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近现代有哪些书法名家?

古堡王子


近现代主要是指的1840年以来,直到现在的历史,近现代的书法名家还是非常多的,名家辈出,而且大部分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比较著名的有:启功、赵朴初、白蕉、何香凝、胡小石、黄宾虹、来楚生、李瑞清、李叔同、林散之、鲁迅、马一浮、齐白石、溥心畲、沈尹默、沙孟海、谭延闿、王蘧常、谢无量、谢稚柳、徐悲鸿,

徐生翁、于右任、张大千、高二适、唐驼、郑孝胥、张伯英、华世奎、潘伯鹰、邓散木、吴玉如、魏启后、潘龄皋、陆维钊、潘天寿、朱复戡等等。


溥儒楷书书法(上图)

其中白蕉的行书、林散之的大草书、于右任的魏碑入草、黄宾虹、齐白石的大篆、沙孟海的行书在书法史上都是有开拓性的成就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白蕉、林散之于右任和魏启后的书法。

现在的书法名家也有不少,比如欧阳中石、沈鹏、张海、苏士澍、周慧君、李铎、王镛、石开、鲍贤论、王学仲、刘炳森、张旭光、胡抗美、言恭达、林岫、王冬龄、何奇耶徒、范曾、吴善璋、曹宝麟、孙伯翔、田英章、卢中南、陈振濂等等。

看看上面有没有你熟悉的书法家。码字辛苦,喜欢的朋友麻烦赏个赞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文藏来答】近现代的书法名家有很多,如启功、赵朴初、林散之、溥心畲、沈尹默、沙孟海等很多都耳熟能详,下面小编要介绍的是一位在中国书坛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书法家,她便是与萧娴有着“南萧北游”之称的游寿!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有诗云:『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若非柱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书画真谛尽于此矣!诗中强调,书画艺术素『贵士气』。欲有『士气』,须『经史内蕴』,要『经史内蕴』,必『柱腹万卷』。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画因而超凡脱俗。游寿的书法艺术正是如此。游寿毕生从事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广涉历史、考古、文字、文学、书学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其书法植根于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文学修养,故有浓郁的金石气与书卷气。探讨游寿的书法艺术,必须结合游寿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才能深入理解游寿书法艺术之精髓。

1984年,游寿在作书

文史研究与文学创作

游寿一九○六年生于福建霞浦。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先后就读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游寿的学术研究开始于大学时期,游寿师从胡小石先生,主攻先秦文献、小学、文学、书法,由此奠定了学术根基与发展方向。游寿在《考古、教学、科研回忆》一文中说:『当时有胡小石先生讲甲骨文字。这时河南安阳发现完整的甲骨,上面刻有文字。有人说是「获白麟」,小石说:「没有白麟,《史记·齐世家》:苍兕苍兕……当是野牛,青牛常见,白牛不常见。」后来,考古生物学家说是野牛骨(近年各地也发现野牛骨)。在战国时大青牛是很多的,牛皮也用到军事上。于是我想,考古必先学得扎实,尤以文字为基础……我从知道殷代甲骨文开始,就感到这是一门崭新学科,自己决心着重在文字学上下一番苦功。』一九三六年,游寿在金陵大学文学院《文史丛刊·小学研究》发表《释甲子》一文。同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殷周秦汉神道设教观》。

1948年,摄于南京玄武湖(前排右三为胡小石,右一为宗白华。后排左一为游寿)

游寿的学术研究贯通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金石学。她在《考古、教学、科研回忆》说:『我当时也只能找到某些金石资料,用历史文献来互证。我真正踏进考古门槛,是在一九四三年以后。我在四川的白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曾昭燏从国外回到昆明,又辗转到四川乐山的李庄山中。她要打开善斋一批青铜器,便找我去。在旧中国,一个研究金石的人能够看到拓片,就可满足。现在能看到许多青铜器,太好了!于是我辞掉教学工作去参加。在这阶段,我不但参与整理善斋青铜器,而且还看到留在箱库里未发表的安阳青铜器。』

