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大唐前夜系列之四——三百年動亂終結者

引言

隋文帝和秦始皇是歷史上經常拿來相提並論的開國皇帝,他們都曾開創了大一統的王朝,實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同樣,他們建立的朝代只經歷了二世便終結了。如果說,秦始皇實現了華夏族的統一,那麼隋文帝是第一次真正實現了多民族的統一。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有一本書叫《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個人》,按照對人類影響大小羅列了100人的名單,其中,中國的秦始皇和隋文帝上榜。中國歷史學家范文瀾也說:“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史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

大唐前夜系列之四——三百年動亂終結者

隋文帝繼承了北周的遺產,一上臺就擁有了華北地區和巴蜀、荊襄一帶,此時,陳朝已經偏安一隅,中間還有一個後梁,也不足為慮。但是隋文帝並沒有立即開始統一戰爭,而是準備了八年。八年過後,從開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開始出兵,到翌年元月完成統一,一共兩個多月的時間,時間不能說不快。為什麼準備時間長而實施時間短?我想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從軍事角度來看,統一併不難。但是如果上溯到東晉時期,就會發現統一不能僅從軍事角度來論說。當時積極主張的祖逖、桓溫、陶侃、謝安、劉裕等無不鎩羽而歸,劉裕能打到長安,是為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從北往南呢?苻堅攜百萬之眾,最後淝水一戰大敗而回,北魏太武帝、道武帝、孝文帝多次南征,均收穫不大。

為什麼需要統一?

第一個是人心所向,天下思歸。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大一統成為歷代君王的終極理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被百姓認為歷史必然。三百年的動盪和分裂,百姓早已開始盼望能重歸於一統。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隋軍主力大將之一韓擒虎自廬江渡江,進入姑孰、新林,結果見到的情形是:江南父老早知其名,紛紛來轅門拜見,晝夜不覺。

第二個是經濟的需要。政治上的對立和分裂,不利於統一市場的行程,阻礙了商品貿易的發展,南方出產的珍珠、香料是北方夢寐以求的,北方的馬匹也是南方所必需。時間久了,無論南北皆盼望統一。

第三個是文化認同的需要。無論南北,各方都認同中華文化,對前代文化都有所傳承。陳寅恪在《隋唐制度淵源論稿》中說“凡江左承襲漢、魏、西晉之禮樂政刑典章文物, 自東晉至南齊其間所發展變遷, 而為北魏孝文帝及其子孫摹仿採用,傳至北齊成一大結集者是也。其在舊史往往以“ 漢魏” 制度目之。實則其流變所及, 不止於漢魏, 而東晉南朝前半期俱包括在內。”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從上文可知,隋文帝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對外,主要是由北至南,收服突厥和滅後梁。

當時東亞的霸主不是隋朝而是突厥,其領土東西萬里,是一個橫跨亞洲的超級大國。

大唐前夜系列之四——三百年動亂終結者

北周武帝滅北齊之後,本想連帶收拾突厥,但他不幸早逝。周宣帝時期,採取的是聯姻和親政策。隋朝建立以後,隋文帝進行了兩手準備,基本採取守勢。第一手準備是修長城,在幷州吞併數萬以備入侵。第二手是分化突厥。他用計離間沙缽略可汗與達頭可汗( 沙缽略之從父, 是西面可汗) 成功, 使沙缽略之人侵, 因達頭不從, 無功而還。接著又離間突厥西北部的阿波可汗( 沙缽略的堂兄弟), 結果阿波西奔達頭。突厥因而分裂為東西二國, 西方是達頭領導, 史稱西突厥; 東方是沙缽略領導, 仍稱突厥,又稱北突厥、東突厥。

開皇三年( 5 8 3年) 四月, 隋以衛王楊爽為行軍元帥, 分八道出師。第二年( 5 8 4年) 二月, 達頭可汗請降。九月, 沙缽略願作文帝子婿, 有意稱臣, 隋文帝賜姓其妻千金公主為楊氏, 並改封大義公主。

開皇五年( 58 5)年七月, 沙缽略正式上表稱臣。開皇七年( 5 87 年) 四月,葉護可汗( 處羅侯在沙缽略死後受隋冊立為葉護可汗) 西擊阿波, 擒之。突厥問題暫告一段落,短期內不再構成威脅。

處理了突厥問題後,隋文帝下一個處理的是後梁。後梁是侯景之亂時,西魏渾水摸魚,攻下江陵後所建立的傀儡政權。開皇七年(587年)八月,後梁入朝,同年九月,後梁被廢。

對陳朝的戰略主要分兩個階段實行。

第一階段從開皇三年始至開皇六年結束,對陳採取守勢。

開皇三年,隋文帝任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守廣陵;以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守廬江。這兩位都是高熲推薦的能征善戰的大將。

開皇五年,以上柱國楊素為信州總管,吐萬緒為徐州總管。吐萬緒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準備戰爭設備。

