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為什麼說“感性創業”不可取?

為什麼說“感性創業”不可取?

好多餐飲創業者會有這樣的疑問:“我開了一家XXXX,怎麼靠營銷來引流?”

為什麼需要營銷引流?因為生意不好。生意不好的根源又在哪裡?這個問題要從創業的源頭說起。

經過交流之後發現,大家的創業初衷差不多都是這樣的:

覺得上班沒盼頭,想有一個自己的事業、

喜歡某個產品,經常去某家店裡吃,感覺人家生意還不錯、

自己也想開一家這樣的店,做自己的品牌,發展連鎖、

……

後邊的走向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就不說了,大多數都是還沒走向巔峰,就在陰溝裡翻了船。無數人信心滿滿地進入這個行業,然後負債累累的離開,回過頭來感慨萬千。

大多數的創業者選擇做餐飲都是覺得餐飲門檻低,來錢快,可供自己發揮的空間大。那是在以前,如今的餐飲市場早已不像當初,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湧入這個賽道。

據統計,2017年全國的小餐飲店達到了389萬家,比16年增加了61萬家,這一比例還在逐年增加。

我們都有這樣的共識:如果你想去醫院工作,你得學醫,有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如果你想做會計,你得是會計專業才行,要懂會計行業的基本原理與操作;如果你要搞設計,你不光要懂設計原理,還要熟練掌握各類設計軟件……可是等到開店做餐飲的時候,很多人的理由卻是:因為自己喜歡,因為自己充滿熱情。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創業稱為“感性創業”。

為什麼說“感性創業”不可取?

一、別把自己的優勢當品牌賣點

感性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是錯把自己的優勢當賣點,他們善於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來解決餐飲的問題,再把這種行為美化為跨界創新。感性創業者的極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表現1有好產品就夠了

很多人本來是廚師,有著一身的手藝,或者通過別的途徑掌握了一門手藝,就覺得自己可以開店了。這種開店是最可怕的,我們都認可一句話:口味是餐飲的核心,但我們常常忽略了一點,它只是核心而已,並非全部。

現在的餐飲市場早已不是以前一門手藝闖天下的時代,現在做餐飲需要拼綜合實力。一技之長並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這就好比會算賬的人不一定就能做會計,知道感冒發炎分別吃啥藥的人不一定就能做醫生。

有一些廚師開餐飲店做得也不錯,從產品到管理經營都做的井井有條。但大部分都不是特別理想,因為不是所有的廚師都懂得管理和營銷,把菜炒好沒用,這年頭酒再香也得會吆喝才行。

表現2設計才是生產力

年輕人開店通常會把很大的精力放在設計上,因為每個夢想有一家自己的小店的人,夢想裡的那個店首先顏值是要過關的,否則那就是噩夢了。

設計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要有錢,你能想象出來的任何創意都可以變成現實。但問題在於很多人忽略了設計的本質。設計是為產品和品牌服務的,它和運營、產品定位、客群定位密切相關。設計如果離開了這些,那就是空洞的創意和無效的創新。

好的設計是可以為品牌錦上添花的,但前提是所有的產品服務運營和營銷都是要和設計緊密配合。如果僅僅將設計割裂開來做,那就會成為不倫不類的創意,甚至成為發展的累贅。

為什麼說“感性創業”不可取?

表現3營銷成就品牌

很多做營銷的人看著自己服務的甲方爸爸生意火爆,蒸蒸日上,心裡也在發癢,忍不住想自己跳進來玩幾把。

營銷引爆、創意先行,這些都不在話下,所以很容易就將一個店面推向競爭的舞臺。卻料不到這已是它的最高點。等到營銷的風頭過了,受眾的熱情降下來的時候,最後還是要回歸理性消費。用互聯網圈的一句話形容就是,潮水退去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典型的例子就是黃太吉,當年的互聯網餐飲鼻祖。黃太吉當年的火爆可謂是“凡有互聯網餐飲處,皆有黃太吉”。後來潮水褪去了,將營銷玩到了出神入化的黃太吉,最後還是免不了要跌落凡間,重新置身於餐飲競爭的滾滾洪流裡。

表現4創意征服一切

很多創業者的動機都是想到了一個好點子,然後激動地好幾天睡不著覺,比喬布斯當年發明iPhone時還要興奮。接著就要想著怎麼將他實現,從此開啟牛逼模式,開店做連鎖搞加盟,走向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後來終於把店開起來了,才發現各種問題接踵而來。

