭球一樣勇往直前,我看了縣第一的球隊學生只是配合好身體好,腳上功夫欠缺,現在當務之急是多培養足球教師,從學生足球的基本功抓起,足協應該把錢投入到抓學校足球教師的培養,不是去花大價錢請一個外國教練,不然始終解決不了問題


月平2016


不請自來

7歲開始踢球,後面成為職業球員,目前在從事青少年足球青訓工作,經歷過足校以及俱樂部歷程,就對這個問題說點自己的看法。


看了幾場國足在亞洲盃的比賽,跟輿論普遍的觀點一致,國足現在的水平進入8強是一種剛好的定位,再往前確實難,跟伊朗以及韓國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全面的落後。尤其對伊朗的比賽,我們的失誤導致了丟球,可以看做是別人沒法力,我們自己就輸了。


其實如果說難道國足基本功真的很差嗎?

足球這項運動還是挺難自學成才的,可以踢一踢野球,但真要上升到一個高度那必須要經過專業而系統的訓練。就拿籃球來說,從沒有打過籃球的人馬上可以上手拍幾下,但是真沒接觸過足球的人真要上腳顛球的話簡直是難於上青天。當然,我不是否定兩種球類之間的難易度,而是一個用手一個用腳,雖然都是四肢,可從靈敏度和感知度都差距甚遠。


那一名職業球員一生我是沒統計過,但幾萬次的停球是基本的,因為比賽中一切技術動作的開始都是停球先來,會不會踢看一下停球就立馬見分曉。像小羅那種球性達到極致的球員,身體已經和球融為一體了,所以才有那種神級操作,停球動作舒展而帶有磁性,很像吸鐵石一般。


可國足的球員都是職業的,難道連停球都做不好嗎?

看看馮瀟霆和石柯兩個中衛的停球,可能後衛在技術方面確實糙了一點,不至於像西班牙和巴西的後衛那樣。可怎麼會連基本的停球都失誤連連?說到底,還是心態的問題。這種大賽,球員的心理壓力極大,如果參加的少,那出現技術失誤也見怪不怪,不見得每名球員都是大賽型。就像卡里烏斯一樣,那種球在訓練中完全沒問題,可到了歐冠決賽的賽場,心態一崩盤基本就涼了。


那你想說是不是為國足在開脫?其實一點這個意思都沒有,中國球員基礎差的事都不是一天兩天了,誰都看得見。想想小時候,我自認為技術還算嫻熟,三年級就可以在一平米範圍內巔球500下,然後是12個部位的連續顛球,對停球、傳球、帶球這些基本動作都沒問題。


你說真的沒下過苦功夫是不可能的,可是,為什麼後面覺得還是不夠用。說到底,沒有科學的進行訓練。因為教練的水平也確實有限,他的能力是他的教練教的,那自然也是這麼教我們的。因為一個技術動作的形成從會到熟悉運用是兩碼事。


還是拿停球為例子。原地腳弓的停球很簡單,因為觸球面積最大,所以也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停球方式。可你原地停好500次,和運動中停好500次就是兩碼事,然後在有人防守中停好500次又是一碼事,到最後在激烈對抗中還能把球停的像原地那樣又是一碼事。


足球講究技術動作,確實是這樣。基礎練習要不斷加強,但那時候教練不會告訴你為什麼用腳弓停球,不會告訴你腳弓觸球面積大,是最穩妥的停球部位。更不會說,停球和下個動作鏈接起來是為什麼。也就是你只知道腳弓停球是對的,但不知道為什麼要腳弓停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似肌肉形成了記憶,可那是死的,是熟悉之後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踢球看似是用腳在踢,但實際呢大腦才是最關鍵的。看看伊涅斯塔的踢球方式,他停球的那刻已經想好了下個技術動作要怎麼辦了,有的時候是把停球和運球結合在一起,整個過程渾然天成,自然又合理。看看我們國足是怎麼做的,先把球停好,停到了原地,然後抬頭觀察,人呢人呢,怎麼沒人接球。早幹嘛去了,在停球前其實就已經要觀察了。


不然防守球員怎麼都抓不到哈維,抓不到齊達內,你過來的時候,我已經想好了下一個技術動作,這就是差距。就像小時候的課文賣油翁,那個活說實話誰都能來,畢竟油桶是靜止的狀態,只是熟練就好了。可是你讓賣油翁跑起來操作一把試試,或者無氧折返跑兩個來回再滴試試,如果這個時候還能準確無誤,那才是練到家了。


