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晉出帝的悲慘結局:宮眷屢遭欺凌,他和皇后被當成祭品獻祭遼太祖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66篇

續:《 》

大同元年春,大遼在汴州(河南開封)開基之時,負義侯石重貴一家正在三百名遼兵解送下遠徙黃龍府。

頭一年十二月,投靠契丹的叛將張彥澤將石重貴趕出皇宮,遷入開封府衙居住。先前的寵臣唯恐避之不及,朝夕豢養的內監竟然也翻臉無情!他才知曉世間人情慘淡。

晉出帝的悲慘結局:宮眷屢遭欺凌,他和皇后被當成祭品獻祭遼太祖

遼太宗耶律德光入京後,城內亦無法存身,石氏一脈被攆到北郊的封禪寺借宿。其時雨雪交加,累旬不止,滿城士紳都趕著逢迎新主,哪裡還顧得上小小“負義侯”,飲食柴薪時斷時續。

李太后無奈,對寺中主持說道:“哀家也曾在此屢次佈施,前後銀錢不下數萬。時至今日,大和尚難道眼看我家挨凍受餓,捨不得還贈清齋一席?”

主持稽首答道:“並非小僧不念太后昔日恩德。新皇帝沒有恩旨,小僧怎敢擅自貢獻?萬望老太后見諒!”把李太后氣了個發昏章第十一。

期間,德光還遣使前來責問。石重貴獻上的傳國玉璽,文字散漫、雕鑿不工,同古籍中所載的形狀、尺寸、篆文都有差異。德光想知道漢地自古流傳的國璽,是否仍為石重貴所藏匿,不捨得呈給他這個“爺爺”?

石重貴嚇得趕緊上章解釋:十年前,先帝大軍攻入東都洛陽,後唐偽帝李從珂在宮中自焚殉國,傳國玉璽自此不知所蹤。先帝登極,命玉工製作了這枚玉璽。在朝群臣,都知道玉璽的由來,陛下一問可知。孫兒罪臣已到這步田地,豈敢欺瞞隱藏?

轉眼間便到正月十五,往年元宵,為示與民同樂,石重貴要登上宣德樓賜臣民酒哺,開放宮城千步廊設買市。當真是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而今卻是後晉皇族發配黃龍府起行之日。

晉出帝的悲慘結局:宮眷屢遭欺凌,他和皇后被當成祭品獻祭遼太祖

隨扈的三百遼兵名為護送,實為監押,無人認同石重貴另一重“皇孫”身份。遼兵動輒叱罵折辱不算,從行女眷也屢遭欺凌。

好容易捱到幽州地界,燕雲士民見華夏故君慘沮至此,無不嗟嘆(180年後,徽、欽二帝經過時重現該場景)。滅晉功臣、魏王趙延壽的母親是李太后的親妹妹,將石重貴一行接到幽州府衙,留他們住了十來天。

此後一路往北,人煙漸少,石重貴一行風餐露宿,苦不堪言。有時全靠內侍宮嬪採摘野果、挖掘野菜勉強果腹。

行抵錦州時,遼兵強行綁住他和馮皇后,把他們當做祭祀的牲靈獻到阿保機的祠堂中。石重貴不勝屈辱,哭著大喊:“薛超(石重貴自焚時,抱住他不讓他點火的大內侍衛)當初為什麼不讓我死,害我現在這麼慘!”

晉出帝的悲慘結局:宮眷屢遭欺凌,他和皇后被當成祭品獻祭遼太祖

馮皇后不知道從哪弄來些毒藥,想和石重貴一起服毒,一了百了。不料毒藥無效,求死都難。

過了海北州,是東丹王耶律突欲陵墓所在地。有了之前的教訓,石重貴讓大皇子石延煦提前致祭,方免生波折。

他們又走二十來天,渡過遼水,穿越南海府,終於到達黃龍府。(待續)

延伸閱讀:《 》

《 》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太宗本紀》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晉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