最近一段時間答案茶的火爆,給了無數創意者打了一針強效的雞血。好創意真的是值錢的,但前提是如何將創意用於實踐,並且迅速形成競爭壁壘,給自己的品牌和品類建一個護城河。

比如答案茶,他們的創意技術壁壘並不高,很容易被模仿,所以他們採取的方式就是迅速擴張,短短几個月就做到上千家店,牢牢佔據市場老大的位置,即使再有後來者也只能屈居老二,望其項背,黯然傷神了。

為什麼說“感性創業”不可取?

表現5資源才是王道

還有一類的創業者是以自身資源為優勢的。有一位做房地產生意的人,手上有很多商鋪資源,然後就想以此為優勢轉行做餐飲。選址的確是令很多創業者頭疼的事情,很多人的創業夢想都夭折在了選址的路上。

最後這位手握資源的地產商還是回到原來的行業繼續耕耘了。這就像打牌一樣,只拿一手好牌是不行的,你還得會打才可以上牌桌。靠著先天的優勢和運氣做起來的品牌,就好像溫室裡培育的花朵一樣,最終要應對市場競爭,那時候你的一切軟肋都會暴露無遺。

以上說的這些並不是想打擊創業者的自信心,而是想告訴剛入行的餐飲創業者這樣一個道理:餐飲行業和所有行業一樣,是需要基本功的,看著門檻很低,其實水很深。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沒有顧客?其實很多創業者的問題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在開一家店之前首先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什麼,做給誰,這些人為什麼會選擇你而不是別人,有什麼理由能夠讓別人持續選擇你?一旦這些問題都確定了,產品怎麼定,設計怎麼搞,營銷怎麼弄,創意怎麼玩,自己的資源可以如何合理的利用,這些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了,那麼也就不存在開業以後卻不知道顧客在哪裡這樣的問題了。

因此,怎樣讓你的創業不那麼感性,那就是謀定而後動。

為什麼說“感性創業”不可取?

二、拒絕急於求成

感性創業者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急於求成。他們投身餐飲的原因直白又功利:來錢快。

但是餐飲並非搖錢樹,畢竟單店的盈利也有瓶頸,所以擴張速度就成了比拼的關鍵,一年五家店的嘲笑一家店做五年的,一年二十家店的又看不起一年五家店的,餐飲的鄙視鏈逐漸成了數量的大比拼,比拼到最後就會陷入到這樣的競爭裡:

1價格戰

為了打壓競爭者,用低價來吸引顧客。或者是追逐爆品,妄圖用高性價比來做客戶留存,通過低價來吸引顧客。最後只是帶來了虛假的繁榮,將自己拉到了利潤的邊緣。

2標盲目擴張

商業模式還沒成型就盲目擴張,做加盟做連鎖,對於加盟商的審核和要求也沒有底線,導致最後市場氾濫,存活率極低,將自己拉入到了生死的邊緣。

3閃電戰

忽略存在的問題,快速擴張,試圖在擴張的過程中通過規模效益來使問題自行解決,等到問題集中爆發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無力迴天。

4游擊戰

追逐熱點,市場上什麼火爆自己就做什麼,跟著熱點跑,賺快錢,抱著一種投機的心態做生意。

餐飲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事情,我們容易看到真功夫、海底撈、黃記煌、西貝這些餐飲企業的成功,卻常常忽視他們背後的堅持。這些企業無一不是在行業裡耕耘了數十年以上,每個環節都是經過時間的驗證的,所有的功夫都是通過時間熬出來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

所以,創業者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尤其是做連鎖做加盟,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運營和營銷,還涉及到標準化問題,管理體系和培訓體系的問題,物流和供應鏈的問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體的發展。

很多品牌的發展都是這樣的一個路徑:先從1到100,再從100到10,然後再從10到更多。比如小肥羊,比如楊國福冒菜,比如姐弟倆土豆粉,都曾因為前期的快速擴張走過彎路,然後再做戰略上的收縮,精耕細作做品質,從而實現品牌質的飛躍。

大品牌有試錯的資本,對於小創業者來說,只有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出發,將要到哪裡去,然後循序漸進,l穩紮穩打,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創業變得更加理性,讓自己所有的道路更接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