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本文是以台湾用户rayone对CBR250RR的实际使用心得进行的二次讲述。

该车是2015展出概念车,由于设计过于新颖,rayone当初对于这台车其实是不抱任何期待的。但这台车正式发表时,却大大的震惊了他。当然,也震惊了整个车界。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上图为2015展出CBR250RR 概念车

我们可以看到,该车除了大灯、尾灯调整为法规要求外,其余部分几乎与概念车无二。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以冠名RR为荣耀

保留着本田RR的血统的车,绝非等闲之辈。本田的车,少一个R可是天差地远,除了材料部分有差异,售价也是天差地别。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身为三弟的250RR,伴随着二哥600R以及大哥1000RR的光环诞生,全身都流着RR的仿赛血液。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CBR250RR在台湾是挂的“白牌”,但它却不可“小”看,车身尺码也不是CBR150R这个等级的车能比较的,反而能跟挂“黄牌”的车争锋,例如:雅马哈R3、川崎NINJA300、KTM RC390等。

太多人因为它挂“白牌”,所以将它与150级别的车来比较,但rayone却认为,实际这辆车应该归类于300这一级别。

台湾牌照小知识:49cc以下挂“绿牌”、50~249cc挂“白牌”、250~549cc挂“黄牌”、550cc以上挂“红牌”。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整车的坐高为790mm,比起rayone的前任R3的坐高780mm要高上10mm,但因为坐垫设计差异,RR乘坐起来反而能双脚掌着地,而R3却要略为垫脚,rayone实际身高为171cm(仅供参考)

细节介绍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从车身右侧看去,金色的减震尤为显眼。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此车搭配SHOWA 37mm倒立式前叉,卡钳为NISSIN单二卡钳,碟盘为310mm的浮动碟盘。

对于前刹总成这部分,身为车主,rayone表示有话要说“剎车真的非常的软,配备SHOWA倒立式前叉,又配310mm浪花碟盘,但却只配了NISSIN单二卡钳,而不是辐射卡钳。这点倒是真的有些小失望”。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相对而言,左侧的部分就非常的简洁,CBR250RR采用单碟配置就完全够用了,双碟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重量,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车头部分最吸引人的,要数这个四眼大灯 ,一般情况下,日行灯与下方的大灯是分开的,但CBR250RR却是整组灯具。四眼的灯具显得犀利又睿智,本田还特别为这组大灯申请了专利。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大灯ON/OFF比照图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碍于法规,在车头左右侧,分别添加了方向灯。

驾驶视角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以仿赛设计为基准的RR,采用分离把,把手的位置在三角台下方,这样的设计,方便骑行更为战斗。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原厂的三角台,带有磨砂的感觉,质感比普通滑面的设计要好很多。尤其是中间那小小的HONDA翅膀LOGO,为质感做了更完美的诠释。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倒立式前叉现在对于新车越来越普及,连轻档也开始配倒立式前叉。

上至公升级下至125轻档,rayone表示骑过的车也不少,包括 MT-15/MSX/CB150R/R15 V3等,他们的前叉真的只能用装饰品来形容,但CBR250RR配备的SHOWA是真的骑起来感觉很好。

左右两根减震的设定也是不同的,可以针对单碟在剎车时,前叉左右拉扯不均的情况下做改善,整组的设定在山路过弯时特别带感。

右把手的配置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右把手略为简单,它将电门的开关和发车的开关整合在一起,上:电门OFF,中:电门ON ,下:引擎发动。

但右把手侧边有段英文写着 THROTTLE-BY-WIRE,这段英文也是这台车最大的卖点。

左把手的配置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入眼即是本田风格,基本的远近灯开关,方向灯按键和喇叭按键的位置与其他车款是相反的,导致刚入手本田的车友很容易误按喇叭 ,而LAP键是为赛道计时功能,这个功能稍显鸡肋。位于左把的前侧还有个MODE动力模式调整键。

CBR250RR模式调整键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MT-09模式调整键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CBR250RR的设计比起MT-09的设计质感要好很多,要问为什么会拿MT-09与之比较,rayone表示,当初差点入手MT-09,一直想不通,雅马哈怎么会设计出一个这么没质感的东西。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但CBR250RR的配置还是需要适应,通常这个按键都是远灯警示键,闪大灯时才会用到,刚入手CBR250RR闪大灯时,都会习惯性的按模式键。全液晶仪表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开机动画是CBR这三个英文字母

