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糖尿病在控制飲食時怎樣避免飢餓?

李噠噠泰陽


有的糖尿病病人在聽了糖尿病醫師或者營養師的課程後,感到飲食控制很重要,信誓旦旦的要控制飲食了,可是沒有幾天就不能堅持了,因為實在是受不了這個罪,太餓了。這樣的做法對於用藥尤其是打胰島素的患者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飲食治療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制定可行的飲食計劃

審查一下控制飲食的計劃是否適宜,有些人虎頭蛇尾,恨不得控制飲食的第二天就達到減肥和降低血糖的目的,限制的太狠了,反而不能持之以恆,結果則是欲速則不達。對原來食量很大的糖尿病病人可以採取逐步限制飲食的方法,這樣糖友比較容易適應。

二、採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法

每頓少吃點,省的對胰島素的分泌產生太強的刺激作用,多吃幾頓,沒到飢餓難忍之時就已經加上餐了。如果加餐時食用的是牛奶、雞蛋、蔬菜(如黃瓜、西紅柿等)或豆製品等比較耐餓的食品,那就更好了。

三、增加蔬菜的攝入量

蔬菜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很強的飽腹感,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的總熱量需要嚴格控制,但是飲食均衡對糖友來說非常重要,而蔬菜尤其是綠葉菜,熱量低,糖分少,建議糖友每餐有150克以上的蔬菜量。

四、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如果飲食計劃適宜,就必須堅持到底。要知道糖尿病病人吃多了,吃進去的東西倒是也消化、吸收了,但卻無法被充分利用,只是產生了高血糖,破壞一下身體後就從尿中排出去了,身體得不到能量,所以感到餓。只要堅持控制飲食,以後身體逐漸適應了,也就不那麼覺得飢餓了。


糖尿病控糖營


糖尿病病人在最初的飲食控制時,很容易產生飢餓感,而且常常難以忍受。這很正常,事實上,這種飢餓本身就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一般經過治療,血糖穩定後,飢餓感也會隨之減輕。

下面,“問上醫”給大家介紹4個避免飢餓感的方法。


1. 飲食控制要循序漸進

糖尿病人控制飲食應該循序漸進,如果主食減得過多或過快,容易導致酮症酸中毒。每週減少主食100~200克,一個月後,將主食量控制在300克左右即可。

2. 調整飲食結構

調整病人的飲食結構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飢餓感,比如說,低熱量、高膳食纖維、高容積的食物可以多吃,像黃瓜、大白菜、豆芽、菠菜、冬瓜、南瓜、韭菜、萵筍、茄子、菜花、海藻類、菌菇類、豆腐等;

主食上還可以用粗糧代替精細加工、升糖速度快的細糧,像紅豆、綠豆、燕麥、玉米麵等製作的饅頭、麵條等。

這類食物可以減慢腸運轉的速度,延緩胃排空的速度,使葡萄糖的吸收減慢,增加患者的飽腹感。

3. 調整進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肉類,最後吃主食

研究發現:先吃菜後吃飯,更有利於血糖穩定。比如:先吃一碗蔬菜,配些魚肉,再開始吃米飯,引起的血糖波動就要比先吃米飯、再吃菜要小得多。

可參考下述方法:

第一步:餐前 20 ~ 30 分鐘時喝一大杯水,或者先吃個番茄。

第二步:先吃一碗煮蔬菜,最好是加少量油少量水,蒸熟兩三分鐘的綠葉蔬菜。

第三步:把其他菜餚拿到面前,把米飯饅頭推到遠處,一大口菜配一小口飯。

4. 適當加餐

除了每天定時定量的三餐外,糖友也可以吃一些生堅果當零食,控制在25克以內即可。


以上內容由“問上醫”為您編輯整理,掌握更多實用健康小竅門,歡迎您添加關注。



飢餓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多數情況下,這種飢餓感來源於疾病本身,但也有部分患者卻是因為服藥造成的低血糖反應,但無論那種情況,都應該儘量避免,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調整飲食習慣;

辦法很簡單,可以在三餐之外飢餓時加餐,也可以將一日三餐直接改為四餐、五餐甚至六餐;其操作方法很簡單,很多患者也都知道,下面咱們就簡單說幾個注意事項:

1、每次加餐的熱量最好不要超過90千卡,而且這部分熱量應該是從上一餐中分割出來的,比如說,早餐少吃90千卡熱量的食物,然後將這90千卡放到午餐前飢餓時食用;

