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襄阳结婚有什么习俗?

张贤4445


我是外地人,在襄阳生活了快十年了!也参加过不少婚礼。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是彩礼和条件吧!

城市里面的规矩不多,也很少有女方要彩礼的。只要有房子车子就可以了。装修好,车加满油,钱给的足足的就行了!一般城里的根据自身条件不同各有区别吧!有的娘家的陪嫁也不少。男方有钱的也会给小两口一笔钱。

到农村就不一样了!一般的女方家里都会要彩礼,这个钱是给女方父母的!不会给小两口,五万十万的都有,根据人的不同,男方条件的不同有很大差别。男方有钱的主动提出多给,没钱的就会讨价还价,闹的很不愉快。农村人规矩多,比较守旧,结婚当天,各种红包也要事先商量好!这个包多少,给谁等等。

第二,结婚前一天男方要办拦郎席。

把亲朋好友都请来!先整一顿。农村比较热闹,相当于跟正席没啥区别。

城里就只请亲戚和玩的好的热闹一下,其他人还是第二天正席才参加。

第三,新娘子接回来了,先闹老公公。我觉得这个是个很低俗的风俗。老公公头上戴个红色纸质的高帽子,写着扒灰佬。整个破板车,让新娘子坐在上面,公公在前面拉车,儿媳妇手里拿个小棍在后面抽打。然后一群人在旁边起哄。把老公公裤子撕的一条一条的!一开始不知道啥意思。后来听说扒灰佬的意思是偷看儿媳妇洗澡的老公公。好龌龊啊!

第四,闹伴娘。这个更过分。闹洞房的时候,伴娘也在,一帮小伙子把伴娘一顿闹。衣服扒了,甚至睡了的都有。我还听说,有的人结婚为了好玩,还找几个KTV小姐姐当伴娘。所以,你懂的。

襄阳地区,自古民风彪悍,古代蜀军前沿战地。地处河南湖北交界地带。口音偏河南腔。一说话嗷嗷地,震挺晃!可见这里的人都不是善茬子!来到这里不要嚣张。


烟言演咽


关与订婚礼金就相当于买房的意向金。确定恋爱的一种物质保障。结婚礼金就是要给女方父母的,他们用这部分彩礼去买结婚给女方所用的陪嫁 。男方买房买车加装修是应该的。你给你家娶媳妇儿总不能住到野地去吧 ,男方准备婚房给彩礼,女方准备陪嫁的一些东西。因为家庭里面都是女人在料理家里的一切的事务。买什么陪嫁 ,大部分要准随女方的意见。女方条件好的话陪嫁可能会很多会超过你给她彩礼?条件一般的话彩礼会留下一部分,女方会留下让父母补贴家用。按照女方当地的风俗习俗给彩礼就可以了。男方娶媳妇儿其实彩礼这都不算事 ,有哪个女孩儿愿意嫁给你。就已经很不错了。当今社会。如果男方嫌弃结婚定金和这个结婚礼金。就不要结婚了 ,后边儿还有人排着队呢。娶老婆 ,有了结婚定金,和结婚礼金的保障。女方会一心一意嫁给你。男方给了结婚彩礼,小两口出去吃饭女方就可以那你多花点儿钱,出去吃个饭吃碗烩面还是有钱的,起码心里是舒服的



他不愿意给结婚定金和结婚彩礼的话。可以考虑嫁到河南来 ,河南人愿意给,而且以后还可以经常吃上河南烩面。


大海的不惑之年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离家三里地风俗大不同,襄阳各个地方风俗还是有差异,我根据自己了解回答,大家可以相互讨论。结婚过喜事,是个喜庆而繁琐的事。首先从两个年轻人认识开始说,现在有相亲的,有自己谈的。两个年轻人确定恋爱关系,首先有“看人家”这一说,然后是订婚,订婚后的每个传统节气:端午、中秋、春节,男方要接女方到家里过节气。在两个人订婚后,随着交往的程度,会讨论结婚的具体事情。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去“要人”,女方同意后,两家商量个黄道吉日,把婚期定下来,婚期确定以后,那就要忙着准备婚礼的事情了。婚期的前一个月,男方要到女方家讨“对月期”,然后再沟通一下婚礼细节。下面就要说到重点了:婚礼。我觉得应该分两部分,农村和市区,农村结婚热闹些,但礼节比较多,城市婚礼唯美浪漫但没有那么多礼节,喜庆热闹就好。农村婚礼一般婚礼前三天就要开始忙,接帮忙的,买菜办酒席。然后前一天亲戚朋友陆陆续续就会过来,然后乐队婚庆晚上会有演出,新郎则需要上坟祭拜祖先,(有些地方有沿家礼),新郎的嫂子或者婶婶会把喜被喜床铺好,当然少不了花生桂圆之类压床的小玩意。婚礼当天,新郎官梳妆打扮,迎亲车队准备好,就可以出发迎接新娘。迎亲人员一般有:路支客,撵鸭子,陪郎,接女等人员陪同新郎一起。新郎到新娘家,支客负责打点礼仪方面的事情。一路接亲人员到新娘房间,新郎求婚,给新娘佩戴胸花,找鞋子,然后由新娘哥哥或者弟弟背下楼(得有一个大红包),然后新郎新娘一起给岳父岳母敬茶改口,然后合影拍照后新郎抱新娘上婚车,打道回府。婚车会在新郎接口或者村口停下来,然后新郎背新娘回家(现在有些地方拉板车,老公公背火钳,不是很文明),在举行完喜庆浪漫的婚礼后,新郎新娘入洞房,新郎官接回上亲后开喜宴 ,新郎新娘敬酒,婚礼圆满礼成。接下来回门,回亲家。说完农村婚礼再说城市婚礼,基本相同,一下细节差异。城市婚礼需要提前定酒店,联系婚庆公司,司仪,一般婚礼前一天需要彩排,相比农村婚礼,在酒店办婚礼,更注重婚礼的现场布置,婚礼效果,当然花费更大。婚礼当天也基本一样,扎花车,浩浩荡荡的伴郎团,在新娘家基本也一样,伴娘团会考验我们的伴郎团。接亲回去以后,一般先接到新房再去酒店,然后举行婚礼,大概40分钟左右,然后开喜宴,敬酒,婚礼圆满成功,后面就是回门等等。基本就这些吧,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七月凉风呼啦啦