足球是一項綜合運動,絕不是死練就行。我平時在教學員時,就不會再像我的教練教我的那樣,你只要原地停球就好。當然,停好是基本,可是要時刻提醒孩子學會靈活運動,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停。假設在右側有人在防守,這個時候你要怎麼停?難道還用右腳嗎?難道還要往前嗎?肯定要先選擇護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向來完成。


我一直都不覺得中國的孩子笨,甚至我們的孩子更聰明,也有很有天賦的球員。當然,在這裡就不扯整個中國足球的現狀,那會沒完沒了了。就說基本動作,就說一線的教練員。我見過德國的教練的訓練方式,那對細節的掌控是我從未見過的。5V5的小比賽,隨時叫停,叫停不是講這個戰術如何,而是說你正面已經有防守球員的情況下,你接球這下應該怎麼處理,是哪隻腳接最合理,接完以後怎麼處理,如果想要過人是不是可以把停球和帶球放在一起。要怎麼提前觀察防守球員的站位等等。


就像齊達內那樣大師級中場,哪個不是需要提前觀察,然後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踢球。所以看齊祖踢球很舒服,舒服在哪,就是合理啊,像教科書一樣。而且齊達內非常善於卡節奏,他又不是像梅西速率很快的球員,更多都是提前判斷防守球員要去哪個方向,然後在對方重心轉移的那刻就已經往反方向去了,你再跟上來,我急停,總是提前你一步完成擺脫,所以你抓不到他。


最後,還是想說我們需要好的教練員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用最科學的方法來教授,放棄以往一些固定的思維。NBA也不是成天比賽,都是模塊化訓練,詹姆斯還跟拳擊教練練習,為的是什麼,就是玩好腳步,因為拳擊特別注重腳步的移動。這都是運動項目之間的互通關係,都會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老伏的足球世界


首先,我們青少年對待足球的定位有問題。去年造訪曼城俱樂部精英學院的時候,恰好看了一下他們9歲以下球員的訓練。因為曼城梯隊最小年齡的編制是U11,所以U9的球員只是進行培訓。

在訓練中,每個小球員做動作都一絲不苟,教練在知道小孩子訓練的時候都會用嚴厲,甚至有些嚴苛的口吻去發出指令。而當兩個小隊員相撞倒地的時候,兩個小傢伙都在第一時間爬起來繼續去追趕球,沒有鬧、沒有抱怨,更沒有哭。

這時我身邊的北京市足協的青訓教練們都感慨不已。一位曾帶出多位國青國腳的教練表示,自己的青訓班就跟“減肥班”沒有兩樣,球員們嘻嘻哈哈地打鬧,每節課用於維持秩序的時間就要浪費1/3,還談何打磨技術。而球員摔倒以後,不掉眼淚是不可能的。球員家長會第一時間衝進場去噓寒問暖。而在訓練中你要是像英國教練那樣的訓話口吻,估計你會被一群小皇帝的家長圍攻。

其次,我們的足球過於功利,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給領導們臉上貼金的項目、更是地方隊教練升值加薪的項目。所以我們的球員很小開始,原本是打造基本功、雕琢技術的年紀。卻在一遍遍地練體能、跑戰術這些比賽中更容易取得勝利的“成功學”。這樣就導致了我們的球員到了青年隊的時候還是很粗糙。

還有一點,就是改年齡。不只是全國比賽,甚至是省內的比賽。教練都會要求小球員們虛報年齡,以大打小。試問以大打小,還需要技術幹什麼,直接簡單粗暴地“推土機推進去”就完事了。

最後,我們的教練本身就沒有想過要練好技術。這些教練自己就是從刀耕火種的年代過來的,在挑選球員的時候都會選擇能跑能跳的、個高體壯的。而類似以前國奧隊黃勇這樣身體瘦小的技術流,在青訓階段就會被淘汰。

歐洲的教練的共識就是:15歲之前是個人基本功和技術的打磨期。這個階段,孩子技術沒定型、身體也沒發育完全,甚至不要給他們固定自己要打的位置。當他們技術成型之後,再灌輸戰術之類的東西。

說一個我小時候的事吧,我青訓教練是八一隊退役球員。練我們這些十來歲的小孩,最狠的一招就是拿球開個大腳,然後讓你去追,自己拿著秒錶在那算時間,超過預定時間幾秒,你就去跑幾圈。

試問,小球員的精力全放在這上,能練出好技術才是見鬼了。


快意體育


國足的基本功不紮實是因為練得不夠、方法不對、對基本功的不重視!

