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禹音:芥子為何納須彌,智常禪法普天下

禹音:芥子為何納須彌,智常禪法普天下

馬祖道一門下的弟子上千,而真正得法的弟子約84人,智常便是其中的一個。

有一天,智常與普願相約一同行腳,由於二人志趣不同,走到半途,相互告別,各奔東西。正好遇到路邊一茶攤,普願說:“喝過茶再走吧。”於是二人坐下喝茶。

普願當時剛參在馬祖的門下,還屬於一個愣頭青的和尚。普願首先將一碗茶恭敬地遞到智常的面前,一邊依依惜別地說:“從前一直與師兄在一起,彼此的語言都習慣了,現在我們將各奔東西,今後若是有人再問起法來,真不知該如何應對才好。

智常指著他們歇腳的所在說,這一塊好地方極適宜築寺呢。”智常是說,你還早呢,你還得好好就地修學,現在還不是向人說法的時候。

然而年輕的普願並不領會智常的啟示,於是仍執著地說:“築寺的事暫且不提,我們還是先談談悟道的大事吧。

道本無所謂悟,道也並非因悟而出,智常一聽這話,立即就掀翻茶桌,一壺好茶頓時滴水不剩。普願有些惱火,說:“師兄已經喝過了,而我還沒有喝呢。智常說:“說這樣話的人,將來也是滴水難消。

禹音:芥子為何納須彌,智常禪法普天下

普願似有所悟,於是重新拾起茶炊,再灌滿一壺水,架在火上燒了起來。

智常不久來到廬山歸宗寺,並在那裡接引學人。然而,令很多人失望的是,智常決不給人升堂說法。有一次,一個僧人向他問道,如何是佛法的玄妙意旨呢?請和尚開示。智常說:“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領會,僧人說:“對佛法非常向往的人也許能領會吧,智常說:“如果是那樣,就背道而馳了。僧人似有所悟,便說:“我懂了,佛法不可向往,不向往,誰又能領會佛法的玄妙意旨呢?”智常反問他說。看著那可憐的僧人不知所然的神情,智常不耐煩地說:“去吧,沒有你用心的地方。”智常覺得,總有一天,他會明白,佛法無所謂嚮往,無所謂不向往。動靜皆自然,佛法盡在清淨自然之中。

僧人無法領會他的意思,於是決定下山另投他師。智常問他:“你要去哪裡?”

僧人說:“地方倒也沒有確定,只想到各處禪林去學五味之禪,智常說:“那你去吧,可惜我這裡只有一味僧人升起新的希望,問:“什麼是一味禪呢,

能否方便一說?”智常舉起禪杖就朝他打去。僧人立即就說:“我懂了,我懂了。”智

禹音:芥子為何納須彌,智常禪法普天下

常知道他並不真懂,接著又朝他打去,僧人趕緊抱著腦袋逃走了。

僧人來到黃檗希運禪師那裡,把在智常處參學和捱打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希運,希運說:

馬祖八十四位弟子,但凡回答有道禪師問話時,一般都是軟綿綿的,唯有智常不一般些。”僧人開始意識到,不是智常無法傳他,而是他自己沒有智慧。江州刺史李渤一直仰慕智常的禪法,一天終於來到廬山歸宗寺。李渤說:“佛經中說‘巨大的須彌山可以容納一粒芥菜子’這話我能夠理解,可是,要說‘芥子納須彌’我就不能理解了。請問大師,這可能是無知邪說吧。智常反問他說:“刺史從小至今讀書多嗎?”李渤不無自豪地說:“雖不敢說讀萬卷之書,但也差不離了智常便說:“那些書呢?我看刺史從頭到腳不過椰子般大小,萬卷之書全消化在肚子裡啊。”怎能裝進肚裡去了呢?李渤一下子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