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講述」孟津會盟銀灘記故事之一:荷花明滅古村空

「講述」孟津會盟銀灘記故事之一:荷花明滅古村空

孟津縣會盟鎮東十里,有個李莊村。李莊村北十里,有一個古村莊遺址,名為雙槐村,它是王維的故里。從雙槐村遺址到李莊村,就是“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的會盟銀灘。今天開始,我們走進銀灘,講述幾段古老而又鮮活的故事。

「讲述」孟津会盟银滩记故事之一:荷花明灭古村空

十里銀灘訪王維

孟津縣會盟鎮,是孟津縣老城。孟津縣城,在幾十年前遷到長華鎮後,這裡改名為會盟鎮,因為這裡是八百諸侯會盟之地。

黃河進入孟津後,兩岸皆築高堤,但獨有李莊村北的岸邊沒有河堤,因為這裡有一處形如龍龜探水的高地,為邙山餘脈形成天然的大堤。這片高地,就是銀灘半島。在銀灘半島緊鄰黃河主流處,有一處古村落遺址,房基、古井、石板路歷歷可見,唐代到清初的錢幣俯拾皆是。這就是形成於唐初、廢棄於清朝中期的雙槐古村。

雙槐古村是王維的故里。王維出身太原王氏,這是一個名門望族。王維的祖父王胄,是武則天時的朝廷樂官,雙槐村有王胄的別業,名為龍洞山莊。王維的父親王處廉,進士及第,擔任過汾州司馬一職。王維的母親崔氏,出身博陵崔氏,這是另一個世家望族。武則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王維出生,出生地不詳。但王維研究界一致的觀點是,王維九歲時,王處廉去世後,崔氏攜全家搬至雙槐村龍洞山莊。

十五歲時的王維,不僅“風姿都美,妙年潔白”,且是一個罕見的全才,詩、書、畫、音樂,無不精通。他也在龍洞山莊寫下了自己的成名詩作《山居秋暝》。其詩曰:“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把秋天雨後龍洞山莊的環境描繪得淋漓盡致: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啊!

王維也在這裡完成了他的成名畫作《雪溪圖》。《雪溪圖》構圖平遠,可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著素紗的木拱橋把人們引入一個冰雪天地;中景是結冰的黃河,橫臥在畫卷中部,水平如鏡,波瀾不興;遠景,黃河對岸雪坡、樹木、房舍等平臥於黑水之上,掩映於茫茫白雪之中,使畫面更加深遠。縱觀全圖,可使觀者沉浸在一片寧寂的山村境界之中,彷彿有雪花飄落和行人腳步聲悄悄傳入耳畔。

故鄉寒梅著花未

王維在二十歲到三十一歲時的經歷,史書記載不詳。但是,根據洛陽籍學者陳春思和洛陽學者王元明、孟津學者李根柱的長期研究,我們現在已經能夠說清王維在這十一年的經歷。

王維二十歲時進士及第,初任太樂丞,五年後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兩年後,王維又被免職,回到孟津。在孟津龍洞山莊,王維與自己青梅竹馬的小表妹劉氏完婚。他與劉氏感情極深,結婚一年後,王維因故到江南遊歷,兩人開始兩年的鴻雁傳情。

王維的《雜詩三首》就是王維與妻子愛情的見證。其一曰:“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其二曰:“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其三曰:“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第一首是借劉氏之口,寫出她對王維的思念。劉氏住孟津河邊,天天對著黃河上的船隻遙望,期盼得到丈夫的音書。每每有船靠岸,就忍不住上前打問:“寄書家中否?”這相思是綿綿不斷的,希望也是飽滿而綿長的。

第二首寫的是王維對劉氏和故鄉的思念。“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是對故鄉的詢問。不問人,不問事,卻偏偏問那窗前的梅花,因為那梅花正是妻子的花語、故鄉的花語。

第三首是劉氏家書的摘要。家書中,劉氏表達久盼丈夫不歸,隨著時間的流逝,愈來愈惶恐的心態。首句“已見寒梅發”回應上首“寒梅著花未”,末句一個“畏”字和一個“玉階”之中蘊含的“冷”字合起來表達了一種複雜的心情,有惆悵、思念、恐慌、焦急,和眾多感情。

實際上,劉氏在兩年的相思中,已身染重疾。王維接到家書後,匆匆而回,妻子已病入膏肓,不久去世。兩人沒留下子女。

《舊唐書·王維傳》說,王維“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王維用自己的一生,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曾經誤讀龍洞寺

二十年前,我和已故孟津學者王維民主編《孟津黃河大觀》一書,李根柱等孟津一批學者參與編寫,對王維在孟津的遺蹟做過考察。由於當時雙槐古村遺址尚未被發現,該書認為王維故里在今李莊村之南的邙山之上。

其原因是,明末清初的詩人、書法家王鐸有一首詩,名為《龍洞·雙槐南》,收在王鐸《擬山園詩集》中。該詩說:“舊寺山光裡,清幽何所期。神鴉棲獨樹,仙鼠逝叢蓍。靜後塵心空,間中雲意遲。王維曾憩此,深悔不同時。”

當時,我和王維民、李根柱等認為,龍洞一定是個窯洞,必在雙槐村南部的邙山上。但是,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道家和佛家的寺廟,都可稱為洞府,未必是個窯洞。特別重要的是,在銀灘雙槐古村遺址南部,發現了龍洞寺遺址,遺留有不少佛教文物。這說明,今雙槐古村遺址南部的龍洞寺遺址,就是王維的龍洞山莊所在地。

王維信佛,字摩詰,取自佛經。王維撰的《請施莊為寺表》說,他的母親“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褐衣疏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據考證,這位大照禪師就是一直住錫洛陽的禪宗七祖普寂。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王維逝世。臨終前,他作書向親友辭別,舍宅為寺,這就是在龍洞山莊基礎上改建的龍洞寺,又名龍門洞寺,是禪宗的重要道場。因為這裡是王維故居,所以很多讀書人慕名而來,在此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