游寿 札记 20世纪30年代

此间,游寿在中央图书馆《图书月刊》发表《金文与〈诗〉〈书〉论证》《梁天监五年造像跋尾》。在金陵大学文学院《斯文》半月刊发表《楚汉之际人物与成败》《六朝人之苦闷》《金文之策命与赍赐仪物》。在中央大学《文史哲》季刊发表《金文武功文献考辑》。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唐人卜葬邙洛之风尚》《晋黄淳墓表跋》。在《中央图书馆馆刊》发表《梁守谦墓志与唐代宦官》。另撰《李德裕年谱》《冢墓遗文史事丛考》等书稿。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年,游寿执教于南京大学,撰《墓志之起源》《说豳》等论文。

游寿 札记 1951

一九五七年,游寿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学院,从此致力于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游寿在《大兴安岭嘎仙洞发现鲜卑洞穴摩崖十年记略》说:『来到黑龙江后,首先要实现的考古目标,就是要弄清各族的原始。』一九六三年,游寿发表《拓跋魏文化史稿》,以新的历史观探究北魏经济与文化。一九七九年,在一次黑龙江、内蒙古考古研讨会上,游寿提出鲜卑发祥地当在嫩江流域的论断。在此指导下,一九八○年,在大兴安岭嘎仙洞找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鲜卑石室祝文,这是新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游寿 挥舞喜看七言作联 1976

一九八一年,游寿在故乡福建霞浦赤岸村发现了唐代寺院石槽和宋代井栏石刻、影青碎片以及柱础、门楣石雕等文物,证明赤岸村在唐宋时期已十分繁荣。游寿由此推断,日本国空海和尚随日本遣唐使途中遇难漂于赤岸以南海口登陆是有根据的。如今,当地建起空海纪念堂,日本僧侣多次前来膜拜。

游寿 篆书鸣凤朝阳 1980

一九八三年,游寿发表《楚辞琐谈》强调:『任何一种真正的文学艺术,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自然的背景,都是经过社会陶冶出来的,不是偶然地用一些熟识的词语、同一模式编缀、排比出来的。』

游寿 集甲骨文 1982

一九八四年,游寿出席『全国商史学术研讨会』,重逢夏鼐、胡厚宣,并发表《略说商亳》,系统梳理了传世文献,结合考古发现的陶文资料,提出新见。一九八五年,游寿招收古文字学研究生,又应邀主编《殷契选释》,撰写并手书前言,例示考证方法,并鼓励『有意探索古文同志,前途方兴』。李学勤为该书作序,称:『游寿先生所撰前言,业已十分明备。』一九八八年,游寿在长春出席了『全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

1988年,游寿(右一)出席长春“中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挥毫作书

胡小石主张,读书人应既能研究又懂创作,儒林、文苑要兼而有之。游寿遵从师教,不仅进行文史研究,而且从事文学创作。胡小石当年评阅的游寿诗稿今仍有存。一九三二年,游寿大学毕业后,执教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与谢冰莹一起创办文学月刊《灯塔》,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散文《深宵断片》。谢冰莹《女兵自传》称游寿为诗人,并描述了她们之间的彻夜倾谈。可以推想,游寿当时应有许多诗作。一九四一年,经胡小石推荐,游寿赴重庆白沙任四川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讲师。由闽赴渝,行程半月,游寿记沿途所见所感,作《闽渝纪行》,连载于《斯文》半月刊。又抄集自作诗文,成《沙谿集》《白沙集》。在蜀期间,游寿还创作了《伐绿萼梅赋》《山居志序》等文学作品。

游寿 题画诗 1983

游寿 临甲骨文 1984

在黑龙江,游寿与苏渊雷、张志岳、吴中匡、赵德澍等先生时有诗会唱和。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四日,苏渊雷邀诗友雅集其斋,纪念苏轼诞辰九百二十五周年。苏渊雷以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和《龙尾砚歌》韵赋诗二首。游寿作《东坡诗翁九百二十五年生辰诗会有作》。一九七四年,游寿与金陵同窗沈祖棻唱和,作《答沈紫曼岁暮怀人》十一首,其一云:『柳边霜露误浮名,糊口伛偻莫相惊。齿爪虽存心已冷,谁将姓字入长城。』又作《有感》:『闻征奇字问子云,江南弹射久纷纷。交亲零落耆宿尽,不知何人作殿军。』

