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區塊鏈方案或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導讀:區塊鏈技術的思路很可能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中國。而一千多年前,人們就一直研究和改良這種技術模型,但卻苦於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沿用至今......

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自提出以來已經有無數人表示它是一個具有顛覆性的偉大技術革命,但是不少人仍無法真正理解為它,也許深刻的認知需要一些偏技術的知識基礎。今天,我打算告訴大家:區塊鏈技術的思路很可能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中國。而一千多年前,人們就一直研究和改良這種技術模型,但卻苦於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沿用至今......

01

區塊鏈在一千多年前的“線下形態”?

史料記載,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就開始發行了銀票這種東西 ,遠比西方國家早了幾百年。銀票也就成為人類史上第一種帶國家或者機構信用背書的價值儲存工具:“紙鈔”。 然而銀票誕生的第一天,國家機構們就得開始思考如何防偽、還要提防銀票的製作、發行過程中經手的各路官員、錢莊等中間人和機構的篡改和中飽私囊等問題。

區塊鏈方案或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銀票幾乎都蓋著一些“只有一半的印章”

從上圖我們看到,每張銀票都完整的記錄了票面價值、時間、和發行機構等信息,而且為了防止銀票被篡改、被偽造,發行銀票的機構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記錄票面價值的地方蓋上了各種各樣的章,複雜程度很高,蓋章相當於現在信息數字化中的“加密”和“簽名”,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想要偽造銀票的難度也就非常高了。

眼尖的同學一定發現了上圖中黃色箭頭所指的印章,為何銀票幾乎都蓋著一些一半的印章?我想接觸過這個東西的大部分做財務、行政工作的朋友瞬間就知道,那是騎縫章,對,騎縫章也是今天的頭號“配角”。

區塊鏈方案或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各行各業的騎縫章應用

騎縫章,顧名思義,騎在各種票證、合同的邊縫上,主要用途是發行方為了保證文件的完整和齊全,防止被第三方更換內容或者對方否認內容造成各種爭議和損失。簡單的說就是票證機構、合同雙方或者多方之間的一個可信保障,上至國家行政機關、金融機構、下至商貿往來中我們都會看到騎縫章的身影。 多頁或者多聯的票證合同合併的時候,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印章,這讓它們無法被篡改和替換。也就是說,只要有了騎縫章,文件的多方參與者就可以被相互信任。而不需要去考慮對方的誠信問題。

其實銀票的發行,除了發行方(國家金融機構或者私人錢莊老闆)將面臨的難題:它們發出去的銀票要經手很多中間機構參與,如果直接發出去,一個是印章確實可以被偽造,一個是無法追溯核對。這時候來一個騎縫章,參與者無法獲得完整的印章,首先增強了防偽和防篡改強度,其次,可以防止中間機構和普通民眾的串通作案,重要的是,還可以進行追溯:

區塊鏈方案或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示例:如上圖,當多聯銀票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騎縫章,每一聯將保存在不同機構和個人手中,當存錢民眾拿著正本票去錢莊提款時,錢莊除了核對票面本身的其它印章,還可以拿出它們手裡的一部分存底聯就可以核對騎縫章是否吻合,相當於進行了一次多重核驗。發行機構手中的存底,可以核對中間機構和用戶手中的銀票真偽,最大化安全性的同時也可以追溯並防止中間機構的偷換、貪腐問題。

這樣一來,發行機構雖然無法時刻盯著眾多分支機構是否違規操作,卻可以放心的把核驗全力交給這些分支機構中間商,因為隨時可以追溯和核查,分支機構不敢作惡,民眾也放心的存入銀子換取有信用擔保還有騎縫章擔保的可信銀票。所有人在這一刻都是可以信任騎縫章的。任何一方更換或者篡改了內容,都會被發現,也就沒人敢去篡改它。

再來看區塊鏈

就拿區塊鏈的第一個也是最的大應用比特幣來說吧,比特幣之所以能被足夠多的人認可和相信,就是因為背後區塊鏈技術的特殊屬性,有了區塊鏈,保障了比特幣系統成為一個可信賬本,也就是說,比特幣系統的參與節點因為區塊鏈而產生了信任。區塊鏈用技術保障了比特幣這個分佈式賬本的防偽、防篡改,而不需要去考慮參與者的誠信問題。這與騎縫章簡直一毛一樣。

02

騎縫章與區塊鏈的共性

區塊鏈方案或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上圖中上半部分:模擬區塊鏈的形式的紙質賬本模型

用紙張+騎縫章做一個現實生活中多個合夥人同時記賬的可信賬本模型,因為有騎縫章的“簽名”+“加密”,在上面記的每一頁賬都會完整保存,不會被別人增加一頁或者減少一頁,只要驗證騎縫章的完整性,就不用擔心前面的賬目被改動,這樣每個合夥人都可以公開公平的記賬,不用擔心誰的賬目會多或者漏掉。

上圖中下半部分:區塊鏈做的比特幣可信賬本

這是一個電子賬本,每一個數據區塊和前面的紙質賬本中的頁面一樣,記錄著各種交易記錄,同樣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記賬。而比特幣系統中的“騎縫章”,在這裡就是區塊頭了,區塊頭中除了一些區塊時間、高度等信息外,主要包含了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

