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成都崇州如何書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來源:中機院 http://www.reportway.org/index598.html)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膾炙人口的唐詩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今天的崇州,就在古蜀州範圍內,素有“蜀中之蜀”“蜀門重鎮”之譽。

崇州“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形地貌,孕育了百里沃野、溝渠交織、山川雋秀的秀美景緻。南宋詩人陸游曾對這片土地發出“江湖四十餘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的讚歎。

鄉村振興,國之大計。邁步新時期,崇州如何書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作為全省確定的22個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市、區),以及成都“西控”代表區域的崇州,既是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的生態屏障,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區域。圍繞獻力“主幹”,繼續在鄉村振興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使命,崇州聚焦提升現代農業質效、現代農村功能、農民生活品質,把全市劃分為“山地生態涵養區、康養旅遊集聚區、現代農業功能區、田園城市核心區”四大主體功能區,以差異化政策體系引領“四區”協同發展,努力探索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的鄉村振興之路。

成都崇州如何書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成都崇州如何書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實踐之一

把夯實農業基礎作為鄉村振興基石

崇州和全省不少地方一樣,面臨著“地碎、人少、錢散、缺服務”難題。近年來,崇州探索出農業共營制新型經營體系,有效破解“誰來經營、誰來種田、誰來服務”的問題。

持續關注崇州的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羅必良這樣評價崇州的實踐:崇州的“農業共營制”,實現了農業經營方式突破,昭示著中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方向。

在崇州重慶路王場段的北側,過小溪上小橋,川西林盤特色建築群依山而立。這裡就是成都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區的“天府良倉”項目。

該項目由成都華川集團投資,規模50億元,是一個以“水稻+”全產業鏈為核心的田園綜合體項目。項目規劃“四中心一平臺一區N基地”,建設“天府好米”論壇中心、鄉村人才教育培訓中心、科技成果營銷中心、品牌運營中心、“天府好米”

大數據運營平臺、專家生活配套區、優質糧油種植加工基地。

據介紹,項目以田園大地景觀為本底,以農業科技為支撐,以“稻—道”文化為主題,以崇州10萬畝優質糧油產業園為核心區,以“入股聯營”為紐帶,推動農商文旅跨界融合發展,培育輻射全川的天府好米綜合運營平臺和農創東方達沃斯小鎮。

項目與由袁隆平院士擔任主任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佈局高端種業,推進高端水稻品種蜀地化。與全球500強中化集團合作,建設優質糧油MAP農業服務平臺。與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項目運營商——北京奧科美公司合作,建設“天府好米”大數據運營平臺。依託川西林盤打造,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立足“稻田+”農創體驗,建設集國際竹稻藝術中心、稻作文化博覽園、稻作文創集聚區等項目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作為成都唯一的優質糧油產業園所在地,在園區建設中,崇州圍繞“一個主體功能區就是一個城市新區”的理念,在涉及4個街道46個社區26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抓緊構建全產業鏈綠色發展體系,推動農業跨界融合發展。

目前,崇州的綠色種養、農產品加工、文創旅遊、民宿康養等新業態方興未艾,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5萬畝、稻田綜合種養基地3萬畝,形成“稻蝦藕遇”“小亭米”“凡樸生活”“閒來客棧”等農產品品牌和文化旅遊品牌;正依託天府國際慢城、“天府良倉”、西南最大的冷鏈物流——潤恆城等重大項目,構建形成了以總部經濟為引領的多元複合產業生態圈,輻射帶動全川產業融合發展。

實踐之二

把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作為鄉村振興新路

一直以來,星羅棋佈的川西林盤是崇州最寶貴的生態資源、人文資源,也是社會治理的細胞。

800年前,陸游被成都平原獨特的林盤文化所陶醉,寫下《太平時》:“竹裡房櫳一徑深。靜愔愔。亂紅飛盡綠成陰。有鳴禽。臨罷蘭亭無一事,自修琴。銅爐嫋嫋海南沉。洗塵襟。”而今,《太平時》的意境羽化成以文創為魂的“網紅村落”——竹藝村。

竹藝村因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而得名。崇州堅持“用文化延續未來、讓藝術點亮鄉村”核心理念,以設計為媒、文化為魂,建設“國際範、天府味、竹編韻”的新中式川西林盤,推動農商文旅體跨界融合發展,讓竹編村變成了竹藝村。去年9月以來,“竹裡”先後受邀參加了芝加哥建築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代表一種未來的鄉村形態,展現在外國友人面前。去年12月,“竹裡”榮登艾特獎2017全球獲獎榜單——最佳文化空間設計獎。

竹藝村現已建成竹編博物館、三徑書院、遵生小院、第五空間、高岸國際工作營、青年旅舍、丁知竹等文創項目,中央美院工作站、澳大利亞竹產業研究院也已入駐。

今年,在竹藝村,到處都是舉著自拍杆的遊客。來自重慶的隋敏一邊忙著拍照,一邊說:在這個佔領朋友圈的“網紅村”,既能欣賞竹編文化和原味的川西林盤,又能體驗到新農村的新風尚。

這樣一個讓人神往的地方是如何打造的?

