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公安法院:老马虽知夕阳晚 不用扬鞭自奋蹄

在公安县人民法院杨厂法庭,有一位“高龄”法官,一直坚守在审判一线,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坚持“公正、高效、为民”的司法理念,努力维护着公平和正义。

爱岗敬业,电量满格

早上7点半,很多人都还在赖床,然后再掐着点儿提着早餐打卡上班,而此时,在杨厂法庭,56岁的陶业龙骑着小摩托早早地就来到了办公室,用他的话说,早上脑袋清醒,而且上班前这一个小时没有当事人过来找,可以安安心心写文书。

这样的状态,陶业龙在办案一线一干就是28年。有人曾调侃他,“年纪这么大了,还办这么多案件干嘛呢?”而他却反问“法官如果不办案件,干什么去呢?”

就是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高龄法官”的忠诚与坚守。2017年,陶业龙办理案件的结案率、归档率、裁判文书上网率均达到了100%,绩效考核在全院名列前茅。

即使工作任务繁重,但庭里的同事们从未听到过这位“前辈”叫苦叫累,一天开4-5个庭是家常便饭,文书几乎都是用休息时间在办公室完成,累了,陶业龙就蜷在办公室的条椅上躺会儿,上班了他总会笑呵呵的拿着新鲜出炉的文书,对书记员说“又写完了一份,核对核对,尽快跟当事人发出去”。周末,本该在家带带孙子,或者和朋友出去放松放松,但只要文书没写完,他总会来到庭里,写完才安心。对于他来说,最放松的状态莫过于把手头的工作做完那一刻。

自制力是“倦怠症”和“拖延症”的克星。办公桌上摆满的案卷并不可怕,每当审结一起案件,陶业龙内心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身体就像接上了充电宝,工作能量永远“满格”。

知难而进,敢为人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业绩和成就属于那些迎难而上的人;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成就体现在战胜困难的追求中。

陶业龙就是一个知难而进的人,敢字当头、干字在前,敢于负责、敢为人先。凭着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将一件件纠纷化解在法院的大门之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一方的平安与和谐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挡在陶业龙面前的第一道槛就是社会飞速发展下对法官法律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他常说,我最缺的就是学习,因此,只要是院里组织的学习培训,他总按时到场,就像新同志一样认真做笔记,他的办公桌上总会放着各种书籍,没事的时候,翻了又翻,每当庭里组织的学习讨论会,他总是组织好语言认真发言。“年纪大了,不学习,就当不好法官”他时常对身边的同事说。虽不是法学科班出身,但通过不懈努力,陶业龙早已成为办案能手。因为他始终在不断学习,不曾落下一步。

他的工作信条就是“快”和“准”,每接收一个案件,就一心一意负责到底,快审快结,不等不拖。有一次,陶业龙承办了一起借贷纠纷案,最终判决被告偿还原告5万元,但被告一直久拖不还。按说案件审理完了就可以不管了,还钱的事可以走执行程序,但陶业龙始终放心不下,难道他还有什么心结?于是,四次骑车到被告家里做工作,通过耐心的沟通,释法明理,最终,被告主动偿还了欠款。

几年前,在受理了一起破产案件后,陶业龙在实地调查走访时了解到,一个公司的门房大叔不间断地将公司的物品拿出去变卖,他立即制止并告知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谁知门房大叔“剑走偏锋”,面对人身攻击的压力,陶业龙丝毫没有慌张,而是淡定地跟他们据理力争,一旁围观的群众都佩服他的胆识。后来审结的破产案件没有一人因不服而上访,也没有人找他麻烦,他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敬畏法律并敬畏法官这个职业,他致力做好职责内外的一切事物,卷宗整理、文书编册、信息化操作,只要是跟审判工作相关的他都乐于去学习,只要能处理好案件的事情他都不辞辛苦的去做。在他的办公室书柜里,每年审理的案件,他都整理成册,整整齐齐,俨然成了一个小档案柜。陶业龙说,这是他多年的习惯,而这个习惯给他省了不少时间。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陶业龙常把“如果说违法犯罪行为是污染了水流的话,那么审判不公就是污染了水源”挂在嘴边。法官不仅代表着自己,还代表着法院的形象,代表着公平正义,一句不当的话,一个不当的动作都有可

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作为一名法官,必须要树立公正、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慎独、慎微、慎行,规范司法行为,恪守职业道德,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面对各种诱惑始终保持高度的免疫力,真正做到清正为民,在司法活动中主持正义,实现法律公正,确保审判的公信力。坚持“五个严禁”要求,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局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时刻对照《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维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应有的良好形象。 (通讯员 喻明洁 夏梦丹 陈士俊 张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