網傳國足白斬雞,一開始不信,畢竟還年輕嘛,見過的世面比較少,直到看乒乓球,游泳,百米,羽毛球這類運動的國家運動員都是六塊腹肌,黝黑身材,就算不出成績也不會去抨擊,但是轉眼去看國足,我嘞個天,細皮嫩肉,這個成語恰到好處!這也不說了,還有人腆著水桶腰在球場上漫步,不過近些年來國足還算有所進步,但是基本功依舊難以前進!

看一下百米運動員的肌肉對比其他國家的不逞多讓


最近的一場輸的比較徹底的比賽,還是我熬夜看的,也不算熬夜!亞洲盃4/1決賽,中國對陣伊朗的比賽,三個中衛同樣的花式停球,送對方三位前鋒,比分最終固定到0:3!本場比賽可以用搶位搶不過,跑動不積極,停球像耍猴,開場熱身自欺欺人!

開場熱身,國足球員圍成一個小圓圈練習拼搶和傳球,當時就有人議論,這樣的熱身還沒有小學生開場熱身積極!再說搶位搶不過,身體差距沒有辦法,我們可以拼積極性啊,帶球前插然後集體回傳,傳啊傳,就傳到了後衛腳下,一腳停球五六米遠,這時候跑不過了,守門員一人只能送對方大禮了,而且一送就停不下來,直接送三個!但是本場比賽還是有部分球員很盡力的去做好場上一個球員的積極性的!



這場比賽吧國足存在的所有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已經不用第二場比賽來說明了。我是一個理性球迷,但是看球時,也是無奈,但也要把比賽看完,這也許就是對國足僅存的執念吧!

歡迎在下方留言,表示自己的看法吧,記住點個贊!

關注侃球帝i,愛看球,更愛侃球,一個理性的球迷,


小遊戲玩家007


這是足球搞不好的關鍵問題,。基本功不行。只能有兩方面問題。1是基礎教練不行,訓練的方式方法不對。很多基礎教練自己都可能沒把技術是怎麼回事搞明白。2是球員不行,在目前的教育大環境下沒幾個孩子全心全意的去刻苦練習足球基本功。所以只能爛貨中調好貨,把相對技術湊合的送進正規球隊。要解決這個根本問題。也不難,直接聘請巴西或者西班牙這些注重技術的基礎教練培訓小球員,還可以開設培訓班培訓教練。社會上辦了很多美術班,音樂班。也應該辦起來足球班。另外各級體校也要成立足球專業,給這些踢球的孩子升學提供機會。


即刻出擊2


我小的時候踢球,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是校隊主力,身邊很多同齡有天賦的人,我們當時是跟紅塔梯隊在一個學校,那些年代並不是說你有天賦就能進入職業梯隊,大部分都是小孩調皮,家裡又有幾個臭錢的花點錢把調皮的小孩送球隊去,以此寄希於孩子能得到鍛鍊,而這個梯隊是有人員名額的,那麼有錢人的孩子即使沒天賦也能牢牢佔住那些有天賦而沒錢的孩子的前途!所以當這些小孩長大後就是您現在所看到的這樣停球幾十米,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是因為熱愛而踢球也不是為了生計在踢球,他們僅僅只是早早的找了份工作而已!

同樣的,我們那些年代很少聽到報道稱有逃兵這種新聞,而現在卻幾乎年年有,為什麼?並不怪那些年少的逃兵,他們或許是淘氣調皮,父母只不過是想讓這些孩子去軍隊鍛鍊。

我們這想當兵?那得使錢!

我們這想踢球?那更得使錢!

假如,一個富家小孩,有十個足球,他根本不在乎足球!

假如,一個貧家小孩,沒有足球,他會珍惜每一次接觸足球的時間!


翎隱


中國球員腳下技術差,基本功薄弱是公認的,停球三丈遠、射門角旗區,導致這種現象主要是三個原因。


一直以來,中國球員都是以基本功差,意識差,技術差被球迷們所詬病。什麼停球八丈遠,腳下活粗糙,瞎跑位等等。特維斯就曾譏諷,中國足球這麼踢下去,50年後也沒戲…

中國球員腳下技術差,可以歸結為三個原因:

  1. 訓練不得法。中國足球青訓系統落後,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練員水平,都與足球強國存在巨大差距。自古名師出高徒,沒有好的技術指導,小球員有走偏、練錯的可能。
  2. 訓練不刻苦。巴西球員之所以腳下技術出色,是因為自小就玩球,足球佔據他們生活的絕大部分,貝克漢姆、C羅牛逼也是因為天天加練。中國小朋友現在忙補習班、奧數都來不及,沒多少時間練球。
  3. 實戰機會少。以賽代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國此前的青訓體系中,缺少實戰緩解,小球員需要不斷與更強的對手交流,才能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和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