2、加餐前應先測血糖,若是血糖值在8.0mmol/L以上時,儘量選擇低熱量且飽腹感強的食物,比如黃瓜、西紅柿之類的食物;若是因為低血糖反應而引起的飢餓感,則應該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嚴重時甚至可以直接服用糖水或含化水果糖,並時刻監測血糖變化;

2、三餐改為四餐或五、六餐的方法也很簡單,舉例說明,我們可以將早餐的食物分成三份,早餐時吃兩份,2~3個小時後再吃剩下的一份,同樣的,午餐和晚餐也可以這樣分開進食!

上述辦法不僅緩解了飢餓的症狀,也因為三餐減量而降低了餐後血糖水平,更重要的是無需額外添加飲食,保證了每天所需總熱量的穩定!



綜合內科張醫生


首先您要確保您吃的量是合理的、符合自身需求的。如果攝入的量小於自身需要量,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及酮症酸中毒等。

如果您不會科學的計算自己適合吃多少?在這裡教給大家一個簡單感覺自己吃多少的方法(如需準確瞭解自己能吃多少,建議諮詢專業的營養師):

感覺自己每餐吃七分飽就可以了,七分飽就是:胃裡面雖然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能夠保證你4-6小時之內不餓,而不會吃完飯兩三小時就感覺飢餓。

如何做到七分飽呢?

在這裡給大家提個小建議:細嚼慢嚥、進餐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人體大腦收到“吃飽”的信號,大約需要20分鐘。所以如果10分鐘就吃完飯,本來已經吃的足夠了,但大腦還沒有收到信號,你可能就會再吃點,等大腦收到信號就會吃超了。而且,細嚼慢嚥可以增強飽腹感,在降低腸胃負擔的同時,提高食物營養的吸收率,也有助於保護牙床。

最後,再給大家一個增加飽腹感的小建議:每天用10克堅果伴著米飯一起吃,有研究證明,如果把大杏仁納入到一餐當中,配合澱粉類食物一起食用,可以讓餐後的飽腹感持續更長時間,甚至到了下一餐仍然會發揮作用,把飽腹效果持續一整天。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微笑面對糖尿病


您好,我是健康管理師小康,很高興為您解疑答惑。

葡萄糖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2型糖尿病由於胰島素異常,不能利用葡萄糖,葡萄糖從尿中丟失,能量缺乏引起食慾亢進,食量增加。葡萄糖攜帶大量水分從腎臟排出,形成多尿。由於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刺激口渴中樞,就會多飲水來補充機體的水分。因此排尿多,飲水自然增多。

糖友們飢餓難忍時可以用以下對策:

1.主食不能吃得過少,因為主食是能量的主要來源。主食中米飯為人體提供了碳水化合物,但是它們也是最主要的升糖食物。所以,糖友們可以選擇全穀物雜糧,如:燕麥、玉米、蕎麥、青稞等作為主食,也可以選擇全穀物製品,如:燕麥粉、玉米麵、全小麥麵粉等。還有一些蔬菜裡面澱粉含量比較高,也可以作為主食來吃。比如,南瓜、蓮藕、山藥等。一般來說,輕體力勞動者每日主食量約為300~400g(6~8兩),重體力勞動每日則應達到500g以上。

2.心理療法:減少飲食量,不要有事先的飢餓思想準備,通過一段時間的忍耐就能適應。對糖尿病人重要的是營養平衡,過量的飲食無疑會給機體有關臟器組織帶來負擔。但前提是不能讓自己低血糖,低血糖就會危及到生命安全。

3.乾飯比稀粥更有助於控制血糖。同樣的一種食物,煮得越久,吃下去後血糖上升得越快。 推薦糖尿病患者在烹調主食的時候,不要煮得太久,能做乾飯就不煮稀飯,急火煮,少加水。

4.調整飲食結構。應多吃可以飽腹的低熱量食物,如:大白菜、豆芽、菠菜、南瓜、黃瓜以及磨菇類、豆腐等。多選用粗雜糧,如蕎麥麵、玉米麵製作的饅頭、麵條等。

5.進餐前先吃一碗蔬菜,以增加飽腹感,然後再吃正餐。兩餐之間飢餓時,可吃些南瓜、西紅柿等食物作為加餐。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有很多人認為,得了糖尿病,一定要控制飲食!