針對老舊林盤公共設施配套落後、保護修復沒有固定規則可循等問題,竹藝村堅持“無規劃不設計、無設計不建設”,遵循“多改少拆”原則,探索形成先共識後共建、先生態後項目、先公建後產業的“三先三後”實施時序;不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不過度設計、不冒進求洋,保護原生態、留下原住民、保留原住房等“四原五不”建設守則。

以竹藝村農商文旅體產業園為支撐,崇州通過橫向的農商文旅體產業融合與縱向的服務能力融合形成矩陣式融合發展體系,形成了一個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服務平臺,統籌“中業文旅投資公司、川西林盤培訓學院、鄉村發展設計院”三個實體運營,“設計師聯盟、商家聯盟、資本聯盟、講師聯盟”四個聯盟支撐的服務體系,發揮“策劃、投資、規劃、建設、運營”綜合能力,從培養鄉村振興綜合管理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發展項目等方面,主動服務全川鄉村振興。

與“竹裡”的“文藝範兒”交相輝映的,是集賢鄉山泉村“凡樸生活”的“國際範兒”,它正成為“成都國際友好城市交往中心的鄉村俱樂部”。與此同時,建設中的隴海國際旅遊度假區,集法國地中海俱樂部、西南地區首家希爾頓鄉村度假酒店、國內首家沉浸式動物園為一體,正躍升為崇州鄉村旅遊的新名片。

在崇州,蜀風雅韻、百村百態的烏尤驛、嚴家彎灣、餘花龍門子等川西林盤,正成為詩意棲居的聚居地、產業發展的聯合體、天府文化的展示窗、共建共享的新平臺。

通過全域旅遊、全業旅遊、全域景區的規劃建設,崇州有效推動“農業+文創”“農業+旅遊”“農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繪就“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錦繡畫卷,讓鄉村既有美麗顏值、更有生活品質。

實踐之三 把制度創新作為鄉村振興永恆動力

8月23日,崇州市舉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頒證儀式,為道明鎮龍黃村、白頭鎮五星村出租宅基地(房屋)的3戶農戶和承租宅基地(房屋)的2名業主,分別頒發了《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證》《農村宅基地(房屋)租賃使用權證》。這是崇州市繼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股(聯營)改革試點以來的又一破冰探索,是全省首本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產權證書頒發。

胥念勇、楊明忠拿著紅通通的《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證》興奮地說:“有了這本證書,心裡踏實多了。以前總擔心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就再也收不回來了,現在好了,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出租了!”

“三權分置”指的是將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分離開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藉此契機,崇州以切實保障農民宅基地權益為出發點,以正確處理農民和宅基地關係為主線,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辦法和措施,著力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和房屋資源,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可以說,“三權分置”給農民和投資者都吃了一顆定心丸。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進一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打好“制度組合拳”,發揮制度協同效應。對此,崇州進行了系列探索。

崇州率先探索農業主體功能區管理體制改革,通過“五個重構”,實現“五個一體化”(重構行政管理、城鄉空間佈局、要素供給體系、產業生態圈、社區治理體系,建立一體化管理體制、規劃建設管理體制、要素配置體制、產業發展體制和社區發展治理體制),構建“管委會+(街道)+社區”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機制。組建農村投資公司,構建“管委會+農村投資公司+共營制”經濟運行模式。

在綠道的規劃建設中,崇州遵循“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商業化邏輯思路”,探索出“公共標準+空間經營+區域共享”的建管模式,破解了“錢從哪裡來、業態怎麼建、維護怎麼辦”等問題。

崇州啟動居站分離改革,圍繞服務社區居民、市場主體、產業從業人員、遊客“四類主體”,設立社區工作站,構建15分鐘社區公共服務圈,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

詩意鄉村,詩意表達。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勇於創新向前的崇州都備受詩人鍾情。而未來,更可期待。

今年7月,崇州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作出了《中共崇州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的決定》,圍繞主動服務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崇州正努力探索郊區新城公園城市的建設模式和表達方式,加快繪就“明日之城·翡翠之城”的鄉村振興詩意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