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现在去农村承包土地的人那么多呢?

爱家灯饰装饰徐冬


钟情三农首先纠正一下你的问题,因为你所谓的“去农村承包土地”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其实它正确的说法应该叫做“土地流转”,也叫作土地的转包。

土地流转不同于土地承包。

熟悉我国土地政策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有着本质性的差别。

村集体把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发包给农民的过程,叫做土地承包。

国家允许农民把承包来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但承包权还在农民这里,这个过程叫做土地流转。

那么,为何现在到农村地区进行土地流转的人越来越多呢?其实归根结底,它就是一项生意罢了,有人愿意“购买”,有人愿意“出售”,这就构成了这个流转过程。

那么,为何有人不愿意继续种地了呢?

对比,笔者以为,主要还是在我国现行的种植效益来看,小规模的农产品种植收益很低,仅仅能够满足家庭温饱,无法实现家庭的脱贫致富。


我国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三亩,有些土地稀缺贫瘠的地区甚至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要想在这少量的土地上刨食,也就是勉强果腹而已,要想指望这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几乎是不可能。

特别是目前我国粮食价格逐渐走低,但是种植成本日益提高的今天,小规模农业种植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很多农民狠下心来把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干脆外出打工挣钱。

为什么有人愿意流转他人耕地。

对于这个话题,笔者认为,种地其实还是挣钱的,只不过小规模种植的话整体收益太低,如果能够扩大种植规模的话,可以有效降低种植成本,实现整体收益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不比外出打工差。

比如,种植一亩地,每年的净收入可能只有不到500块钱,自家三五亩地一年到头纯收入不过2000多块,不如打工一个月。


但是如果能够流转到成百上千亩耕地的时候,即便是剔除流转成本后一亩地净收入只有300元,但是整体收益也会达到数万元甚至更高。

因此,有人愿意流转自己的耕地,也就自然有人愿意转包他人的耕地,都是图的一个利字罢了,没什么不好。


钟情三农


按理说,我们的农业应该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毕竟有那么多人要吃饭、吃菜、吃水果,这些都是必需品,所以,农业只可能创新而不会过时。

至于你说的,为啥现在去农村承包土地的人那么多,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农业大环境的变化

每家每户单打独斗式的耕作模式,其高成本、低效能的弊端越来越突显,比如一家五口人的家庭,拥有十亩左右的可耕地,按三个有效劳动力来说,在家操持着十亩庄稼,种植小麦玉米的话,去掉成本每年赚一万块钱就很不错了,然而现如今一万元能够一家人开支吗?即使在农村。

所以,更多的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如果同样按三个有效劳动力都外出挣钱的话,三个人每年大约能挣八万元左右,这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所以,创造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们的取舍,如果有人愿意承包自家的土地,这些以打工为主的家庭,自然是愿意的。

在我们中原地区,比较优质的土地,租金一般都是在一千元左右每亩,自己不用种庄稼,得到的收益和种庄稼差不多,谁会不愿意呢?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国家也在积极引导有能力有资本的人去搞农业,同时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

这是一件好事情,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只盯着补助了,而忽视了种植的本身。

很多老板上来就承包了数百亩甚至是数千亩的土地,即使给你的补助及时到位了,可种地你不投入吗?再加上管理成本,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所以,近几年出现种地大户赔钱的现象非常多,一个恨重要的因素就是出发点不对头。

未来几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浪淘沙,势必会留下一部分真正热爱农业、发展农业的种地大户。

三、农业蕴含巨大商机

目前很多种植大户,确实是看中了农业的商机,认识很多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及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地大户,他们真的都是很认真在做。

比如安徽省涡阳县陈大乡的峰子,他承包了一百多亩地,在种地大户当中,他的种植面积排不上规模。

但他近几年致力于发展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目前已经发展了白术、白芷、白芍、紫苑、丹参、防风、前胡、麦冬等近十个中药材品种。

他本着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的法则,将风险分散,不求大赚,只求稳产,弄好了,还是比种植常规粮食作物强上数十倍。


佰秀农业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农村承包土地是好事呢,不然农村土地都荒着了,那就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和粮食紧缺问题就麻烦了。

因此你说的这个现象其实和国家的发展策略是紧密相关的。

国家不可能让土地都荒着吧,所以就开展了农村“三块地”改革,这农村承包地改革就是主要内容之一。

第一、施行土地三权分置,放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里面既包括就爱听承包地也包括一其他方式承包的四荒地等。这样一来,对于想去农村租地、承包地的人来讲就有了政策支持。

第二,鼓励农村创业。比如给下乡创业的人员一系列用地、税收、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目的在于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力量去桥东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村不再成为贫穷的代名词。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个大头,里面包含的内容可多了,比如新农村建设、各类农村项目等等,目的同上,当然也是为了饶昂国家经济实现再次腾飞。

第四,人们的思想改变了,由原来的“本分存钱养老”变得更具加敢想、敢做,愿意去农村开拓自己的事业。

不过说句实话,去农村创业得谨慎,不要盲目,农业不比其他,风险性还是在那里的,要多方面评估之后再做决定。

更多农村问题欢迎点击头像关注“土地论坛”,我们长期关注三农,为农民服务!