第二階段從開皇七年始,隋朝轉守為攻。

開皇八年三月,下詔伐陳備戰,揭露陳後主“二十惡”,並謄寫三十萬份詔書,在江南廣為散發。

十月,在壽春設立淮南行臺省,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又令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皆為行臺將軍。此戰除了以上三位外,還派出了荊州刺史劉仁恩、靳州刺史王世積、廬州總管韓擒虎、吳州總管賀若弼、青州總管燕榮共八路大軍,累計動員總管九十,總兵力五十一萬,戰線東起大海,西至巴蜀,數千裡都是隋軍。

十一月,隋文帝在定城召開誓師大會,正式伐陳。

十二月,楊素帶領水軍從永安下三峽,一路秋毫無犯。

次年正月,韓擒虎渡江,陳人百姓爭相拜見。楊廣進入建康,陳滅亡。

大唐前夜系列之四——三百年動亂終結者

為什麼陳朝如此不堪一擊?

先說戰術層面上的。當隋軍水軍進發的時候,鎮守的陳軍把這一消息上奏,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大臣把消息壓住了,造成沒有一艘艦船迎戰隋軍。當得知隋軍征伐的消息後,陳後主還從容的告訴大臣們“王氣在這裡,齊兵來了三次,周兵來了一次,無不失敗。”而尚書孔範也說,長江天塹,自古隔絕南北,他們豈能飛過來?於是陳朝君臣都不加防備,依舊飲酒作詩。

再說戰略層面上的。南朝的通病,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凌駕於律法之上,造成賞罰均無章法,百姓怨聲載道。陳後主昏庸無能,信任小人,對臣下多加猜忌,動輒殺戮,朝野離心離德。士族將家族看得比國家重要,隨它改朝換代,只要把自己的事業經營好就行了。更重要的是,陳朝戶籍制度改革失敗,大量戶籍漏掉,基層組織也沒有建立起來,國家政策貫徹力度不夠,最終的結果就是國力衰退。

還有一個地理上的原因,隋在長江上游,陳在下游,從上游攻下游,少有不勝的。無論是戰國時秦國伐楚,還是西晉王濬滅東吳都是從上至下。近代太平天國攻入南京也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元末陳友諒攻朱元璋,鄱陽湖大戰,陳友諒大敗而歸,不久被朱元璋反撲。

陳後主本人,其實是個一流的文學家,作君王是不合格的。他只比隋文帝晚即位一年,起初還想著振作,但是國事辛苦,自己不能承受,在看到北周、隋朝對他始終客氣之後,放心的縱情於酒色詩書之中。大唐前夜系列之四——三百年動亂終結者

作為亡國之君,陳後主後來被賜死。

解決了陳以後,還不能說完全統一,因為嶺南尚未收復。

當時嶺南各部都聽冼夫人的。這位在中國歷史上大大有名,從梁到陳再到隋,中央朝廷不斷的給她加封號,直到明清都不曾忘懷,新中國成立之後,周恩來說她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大唐前夜系列之四——三百年動亂終結者

冼夫人是廣東南部俚族人,相傳她叫阿英。14歲時,羅州刺史馮融聞冼夫人有才識,便讓其子高涼太守馮寶娶其為妻。每當馮寶處理部族矛盾時,冼夫人總能出謀劃策,使得馮寶的威望日高。侯景之亂中,冼夫人勸馮寶審時度勢,與起兵廣東的陳霸先合作。陳霸先建立陳朝幾年後,馮寶去世,嶺南大亂,是冼夫人安撫百越各部,並派兒子馮僕聯絡陳霸先。在面對搞分裂的廣州刺史歐陽紇時,冼夫人始終站在朝廷的一邊,幫助平亂。

陳被滅後,隋文帝派江州總管韋洸安撫嶺南,被陳將徐璒阻於南康。韋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晉王楊廣命令被俘的陳後主寫信給冼夫人,“諭以國亡”,讓冼夫人歸順隋朝。隨信還有冼夫人當年所獻犀杖及兵符為證。冼夫人見後,確知陳亡,於是她“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隋書·譙國夫人傳》)。並派其孫馮魂率部迎韋洸入廣州。至此,嶺南全定。馮魂因被隋朝封為儀同三司,冼夫人被冊為宋康郡夫人。後來,將領王仲宣反叛,冼夫人派兩個孫子救廣州、平叛軍,勝利之後,被隋文帝封為譙國夫人,並“開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

三百年曆史的

三百年的動亂,從八王之亂(291年)始,至隋開皇十年(590年)結束,中國歷史處於最黑暗的時期,人口嚴重損失,經濟倒退。當時的氣候據當代的科學家統計,從181年至540年(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歷史上的寒冷期,農業歉收,北方草原更加寒冷,使得北方各遊牧民族紛紛南下,加劇了動亂。而隋唐時期(541年-810年)是相對暖期,農業豐收,政局相對穩定,人口、經濟也發展很快。

大唐前夜系列之四——三百年動亂終結者

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說,天時、地利、人和都促成了隋文帝統一中華,為後面的大唐盛世拉開了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