而控制飲食,就是指少吃主食,少吃飯,其實這是不對的!

在糖尿病的管理過程中,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主要是控制總的熱量。

由於每個人的身高、體重不一樣,每天的勞動強度不一樣,每天所需要的熱量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一位身高170cm的辦公室職員有糖尿病那該如何算?

先算她的標準體重。應該是在57到70公斤,也就是用

(身高cm-100)×0.9=標準體重

也有用

身高cm-105=標準體重

上下浮動10%都屬於正常體重。

用前者算標準體重是63公斤。用後者計算標準體重是65公斤。

兩種計算方法所相差的值不是很大。

再根據

標準體重×每公斤所需要勞動係數=能量

這個勞動係數有一個表格糖尿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勞動強度,針對表格來計算自己的計算公式。



那之前說的,辦公室職員的糖尿病患者,她的能量就是63×25~30=1575~1890。

那這裡邊要注意的是:

這些熱量的食物,基本50%~60%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說主食的量不能減的太少!

那要從哪部分開始減少,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呢?

一定要從油的方面去減,每天攝入的油最多不超過三羹匙,一羹匙的油大約10mg,就能產生90千卡的熱量。

還有就是肉,肉每天可以控制到100g左右。而且要以瘦肉,魚,蝦,禽肉為主。

如何能增加患者的飽腹感,不讓其捱餓?

就是大量的吃蔬菜,每天500g到1000g的蔬菜,增加飽腹感。

吃飯的速度要細嚼慢嚥。

少吃多餐,每天吃3到6餐。

餓的時候可以吃一些黃瓜,西紅柿,蘿蔔,還有是南瓜來添肚子。


糖尿病食譜營養師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並在發生後,患者容易出現飢餓的症狀,而在生活中有很多糖尿病人在控制血糖的時候也容易出現飢餓的現象,這讓他們感覺到特別的奇怪,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那麼,明明每天都按時按量吃了東西,為啥糖尿病人總是感覺餓呢?

糖尿病為啥總感覺餓?

1、血糖不達標

2、進食碳水化合物較多

3、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4、情緒不穩,心情糟糕

糖友如何應對飢餓感?

1、平衡飲食

2、血糖達標

3、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4、保持好心情

5、請家人監督自己

總的說來,人會感覺餓的原因有很多,建議糖友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對症治療,讓血糖達標。


七加一糖友圈


只需做到4步,糖友擺脫飢餓感

1. 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既能避免餐後血糖躥高,又能克服易餓的問題。

2. 控制主食應循序漸進。如果主食量限制得過嚴過快,容易導致酮症酸中毒,對機體恢復不利。所以每週應減少100 ~ 200 克的主食,一般1 個月左右應限制到每日300 克。

3.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使胃排空的時間延長,同時增加耐飢餓的能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全谷、雜豆、蔬菜等,多選用粗雜糧代替細糧,如蕎麥麵、紅豆粥、玉米麵麵條、玉米發糕等。

4. 多吃大體積、低熱能的食物。如大白菜、黃瓜、豆芽、冬瓜、南瓜、菠菜、韭菜、青椒、茄子、菜花以及海藻類、蘑菇類、豆類等。

更多糖尿病怎樣吃主食的內容,請關注:健康圈內人,中國著名出版社攜一眾糖尿病專家,讓您瞭解糖尿病必須知道的“圈內”事兒。


健康圈內人


1.紅豆薏米飯,耐飢。麵條(特別爛麵條)不耐飢餓。2.餓的時候吃香蕉一個或無糖餅乾……。不可吃多。3.飯量逐步減少,主食250~230~200~170~150,不能一次就減到150G。


納豆黃豆金豆豆


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很重要,但有些患者恨不得馬上達到減肥和降低血糖的目的,限制太狠了,結果欲速則不達,糖尿病患者可以逐步限制飲食的方法,慢慢適應。每頓可以少吃點,以免對胰島素分泌產生刺激,多吃幾頓,不要等飢餓難忍之時在吃飯。第二,糖尿病患者吃多了,吃進去的東西也消化,吸收了,但卻無法充分利用,會產生高血糖,對身體形成損害。再從尿中排出去,而身體得不到能量,就合感到飢餓難忍,只要堅持控制飲食,身體逐漸適應了,就不覺得飢餓難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