 婚嫁 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阳旧时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

  订亲。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则由红爷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即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柬贴)交付男方。俗称“拿八字”,也叫“传庚”。男方父母择吉日请信任的算命先生将男女二人的八字进行推算,叫做“合八字”。若二人命里相犯相克,则婚议作罢;若相合相生,则可订亲。整个订亲过程由父母作主,青年男女不得过问。俗谚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择期。订亲之后,男女每年给女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适当时候,男方请红爷到女方协商迎亲日期,女方则提出聘礼规格要求,红爷往来奔走,双方同意后即下聘礼,确定迎娶日期,一般订在黄道吉日,或阴历双日子。襄阳人喜爱选择初八、十八、二十八几天,叫做“要得发,不离八”。

  迎亲。民间也叫“过期”。迎亲前一日设宴待客,男方称“暖郎酒”,女方叫“梳头酒”。迎娶之日,新郎衣冠齐楚,披红挂彩,坐轿或骑马,领着花轿迎亲。一路上鞭炮锣鼓声不断。至女家,祭拜女方祖先。新娘戴凤冠,顶头盖,红袄罗裙,拜别祖先后上花轿,由兄弟或侄辈男丁相送,叫做“发亲”。然后,新郎轿(马)前导,新娘花轿及嫁妆后随,锣鼓鞭炮迎至男家。落轿后,由牵亲娘子搀扶新娘下轿升堂,和新郎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喝交怀酒。当天“闹房”,客人、表兄弟和伯叔都可参加,谓“三天无大小”。其间大宴宾客,谓“喝喜酒”。凡送礼亲友都在宴请之列。娘家送亲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当即回家。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辈来迎新婚夫妇至娘家,谓“回门”。酒饭后即返回男家,谓“三天不空房”。在整个迎亲过程中,还有许多琐碎的象征性研究。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红枣,即“早立子”(枣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儿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征二人偕同到老,等等。

  建国后,国家颁布《婚姻法》,封建包办婚姻制度被废除,旧的婚礼仪式也随之改变,男女自由恋爱,登记结婚。婚礼多选择在国家法定或民间传统节日举行。50-70年代以简朴为荣。女方不要彩礼,男方不计嫁妆,步行或骑自行车迎亲,礼仪大方朴素。国家公职人员结婚,一般在机关内举行典礼仪式,以喜糖烟茶待客。民间虽宴请亲友,但也较简朴。8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某些人家为婚嫁购置高档家具、家用电器、以小轿车迎亲,并连日大宴宾客,往往使双方家庭多年积蓄为之一空,也有些青年和家长崇尚节俭,不摆阔气,不受礼,不请客,让新婚夫妇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集体婚礼,在热烈而朴素典礼仪式之后,新婚夫妇共植同心树,这既象征爱情天长地久,也为绿化环境作了贡献,受到社会广泛的赞扬而逐渐形成新的风气。

  旧时,男子失偶再娶,礼仪与初婚相同,谓“续弦”。女子一般不再嫁,再嫁曰“再醮”,俗称“再走一家”。再嫁无仪式举行,男方着人迎至家中即可。建国后寡妇再嫁得到社会肯定和法律保护。


吾爱重瓣红玫瑰


谢谢小小雪打怪兽的邀请。我来说说我了解的情况。


对于为提问者说的襄阳是否有定婚礼金按说是有的,以前襄阳地区叫做说“对月期”,这其实就是订婚,提前一个月确定关系,“对月期”一般要有订婚礼物,当然也包括礼金。现在襄阳各地风俗也不太相同,但大多数地区有订婚一说,这一般是双方父母在场,同意两位新人交往,且对结婚各个方面的的事情有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包括结婚礼金多少,房子、车子怎么买等情况!当然谈这些问题之前必须先先表诚意,这就涉及到订婚礼金,这个一般不需要太多,一般1~5万元。襄阳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这个规矩,那就不用出这个费用了。


关于结婚礼金的问题比较复杂,襄阳市区及周边乡镇的结婚礼金一般比较少,甚至不需要。但结婚必须要有房子有车子。襄阳市周边县市区结婚礼金就比较多了,从10万~30万不等,一般还要求有房有车。当然这些都是一般情况,如果两个人感情好,这些费用也可以减少,但房子应该是必须要有的。

对于襄阳地区的结婚礼金问题,呈现一种趋势,越是贫穷的地方结婚礼金要的越多,这和全国结婚礼金的形势相似。只要有房子,两个人好好干,过上幸福生活是没有太大问题,新人不要物质所迷惑,只要有基本的物质基础,我个人觉得就可以在一起,结婚重点看人品和潜力。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