游寿 书朱庆余诗 1984

游寿 书薛莹诗 1984

游寿的书法作品,常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相结合。游寿的笔记、文稿,俱是书法佳作。即使书写古人诗文,也每加品题,既有文学比较,又有历史考证,言简意赅,与单纯为书法创作而抄写者异。书者,心画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游寿涵泳典籍,探赜索隐,整理甲骨、金石文献,含英咀华。这是游寿书法金石气和书卷气的根源。游寿以深厚的学术与文学底蕴滋养出的书法艺术,呈现出高古醇雅的独特风貌。

游寿 临金文 1985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写在前面的话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对教师来说,有“三笔字”的要求,我也是非常喜欢书法的,课余时间,我会写一些钢笔字和毛笔字。也了解一些书法家,对于你的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下。

具体内容

  1. 首先我谈谈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很长的历史,用毛笔来书写汉字。也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的国粹,但是现如今有点淡化了,最近几年对书法的提倡力度又增大了。

  2. 谈谈书法家,我所了解的近代的书法家有如下几位

第一,启功,他的头衔可多了,书法家,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下面附他的几幅作品

第二、于右任,汉族,陕西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书法家,他早年是同盟会成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草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二位为王羲之、颜真卿)。 于右任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创立“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了草书研究社。他广泛搜集前人的优秀草书作品,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干字文》,而后自己又手写一遍,刊印行世。

下面附他的作品:

我是教评宋老师,书法家有很多,我就先举以上两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评宋老师 2018年4月13日


教评宋老师


今天书坛上的书法家,因为艺术创作从事等不同的方面,可谓是异彩纷呈,但总体上来说活跃于近代书坛上的书书画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代,第一代是杨守敬,吴昌硕,康有为等人。他们大多是生于清朝道光年间和咸丰年间,受到了封建文化的影响,但是同时又有西方文化的触动,开创了中西结合的一代人,可以是承前启后的一代精英,第二代主要是有罗振玉,郑孝胥,谢无量、齐白石,鲁迅,李叔同,于右任等等。他们大多出生于光绪年间,在民国期间,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期里,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变革和文化运动,见多识广,在书法上,他们不仅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能在传统中开拓出新的道路,吴昌硕在七十五岁时的书法已经到达了一种炉火纯青的程度。吴昌硕之后他的弟子们仍然活跃于书坛,形成了“吴门书派”,康有为主要侧重于北碑,他独创了“康体”。他的主要著作有《石门铭》,《千秋亭记》取意。齐白石在六十岁前后把以往临过的碑帖加以融会贯通,这是独创了“齐白石体”。他露峰收尾,笔风雄健,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于右任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报》等等,他在1927年前后开始研究草书,后来在上海成立的标准草书社。沈尹默191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成为了《新青年》的编辑,他率先用白话写诗进行文化思想改革的。


艺滴美育


近现代书法名家,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名单。

比如民国《书法大成》一书,有田桓、谭延闿、邓散木、马公愚、白蕉、于右任、弘一、袁克文、沈尹默等数十人,很有典型性。

相对影响力大的,吴昌硕,齐白石,谢无量,徐生翁,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沈尹默。

另外,黄宾虹在篆书,白蕉在二王的继承,来楚生在隶书,都是我格外推崇的。

文人一脉,鲁迅、毛泽东很了不起。

建国以后舒同、启功、赵朴初诸人,对比民国前辈,偏弱。


向金港的象


.“李志敏同志是书法名家,兼擅书论。他的书法在当代独树一帜,他的书论亦多独到见解,自成一家之言。”——哲学泰斗、国学大师张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