土地论坛


土地是珍贵的,土地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针对我国土地资源日益枯竭与城市建设用地等矛盾问题,国家从2003年起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前不久出台的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拉开了新一轮土地调控的序幕。

据了解,我国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拟在现行基础上提高1倍。最高的一等地区,将从70元/平方米调整为140元/平方米。官方文件称,此举是为了保护耕地,强化土地经济调控手段,促进节约用地。正因为土地资源的珍贵,现在土地不仅是农村人的命根子,也成了好多人发展事业的焦点。我们所说的土地承包有着严格的定义。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为了让土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让土地真正“活”起来。所以,国家支持那些承包土地的人群。

国家虽然明令禁止耕地买卖,但是土地流转是肯定支持的,这样一来,农村大量的闲置耕地被唤醒,不仅避免了耕地的荒废,还有力的维系了国家粮食安全,这样何乐而不为呢。一方面让闲置的土地有了价值,另一方面,也让有耕地的农民不用种地就能获得一些收益,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

同时,这些轮包土地的人,通过轮包获得大量土地的经营权,也获得国家的保护,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定的收益,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新华融媒新消费


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农村土地确权的最后一年,未来的农民,在土地的选择上面会有更大的空间。为了盘活农村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后会有更多的利于发展三农的政策涌向农村大地。那么,为什么现在去农村承包土地的人那么多呢?

第一:跟土地的“三权分置”改革有关

以前农民手中的土地,其经营权与使用权是在一起的,而土地的三权分置后,经营权与使用权是分开的。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与使用权分开后,农民可以依法自愿有偿的将闲置土地经营权转让给种植大户,这就盘活了农村的土地资源,相当于给在农村开创事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

第二:跟土地减少有关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规模逐渐扩大,一些农村的土地早已被覆盖上了水泥,丧失了土地的农业属性。例如,深圳早在前几年就对外宣布了,深圳市的城镇率达到了100%的水平。改革开放了三十年,不只是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内陆的城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每年都在减少,农村里的耕地也随之减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很多人敏锐的发现了农村的土地商机,也就纷纷去农村承包土地了。

第三:种少田,不赚钱;种多田,有补贴

很多农民都在感慨,自己一辈子在农村里种田,现在居然供不起一位大学生。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农民在农村种少田其实是不赚钱的。种多田,不仅有补贴,而且还有奔头。例如,我村里的一位老农民,去年承包了20亩西瓜地,今年他一口气在外地承包了80亩土地用来种植西瓜,现在他家每天出园的西瓜就有一万多斤,而一斤西瓜可以卖到1.3元/斤,每天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总体来看,种多田是有奔头的。

当然,做买卖的总有人赚,也总是有人赔的,故而,大家不要盲目的追从别人的脚步就行了。


赟子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是现在有一部分农村的土地都是荒废的,土地因为没有水灌溉,收入实在是有限,而且很多地方年轻人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也确实缺少劳动力。我们村子的所有地都承包出去了。

为什么现在去农村承包土地的人那么多呢?

首先,因为成本比较低,每亩地一年才100多块钱,他们送最少的代价把土地承包了,每年种两季作物,而且他们还打了几眼井,解决了灌溉问题,把所有的旱地都变成了水田,收入大大挺好,出去所有的成本和人工费用,每亩地的收入都在500块以上,也算是很大的收入了!土地承包,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其次,因为国家扶持政策好,国家对于土地承包大力扶持,有很多项目,每年都有项目费用,收入自然低不了。我们村子承包土地的人还是我们乡的人,上万亩地承包了2年时间,家里就盖起来了小别墅。承包土地利润可观,还是有很多人眼红的。



最后,就是因为农村的发展,农村在现在发展比较快,生活生活条件比较好了,很多人就不种地了,但是土地闲置着又不太好,所以就想着承包出去,每年还能有一些收入。不管怎么说,都是因为利益,让那么多的人想去农村挣一笔钱,发家致富。


俺是大斌子


首先,纠正一下问题的提法,不是去承包土地,是去租赁土地。承包权是专属于农户的,外来人口、商业企业只能以租赁方式获取土地经营权,即所谓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

第二,为什么很多人去承租农村土地?