仪表内容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左上方:温度表

左下方:油量表

中间:转速表

中下:时间、行车各项信息以及档位显示器

右方:COMFORT/SPORT/SPORT模式显示

TBW(THROTTLE-BY-WIRE)电子油门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小排量搭载TBW,目前应该找不出第二辆

电子油门,顾名思义就是透过油门的转动,将信息直接传送至ECU,由计算机控制节流阀的进气量,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更直白说说三种模式给rayone的骑乘感觉。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rayone讲到,当他全油门灌下去时,Comfort只使了50%的力 ,Sport使了75%的力 ,Sport+使了100%的力。

骑乘的感觉

Comfort :稍微调整过的MSX,给人感觉像电动车(这模式好处于挡煞小,适合载人)。

Sport: 转速上升变快了,排气声更饱满了,终于像台250该有的动力了。这时旁边刷一声,过去了一台300CC的车,害我兴奋的按下MODE键,切到了Sport+。

Sport+:真的会怀疑它到底是不是250的车,Sport+模式下比R3和忍3都还要快,但毕竟CC数有差距,速度超过150km/h就比不过了。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油箱设计,中间部分隆起,左右凸出来,让整个油箱设计看起来棱角分明,而不是单调光滑的油箱设计,在视觉上占很大的优势。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油箱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张翅膀贴纸点缀,如果可以配烤漆工艺的话,质感会更棒。

俯瞰视角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饱满的胸、纤细的腰、丰翘的臀,尽显RR的完美身姿。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屁股高高翘起,看起来很利落,后方两个风洞不是装饰,而是真的篓空。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从车尾后方正视,会发现CBR250RR采用V字尖收尾,让尾巴更加上扬,左右两侧的风洞设计,让整个车尾更具侵略性。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篓空的内侧使用红色拉线,并用CBR的字眼做点缀。在篓空的上面有凹槽设计。利于后座乘客稳定身子,车主移车时也更加方便。

从右后方望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双排气管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看过有人将这支管改在别台车上,只能说牛头不对马嘴而已,要驾驭这支排气管有点困难。

在排气管前面的大片金属面上,做了个凹槽设计,原厂的设计考虑,是为了不让骑士在骑乘时踩到排气管,但凹槽却容易藏脏东西。

Rayone说,自己骑车有点GP,过右弯时习惯把脚尖移到后杆上,导致后脚跟会踩到金属凹槽。

双出管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本田将排气管分为三个气门,并在第二及第三气门分别设有出口,低转时,废气透过第一气门来到第二气门,并导向第三气门后排出,如此来增加回压的效果,同时也有较好的扭力表现,随着转速不断提高,排气流速也随之增加,废气则会从第二气门排出。

脚踏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Rayone表示,脚踏目前是最想改装的部分,因为脚踏位置就跟一般街车一样,只是稍微朝后移了一点,但因为把手的位置偏低,导致骑姿有点半蹲的样子,非常尴尬。若是脚踏后移,可以让整个三角更完美。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后避震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后避震就是基本的Pro-Link多连杆,五段预载可调,这也没啥好介绍的,算很基本的避震。

后卡钳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后卡钳采用Nissin单活塞卡钳,碟盘240mm,至于后卡钳倒是很少用到,前煞+档煞就差不多够用了。

紧凑的引擎室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引擎规格:四冲程,水冷,DOHC,并列双缸

排气量:249.7c.c

马力:27.06kw/12500rpm

扭力:2.2kgm/10500rpm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吐槽:引擎里面的线路就直接裸露,CBR250RR是高转车,怠速时缸头很热,跟四缸差不多,线路久了难保不会产生问题。

后摇臂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摇臂采用铝合金不对称式鸥翼摇臂,顾名思义就是两边不一样,左边为常见的摇臂,而右边则采鸥翼式摇臂。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此图明显可以看出右摇臂为鸥翼式,但因为排气管过大,导致摇臂不易被察觉。

车架悬吊,采用钢管编织车架,除了有足够的支撑性外,车辆做侧转时抗扭性也非常好,车辆状态更加稳定。CBR250RR在山路上的稳定性无可挑剔。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超详细 台湾车手测试本田CBR250R

Rayone使用心得

1、动力方面,在300CC级别150km/h以前,RR绝对不会输,但150km/h以后,因为CC数的差距太大,速度还是会落后。

2、操控方面,300CC完全屌打,根本不同档次的感觉。

3、舒适度方面,CBR250RR没有滑动式离合器,滑动式离合器并不是新手才需要,有无滑动式离合器,关系到骑乘舒适度,整体感觉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