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汉高祖刘邦有一个著名于史的政治遗嘱,这就是面对吕后“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的询问,作了“曹参可”的回答;问其次,答:“王陵可。然陵少,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周勃能拉得一张硬弓,从刘邦为沛公初起,由中涓至将军始终从战,积军功,封绛侯,任太尉,性直质朴,故刘邦称他“重厚少文”,可托付大事。此时他已意识到身后吕氏家族会专权乱政,故而留下这个遗嘱。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刘邦的这个遗嘱,与周勃本人“重厚少文”的性格,应当是吕后一直任用周勃、且周勃能与陈平长期合作配合的原因。太尉是全国最高军职,本于高祖十一年击英布后废。周勃初以绛侯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重置太尉一职,任命周勃为太尉,陈平则先任左丞相助右丞相王陵,后继任右丞相,刘邦遗嘱得到了落实。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周、陈配,确是“安刘”绝配,亦是千古绝配。高祖末,两人于刘邦病床下同受诏,北驰共谋,周勃取代樊哙为相击败卢绾,陈平执囚樊哙传诣长安,是第一次重大合作。惠帝崩后“伪听之”,顺承吕后大封吕姓诸王,则是周、陈第二次重大合作。而后“勃与平谋,族诛诸吕”,将是第三次重大合作。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尽管封吕姓王通过大臣朝议并布告诸侯,但吕后还是明白吕氏为王违背刘邦盟约而存在变数,乃至可能招来灭族之祸。她过度相信权力,为了维护诸吕政治利益和政治安全的持续,直到高后八年病重临死,还煞费苦心地部署,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驻帅北军,巡守京师三辅;梁王吕产统领南军即宫门及诸离宫庙寝园屯卫兵,以防她死后不测,又特别告诚吕禄、吕产:“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定‘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封王,大臣不平。我马上就死了,皇帝年少,大臣恐为变。一定要派兵守卫好皇宫,别去送丧,防止为人所制。”未出一月,吕后崩,遗诏以吕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皇后。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可吕后再费尽心机也未能挽救诸吕倾覆的命运,天下为变的形势不可阻挡地要比失了势的权力强。八月,齐王刘襄以“诛不当为王者”之名举兵反诸吕。吕产遣颖阴侯灌婴率兵东击,灌婴屯兵荥阳,与齐王及诸侯联合,等候时机而谋诸吕。功侯大臣们认同吕后扶助高祖“共定天下”而畏忌其权威,但吕后一死,余威全消,大臣立即改变。太尉周勃因不得入军中主兵,便与丞相陈平定谋。两人令曲周侯郦商之子郦寄做说客,诱骗吕禄出赴封国以为万世之计,“归将印,以兵属太尉”,而吕禄犹豫不决。曹参子平阳侯曹窋听闻吕产急欲入宫之谋,亦驰告陈平、周勃。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情况紧急,周勃欲入北军而受阻,于是一方面令尚符节的襄平侯纪通持节矫诏以使自己进入北军,另一方面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劝说吕禄交出将印,拿到将印的周勃进入军门,行令军中,遍试军情:“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令简易可行,显示了周勃“少文”的性格特色。据《仪礼》、《战国策》,令人脱内衣露左肩或右肩以见众心之顺逆为先秦遗俗,军中皆左袒为刘氏,此时吕禄交出将印,把兵交给太尉,周勃遂统领北军。此时陈平召朱虚侯刘章辅助太尉,刘章奉周勃军令监南军军门,而吕产则已入未央宫“欲为乱”。

皇帝临终预料死后有叛乱,遗命大臣届时平定,15年后果然应验

周勃初恐不能胜诸吕,不明言诛产,以“入宫卫帝”为令,沉稳冷静,坐帐调兵遣将。刘章率卒千余,杀吕产,斩长乐宫卫尉吕更始,归报周勃。周勃起而拜贺,说:“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乃命人悉捕诸吕男女,无论少长皆斩之。次日,捕斩赵王吕禄,杀临光侯吕须,派人诛燕王吕通,并废鲁王张偃,诸吕势力被彻底铲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