1、国家政策加持。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虽然逐年下降,目前已不足10%,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依然很重要。19大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一改之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提法,把农村放到和城市真正平等的地位来对待。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是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新的顶层设计。

2、农业仍是价值洼地,无论是产业价值,还是投资价值。这也是大企业大资本纷纷进军农业的原因。作为个人,租地搞个小项目,可获得一定的回报。

3、找到精神上的原乡。生活在城市钢筋森林里的我们,都怀着乡愁,希望能有一片桃花源,让我们在汲汲营营中能获得慰藉。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可暂时摆脱都市羁绊。这一点看似牵强,实则合理。

最后,说说去农村租地是不是拥抱农业的最好方式,显然不。

1、国家政策已明确做了引导,农业的生产主体还是得以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农业企业则侧重于加工,流通,品牌营销等环节。

你心血来潮去弄一块地,结果发现远比想象中难做,于是要么惨淡经营,降低了土地产出效益。要么转手想赚个级差地租。

2、盘活农村土地,除了土地流转,还有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你真想搞农业,不如想想怎么为土地和农民创造真正的价值。

3、许多企业承租了一大片地,然后划成若干片,打起了化整为零的小算盘,想吸引城市白领来认领。我只想说,概念很好,实际没用。十年前就有人玩这种模式了,可是认领者寥寥。把握不了用户真实需求的模式都是假把式。


新农业内参


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在农村种地的人在逐渐减少,准确一点应该是想大面积包地的越来越多。

1、主要的原因是现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入不敷出,投入成本比较高,一个季节到头收入也就几千块钱,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所以现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比较低,其实也是种地的数量比较小,一亩地的收入是有限的,少了收入自然就低了,所以收入也没有出去打工的钱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放弃家里的土地进城或者进厂进行朝九晚五的上班。

2、既然后放弃土地的就有在下面接收这些土地的,成百亩的进行承包,加上地租和投入,好点话一亩地的收入在几百和上千不等,这样的按照100亩计算收入会在10万左右,一般的都在六七万,这个还是在行情比较好种植的是大田的作物,如果是经济作物,赶到好点的行情,收入在十几万。

3、比如现在种植的花生,正常的年份,每亩的收入在700左右,100亩在7万以上,所以看到一些包地户挣钱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不过还有些不挣钱的是在管理和经营上没有把握好,赔钱的。

现在包地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主要的原因是做农业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如果是想在短时间内挣大钱的,建议不要加入这个行业。


福达花生讲堂夏军令


中国除北方部分工地可以以大户形式种植,实行大型机械化,因为是平地。过了黄河以南平一点是沙地,种什么都一般般,谈不上赚钱。还有壤土地种水稻产量高都是丘岭,地势根本不适合大型农机运作,三五年全部成为烂泥由,且土质的特殊性田里经常干的裂口,必须用大量人工堵漏,尽管国家这几年土地整改,也只是小的改大一点,并不能彻底改变现状,来农村包土地的一部分是盲目的,另一部分是关系户,真正的农民顶多种上百亩地就不多种,而这包地百亩都是家有四口劳动力以上的,也就是说一个劳力能完成二三十亩的种收就己经到顶了。随着世贸进口农业物质加多,谷物价格下滑,几年内弃荒的不会增加,但农民将对土地投入逐渐减少,比如肥料种子等,以防入不敷出,,,从而土地出现荒没,大面积减产。


平凡123876623


因为现在承包土地的人,都是为了自己轻松,相比城市上班族来说,种地时间自由,且自己就是老板,旱田的话,粮食作物相当省事,春天机器种,夏天机器打药,秋天机器收。收入方面旱田我们这边在四五百差不多,可能更底,但是你什么都不用干,浇水的话一亩收入1000元,当然这会有些浮动,有的颗粒无收有的一亩两千,如果包地种粮食作物的话,我们这边一般会承包很多,有人包了4万亩,对就是4万亩,土地流转承包国家的,国家还给了四台1304。现在国家补贴也很多,黄豆我们这边一亩光补贴就200元。说了那么多,现在都是机器,种地不累,时间自由,还不受老板的气,收入有可能会很高,我知道有人种了2000亩一年200万的。当然人口大省就省省吧,我说的是内蒙新疆甘肃一带。人口大省像山东只能种菜了,因为菜只要种几亩,就够忙一年了,主要是人多地少,种菜想必你要天天去地里干活,那样的地估计没人种的吧,还有就是果园,果园的话我也想种个100多亩,但是投资大,见利时间长,风险较高,我还是种我的土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