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并非是一句带有民族情绪或政治色彩的话,就是单纯的字面意思。

因为日本的尸检率奇低无比,多数死亡的人被草草填个死因,就被火化了。

许多非正常死亡就这样被“正常”地一笔带过。

提及以上这些,皆是为了引出今天这部日剧。

《Unnatural》

アンナチュラル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剧集的主角,是非常惹人喜爱的石原里美。

连续三年登榜外媒评选的“全球最美100张面孔”,毫无疑问,她非常好看。

肉感的嘴唇让人想叨上一口,眉眼间流露出的媚态简直就是个“小妖精”。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在《unnatural》中,这一切都不是重点。

无关其美貌,吸引观众的是剧情本身,也就是其中的非自然死亡。

石原里美饰演的三澄美琴,隶属于一个叫做UDI的机构,职责便是分析那些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探究其真正的死因。

看上去这是一部非常“美剧”的日剧,每集遇到一个案件,法医们像柯南一样遇到的每个尸体都是被谋杀,调查破案还原真相。

也正是因为如此,院长才没选择在这部剧刚播出时就发文推荐,而是暗搓搓地追了两个多月,看完大结局以后再来说。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剧中涉及人体解剖的各种知识是否足够专业,院长没那个知识水平不敢妄断。

真正的亮点则是这部剧的眼界与格局。

人在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经常也会执着于追寻问题的答案,同时就容易被这个问题限制。

跳出这个问题,才能看到更多。

《unnatural》这部剧在探究死因的同时,也站在更高的角度映射社会现象。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9.2的高分评价。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第一集中,死者被误以为是病毒的传染源,他的家人一边要承受丧子之痛,一边还有背负社会舆论的攻击。

尤其在网络时代,绝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地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很少会主动客观地分析消息的真实性,因此舆论和真相之间,总有着一定的差距。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第三集中最吸睛的莫过于性别歧视。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老法医无非是在端着自己的江湖地位,检查官无非是想快速结案,就以主角的性别作为突破口,对其专业水平和从业态度进行攻击。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按照寻常“女子能顶半边天”的反歧视套路,女主必将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将一众男人踩在脚下,然而并没有。

她只是收集了更全面的证据,让男法医同事出庭作证,避开了性别歧视挑明了真相。

性别歧视只是剧集中反应出来的现象,而非案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主角将之成为“法医学的胜利”,而非女性的胜利也是因为如此。

回归案件本身,客观地反应社会上性别歧视的现象,却又点到为止,没有偏离核心。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舆论导向,性别歧视,劳动压榨,校园霸凌,这些并非仅存在于日本,而是一个个相当普世的话题。

剧集通过UDI这个机构,在生死之间,借角色之口,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次拷问。

UDI虽然是虚构的,其存在的意义却是真实的。

如上文中提到的,日本对非自然死亡尸体的解剖比例非常低,许多死者就不明不白地被推进了火化炉。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无法查清真正的死因,意味着真正的凶手可能就逍遥法外。

剥夺了别人的生命,却没有付出代价地藏在人群中。

2015年的一项数据表明,日本的谋杀犯罪率仅为0.3%,美国则是5.3%(毕竟那边枪多)。

伴随着极低的犯罪率,非正常死亡的尸检率仅为10%,相比之下英格兰的尸检率高达40%,瑞典的非正常死亡尸检率则高达95%。

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低犯罪率、高破案率是不是粉饰太平而来的“表面和谐”,就不得而知了。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法医这一行,天天混在死人堆里,想想也是够可怕。

但也正是他们,才能给死人、活人、还有这个世界一个交代,也是相当值得尊敬。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以小见大,具体而微,整体格局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从法医的理性出发,上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立意深刻值得思考。

调查死者是因何而死,阐明生者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上,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以上,正是《unnatural》的亮点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