這個叫做哈希值的東西是通過前面1個區塊的全部數據經過特殊的算法計算出來的,假如前面一個區塊的數據(包括賬本數據和前一個區塊數據的哈希值)任何一部分被修改過,計算出的哈希值就會不同,一旦一個區塊被改動,當前區塊的哈希值變動,下一個區塊的哈希值也隨著當前區塊的變動而變動。也就是說,區塊鏈中前面的賬本數據,一旦更改就會被所有人發現,你提交的數據也會被丟棄,沒有人再相信你。你的改動的數據也是無效的,別人電腦中儲存的區塊數據賬本還是正確的,系統照常運行。

因為哈希值的環環相套,就像是許多不同的騎縫章一樣,蓋在許多區塊之間產生同樣的作用,讓電子賬本變得可信。

03

相對於騎縫章,區塊鏈的進化

1.區塊鏈運用更廣泛

一千多年來,騎縫章的應用讓人與人、機構與機構之間降低了信任成本,它發揮了價值連城的作用。這同時也是區塊鏈的作用和目的。不過儘管有了騎縫章,但是它始終只能運用在很少的場景中,很多場景是沒辦法直接使用騎縫章的,比如各種中介的出現,就是利用第三方人和機構來充當“騎縫章”這個可信中介,進行一些商務、政務活動。

隨著人類社會數字化的發展,區塊鏈的出現,讓許多難題得到解決,人們不再需要第三方中介就可以完成轉賬支付;不再需要第三方平臺的背書,就能夠完成各種文化產業的價值流轉;甚至還能夠不經過第三方公證處在場的情況下,通過基於區塊鏈技術app進行電子證據固定和提取,獲得可被司法認可的呈堂證供;

未來,通過區塊鏈這個可信的“騎縫章”或者說是“科學技術中介”,我們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信任成本:玩公平透明的遊戲、競猜、安全的存放個人文件和隱私、食品化妝品的超級防偽等等。

區塊鏈方案或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2.區塊鏈對賬本數據的保護更全面更安全

其實我們前面的紙質可信賬本還是有一些漏洞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造假技術也不斷提升,印章複製已經不是太難的事,即便現在出現了各種隨機元素的安全公章,但仍然不能保證100%不被偽造,而且紙質的賬本的騎縫章只能保護一部分,不能確保賬本數據被篡改或者增加,除非你整頁都寫滿,並拍照存檔。因為各種不確定性,騎縫章的應用也沒辦法滿足極高的安全性的情況下,它可能無法在數字化的今天再可靠的服務人類。那麼區塊鏈來了,它的哈希值環環相扣可以保護所有區塊的任何一個字符,包括標點符號都不會被改動,真正的起到了超高的安全性以及公正公平公開,的作用。

3.區塊鏈可以有無數節點使用

紙質賬本或者騎縫章,雖然可以有多聯的形式,但是它一次只能服務幾個最多幾

十個節點同時參與。然而數字化的今天,各種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完備,這讓一條區塊鏈直接服務成千上萬人甚至上億人成為可能,這也大大的減少了各種資源的浪費,讓社會價值得到最大的流轉。未來,人類在各行業中可以節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開支。

綜上,區塊鏈技術其實就是數字化時代下的電子數據的“騎縫章”,它發源於騎縫章、與騎縫章作用、目的大致相同。同時它的大致原理,想必大家也通過“騎縫章”側面瞭解了。那麼它是一個具有顛覆性的偉大技術革命,也是毫無疑問了,對吧?

04

白話百科詞條

區塊

區塊其實就是計算機系統中儲存的數據塊,比如存放在硬盤中組成一部電影、一首歌曲的數據集合,就可以說是一個區塊。每個區塊可以像一部部電影一樣,可以在系統中複製和粘貼,也可以在網絡中傳遞。

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個通過哈希值進行關聯的區塊組成的。因為哈希值的環環相扣互相鏈接,所以被取名區塊鏈。

本質上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的數據庫

比特幣的本質是一個分佈式的可信賬本。

以太坊的本質是一個分佈式的可信代碼(系統)。

賬本和代碼,都存放在這個分佈式的數據庫中。

哈希值

能把任何數據塊(電影、文件等區塊)通過特殊的算法計算提取出一個數據“指紋”,這個指紋就是哈希值。任何多個數據塊之間都可以通過驗證哈希值來驗證是否同一個數據塊。任何數據塊的變動,比如電影被剪輯過,修改過,哪怕只是一個標點符號,屆時產生的哈希值都會是不同的。

示例:由於黑客經常通過修改文件,把木馬病毒附在各種下載網站的文件中,在一些網站下載軟件等文件的時候,為了安全起見,防止下載的軟件被篡改過,會提示這個文件的哈希值,下載人只需要通過工具來計算所下載的文件的哈希值,再與網站公佈的進行對比(就像指紋比對一樣),就能夠知道這個文件是否被修改過,如果不一致,則可能是不安全的。

區塊鏈方案或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最後,我們知道,中國人發明了四大發明而沒有充分利用,今天我們發現,區塊鏈的最早原型,可能也是中國人發明的,無論這是否可能毫無關聯,我們都應該充分利用、主導這一顛覆性的技術,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

區塊鏈方案或源於我國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