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她是一位皇后,也是一位歷史學家

如今的古裝影視劇中,準備出征的將軍在臨行前往往會勉勵將士,說些殺敵報國的豪言壯語,最常見的便數“馬革裹屍”、“赴湯蹈火”等成語了。

眾所周知,“馬革裹屍”一詞出自《後漢書·馬援傳》,講的是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在西南方打了勝仗後回師洛陽,面對親友的祝賀,他卻說如今烏桓匈奴未滅,作為有志的男兒應當為國效命,用馬皮裹著屍體安葬,而不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

後來武陵少數民族叛亂,馬援老當益壯,請命出征,在軍中病逝,應了自己當初的誓言。馬援勇猛作戰,最終為國捐軀,為後世傳頌;但鮮少有人知的是,他的女兒成為了東漢的皇后,不僅賢良淑德輔佐君王,而且才華橫溢,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史學家。這就是東漢明帝劉莊的明德皇后——馬氏。

她是一位皇后,也是一位歷史學家

雖然成年後貴為一國之後,但許是上天有意磨鍊馬氏,她的童年可謂坎坷不幸。她是馬援的幼女,年方十歲時,父親便病逝軍中,母親藺夫人傷心欲絕,引發疾病,精神恍惚。馬氏的長兄馬客卿早夭,小小的她便獨自挑起了家中的大梁。據史書記載,馬氏料理家事,管束家中的僕人侍女,心智如同成人,引得別人嘖嘖稱奇。

但孤兒寡母終究免不了受人欺凌,馬援的政敵梁松等人在其身故後,紛紛上書誣陷馬援,說他在南征交趾時曾經搜刮珍珠文犀據為己有,光武帝劉秀雖然賢明,也免不了偏聽則暗,震怒之下收回馬家新息侯的爵位。馬家眾人惶遽不安,只得買了城西幾畝地,將馬援草草安葬,此事對於失去頂樑柱的馬家,可謂雪上加霜。

好在馬氏的堂兄馬嚴等人不斷上書,追述馬家一門的功績,終於打動了劉秀,並將十三歲的馬氏選入了後宮,侍奉皇后陰麗華。

她是一位皇后,也是一位歷史學家

雖然相貌端莊秀麗,長髮烏黑髮亮,但馬美女並沒有倚仗自己的美貌邀寵爭位。她深知自己如今家道中落,沒有後臺,因此在後宮中如履薄冰地生存。馬氏禮法完備,上上下下都能夠和她和睦相處。這樣一位漂亮又得體的姑娘,吸引了一個少年公子的注意,他便是陰皇后的兒子——太子劉莊。

本就對馬姑娘讚不絕口的陰皇后,便順理成章地將她送入太子宮中。太子得到了賢惠美貌的馬氏,自然大加寵愛,讓馬氏經常居住在自己寢宮的後堂。數年後劉秀病逝,劉莊即位,是為明帝,馬氏則被封為貴人,之後又被冊封為皇后。一路風風雨雨,她終於鳳冠霞帔,坐上了後宮之主的位置。

成為皇后,馬氏並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勢作威作福,反而越發謙虛謹慎起來。在明帝身邊時,一旦談到國家大事,她往往對明帝的決策多有輔益,卻從不以自傢俬事向皇帝請命。

明帝的異母兄弟楚王劉英結納方士,製作金龜玉鶴,有謀逆的行跡,被主管官員參劾,遭到廢黜。這起案件審查了數年,牽連之人不可勝數,囚犯們為保性命,互相指證甚至誣告,被捕的人坐滿了監獄。馬皇后心懷悲憫,不忍無辜的人白白送命,便嚮明帝求情,終於令很多人得到了寬宥。

她是一位皇后,也是一位歷史學家

後世朱元璋屢屢揮舞屠刀殺功臣,也是他的大腳馬皇后多次勸說,保住了很多人的身家性命。兩位皇后都性格仁慈,輔弼君主,又都姓馬,可以說是歷史的一大巧合了。

兩漢時期最大的特點便是外戚弄權,遠有文帝景帝時的竇家、武帝時的衛家,近有昭帝時的霍家,成帝時的王家,而西漢正是亡於外戚王莽之手。

有鑑於此,東漢的最初幾代帝王都避免讓外戚權勢過重,而劉秀的陰皇后和劉莊的馬皇后更是以身作則。

公元75年,明帝去世,太子劉炟即位,是為漢章帝,馬皇后也就變成了馬太后。劉炟不是馬氏所生,但自幼由馬氏撫養長大,因此對她極為孝順。

她是一位皇后,也是一位歷史學家

一次漢章帝想要給馬氏的幾個兄弟封侯,便暗示言官上書,說如今天下大旱,是沒有分封外戚的緣故。

馬氏聽聞之後說:“從前西漢時漢成帝在同一天給太后王政君的五位兄弟封了侯爵,也沒聽說上天就降下了甘霖。前幾天我去看望這幾個兄弟,見他們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各家僕從眾多且衣著華麗。他們已經這樣奢侈怠惰,還封什麼侯呢?”漢章帝見太后如此堅決,只得作罷。

終馬氏一生,雖貴為鸞鳳之尊,但她始終生活簡樸,謙遜婉靜,成為了歷代皇后娘娘學習的楷模。

提到女性史學家,我們熟知的首先是班超的妹妹,續寫《漢書》的班昭,但事實上,明德馬皇后才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她寫史要比班昭早了二十多年。

她親自為丈夫明帝撰寫的《顯宗起居注》(明帝廟號顯宗)是歷史上最早專門記錄皇帝日常言行的著作,也開創了“起居注”這一新的史書體例。《顯宗起居注》詳細記錄了皇帝的日常言行和飲食起居,雖然很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它對後世著述皇帝生平的史官們的影響不容忽視。

她是一位皇后,也是一位歷史學家

公元79年,將一生奉獻給東漢王朝的明德馬皇后溘然長逝。馬氏自幼孤苦伶仃,成年後也沒有親生子女,但她有一個愛他的夫君和孝順她的養子,兩人又都在她的輔佐下成為了開明的君王,她的一生雖不奢華但溫馨,雖曾飄零但終歸幸福。

令人遺憾的是,馬皇后不封外戚的美德並沒有延續,自東漢和帝開始,每一位走上皇位的都是孺子孩童,都免不了有一個威權炙手可熱的舅父在旁“輔政”。待到小皇帝漸漸成長,想要收回權力,就仰賴身邊的宦官與外戚抗衡,終於形成了“外戚-宦官-大臣”三足鼎立的東漢朝局,並在曠日持久的鬥爭中將漢王朝的國運引向終結。

相較於後世歷代後宮中比《甄嬛傳》要慘烈得多的爭權奪利,明德馬皇后的嫻靜氣度越發顯得難能可貴,動人心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