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聆聽經典 ·《東方紅》

聆聽經典,回味經典,記住經典!民歌,是人類最早的文學,是民族文化的本源。和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民歌不僅是民族精神的根脈,更是一個民族的鮮明標識。在祖國文化的百花園中,民歌以她鮮明的色彩、清新的格調、質樸的情感、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感動著天下聽眾,也向人們展示著她獨特的風采和韻味。

民歌是國人共同的文化記憶,當民歌以舞臺形式進行呈現時,演唱者作為專業的傳承者應該有高度的責任感。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東方紅》這首經典之作。

聆聽經典 ·《東方紅》

回味經典

流傳久遠,代代相傳已成為一種“中國精神”

1942年,陝北葭縣(原佳縣)遭旱災,政府組織70多位貧困農民向南移民開發荒山,李增正是副隊長,路上有的移民想家,平時擅編秧歌的李增正說:“咱們在路上紅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咱就編個《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即《移民歌》)的歌來唱吧”。

1943年冬,李有源(1903-1955)依照原陝北民歌《騎白馬》的曲調編寫成一首長達十餘段歌詞的民歌《移民歌》。

《移民歌》既有敘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達在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貧苦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悅心情。歌曲編成後由李有源的侄子、農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間和群眾集會上演唱,很受人們歡迎。

聆聽經典 ·《東方紅》

1944年,時任《解放日報》的記者陳伯林將歌曲的9段歌詞和所用《騎白馬·掛洋槍》的曲譜(即《白馬調》)於當年3月11日,全部發表在《解放日報》上,後來收進公木(署名張松如)與何其芳共同編注的《陝北民歌選》一書。隨後,延安文藝工作者將《移民歌》整理、刪修成為三段歌詞,並改名為《東方紅》。

1952年,陝西省委與綏德專區召開文藝創作者代表大會,李有源在會上作了“我是怎樣編寫《東方紅》的”發言,隨之成為新聞人物。自此,李有源取代了李增正,成為《東方紅》的當然詞作者。

為適應專業合唱隊表演,先後有多位作曲家將其改編為合唱曲,現今通行的合唱曲《東方紅》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渙之編寫的。

聆聽經典 ·《東方紅》

記住經典

源於人民,質樸純真是她的本色,唱響這不朽讚歌

1964年,由周恩來總理一手促成的為慶祝建國15週年而舉辦的,大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正是以此歌為開篇曲。如今,《東方紅》已經成了全中國大半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歌曲,“東方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成了中國精神的另一種代稱。

《東方紅》唱出了時代的心聲,一經唱出便迅速傳遍全國,整整影響了一個時代,在1971年,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時,將《東方紅》的樂曲送上了太空。

《東方紅》起源於陝北,作為陝北民歌的領軍人,王二妮把這首歌曲演繹得嘹亮而婉轉,充滿濃郁的陝北特色,直擊人心震撼心靈!王二妮以自己自然純樸的風格,傾情演唱《東方紅》,深得觀眾喜愛。她的聲音能唱到人們心裡,讓我們在紛繁的塵世中,找回本真的自我。

聆聽經典 ·《東方紅》

2015年王二妮人民大會堂《黃土地的訴說》個人演唱會上,開場歌曲正是這首經典的《東方紅》,歌曲將不同時期的所有版本融合在了一起,使這首歌散發出文化鐫刻在歷史上的深沉味道,歲月滲透在音樂中的堅韌性情,就如黃土高原上一道道沉澱千年的黃色年輪。

王二妮的演唱曲調悠揚,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這些都是陝北民歌的精髓,同時,王二妮強烈的曲風和聲線的激烈變幻又融合了現代元素,每一個發音和咬字都牽動著聽者的心。不少觀眾表示,聽到二妮現場演唱的《東方紅》不僅令人心潮澎湃,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跟著二妮的歌聲合唱喝彩,紛紛表示二妮現場的氣場實在太強大了,一把好嗓子的爆發力讓所有聽者震撼:“這才是真正紮實的唱功!”

聆聽經典 ·《東方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