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為什麼說春聯是懶出來的藝術,要大力讚美中國人的懶?

咱們大中國,每到春節時,都有寫春聯、貼春聯的習俗。新年有了春聯,就顯得喜氣洋洋,有文化味兒;沒有春聯,就顯得品味低了許多。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這春聯,發展到現在這番美輪美奐的景象,竟是咱中國人

出來的。

為什麼說春聯是懶出來的藝術,要大力讚美中國人的懶?

春聯的真正創造渚 孟昶

春聯的前身,有雕刻有繪畫,是一種繁複的避邪方式

上古時人類生存艱難,豺狼野獸、自然災害、妖魔鬼怪,威脅著人類。

傳說天地間有兄弟倆神荼和鬱壘,棲身在蒼茫大海中的一顆桃樹上,法力無邊,專門捉鬼驅邪以護佑人類安全。為了讓兄弟倆能近距離的保護自己,很多人便把神荼和鬱壘畫在自家大門上,再用桃木雕刻出兩個木偶人,置於大門兩側的門框上。這樣,就等於把這對神仙兄弟請到了每家每戶,實現了神仙保護全人類的願望了。

於是,每到過年過節,尤其春節的時候,人們刻木偶、畫神荼和鬱壘,忙得不亦樂乎。

為什麼說春聯是懶出來的藝術,要大力讚美中國人的懶?

神荼和鬱壘倆兄弟

可是這樣做,過程太繁瑣複雜了。首先是雕刻兩個木偶,真是費時費力,沒有相當的水平,還雕刻得不好看;刻好木偶之後呢,還要在大門上畫神荼和鬱壘倆兄弟,那也是一門技術活,沒有一點繪畫技巧,恐怕要把兩位神仙畫得奇醜無比。那可是褻瀆神靈啊!所以就出現了專門的畫師和雕刻師,來專業做這件事,老百姓過年過節就要花錢請人雕刻和繪畫,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並不划算。

雕刻與繪畫合一,只剩雕刻,節省一半精力,這是第一次簡化

公元202年,布衣王朝大漢朝建立,平民的智慧得到空前的發揮。很多懶人對上述繁瑣複雜的避邪方式表示不滿;其實,懶人只是體力上的懶,卻是思想上的勤快,他們做事的核心是簡化。

這些不願做體力活的懶人,對上述避邪方式進行了簡化:將人偶與神荼、鬱壘的畫像合而為一,也就是說,只是把人偶雕刻成神荼和鬱壘的模樣,掛在大門門框上就行,無須再在大門上畫那倆神仙兄弟了。這樣就簡化了一道程序,這樣一簡化,令人眼前一亮,立即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為什麼說春聯是懶出來的藝術,要大力讚美中國人的懶?

神荼和鬱壘倆兄弟

然而,別高興太早!雕刻這件最難的事,還是沒有解決;古時人們生計困難,整日忙於田間地頭,有多少人願意花大把時間精雕細刻,去做避邪工具。

看來,還需要進一步的簡化。

取消在桃木上雕刻,改為寫字,這是第二次簡化

宋代有個農民,他不會雕刻,又不想花錢請人雕刻,便簡單的做了兩塊長六寸、寬三寸的桃木,直接掛在門框上。然後,再用毛筆在兩塊桃木上分別寫上了神荼、鬱壘的名字。

這種方法簡易可行,一部分人開始效仿,可是,因為看起來太簡陋,一點兒意思也沒有了,更多的人並不贊同。

公元964年這一年除夕,後蜀皇帝孟昶忽發奇想,他覺得,在桃木上寫二個人的名字不好看,不如寫兩句詩,那多好,相當於把自己的詩發表出來了。於是,孟昶在桃木上寫下了中國第一副真正的對聯:“新年納慶餘,佳節號長春。”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對聯就這樣產生了。

為什麼說春聯是懶出來的藝術,要大力讚美中國人的懶?

在桃木上刻名字

這一階段,道家的那些道士們也別出心裁,在桃木上寫他們的那些特定的文字,稱之為“符”,於是,“桃木”加上道家的“符”,就有了“桃符”之說。道家的桃符也很得人心,它與對聯一起,都被人們接受了。從此,每當過年,一部分人請道士在他們的桃木上寫“符”,一部分人寫詩句,都其樂融融。

如果說還有什麼不完美的地方,那便是桃木了,畢竟,弄兩塊長六寸、寬三寸的桃木並非易事,懶人們還是嫌麻煩的。

取消桃木,改成紅紙,在紅紙上寫字,這是第三次簡化

進入宋代後,活字印刷術與造紙術相互促進,使得造紙術發展飛快,紙張質量變好,數量增多,價格變低,從而進入了尋常百姓人家。又有懶惰之人很快想到:那該死的桃木是不是可以換成紙?

為什麼說春聯是懶出來的藝術,要大力讚美中國人的懶?

朱元璋是春聯的大力推廣者與實踐者

不知是哪個聰明的宋人,最先用兩張同樣大小的紅紙取代了桃木,再用墨筆寫上對仗工整的詩句。紅紙黑字,對比鮮明,相得益彰,煞是好看,而且,節省了成本。

眾人立即效仿,尤其在農村,如星火燎原,紅紙黑字的春聯頓時席捲大江南北。於是,真正意義上的春聯產生了。

春聯產生後,就不再繼續簡化了,而是朝著文字的內涵深處發展,把春聯發展成了中國一門特殊的文學形式。其上聯與下聯相結合,加上橫批,能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顯示出主人獨特的品味……

為什麼說春聯是懶出來的藝術,要大力讚美中國人的懶?

安徽鳳陽的皇覺寺,又叫龍興寺

更可喜的是,春聯到後來,已經超出春節的時間概念,成為了一種普遍採用的楹聯形式;更超出家戶人家的範圍,廣泛出現在學校、廟宇、殿堂等建築物的門楣上。比如朱元璋為安徽鳳陽的皇覺寺所寫聯句: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堪稱經典令人回味悠長……朱元璋是春聯的大力推廣者與實踐者。

結語:從木頭做材料到紙張做材料,從避邪方式到文字藝術,春聯的形成過程裡,古人的“懶惰”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種因懶而思變,因懶而改革的精神,是我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精魂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