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這並非是一句帶有民族情緒或政治色彩的話,就是單純的字面意思。

因為日本的屍檢率奇低無比,多數死亡的人被草草填個死因,就被火化了。

許多非正常死亡就這樣被“正常”地一筆帶過。

提及以上這些,皆是為了引出今天這部日劇。

《Unnatural》

アンナチュラル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劇集的主角,是非常惹人喜愛的石原里美。

連續三年登榜外媒評選的“全球最美100張面孔”,毫無疑問,她非常好看。

肉感的嘴唇讓人想叨上一口,眉眼間流露出的媚態簡直就是個“小妖精”。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但在《unnatural》中,這一切都不是重點。

無關其美貌,吸引觀眾的是劇情本身,也就是其中的非自然死亡。

石原里美飾演的三澄美琴,隸屬於一個叫做UDI的機構,職責便是分析那些非正常死亡的屍體,探究其真正的死因。

看上去這是一部非常“美劇”的日劇,每集遇到一個案件,法醫們像柯南一樣遇到的每個屍體都是被謀殺,調查破案還原真相。

也正是因為如此,院長才沒選擇在這部劇剛播出時就發文推薦,而是暗搓搓地追了兩個多月,看完大結局以後再來說。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劇中涉及人體解剖的各種知識是否足夠專業,院長沒那個知識水平不敢妄斷。

真正的亮點則是這部劇的眼界與格局。

人在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經常也會執著於追尋問題的答案,同時就容易被這個問題限制。

跳出這個問題,才能看到更多。

《unnatural》這部劇在探究死因的同時,也站在更高的角度映射社會現象。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9.2的高分評價。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第一集中,死者被誤以為是病毒的傳染源,他的家人一邊要承受喪子之痛,一邊還有揹負社會輿論的攻擊。

尤其在網絡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地成為信息的接受者,很少會主動客觀地分析消息的真實性,因此輿論和真相之間,總有著一定的差距。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第三集中最吸睛的莫過於性別歧視。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老法醫無非是在端著自己的江湖地位,檢查官無非是想快速結案,就以主角的性別作為突破口,對其專業水平和從業態度進行攻擊。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按照尋常“女子能頂半邊天”的反歧視套路,女主必將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將一眾男人踩在腳下,然而並沒有。

她只是收集了更全面的證據,讓男法醫同事出庭作證,避開了性別歧視挑明瞭真相。

性別歧視只是劇集中反應出來的現象,而非案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後主角將之成為“法醫學的勝利”,而非女性的勝利也是因為如此。

迴歸案件本身,客觀地反應社會上性別歧視的現象,卻又點到為止,沒有偏離核心。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輿論導向,性別歧視,勞動壓榨,校園霸凌,這些並非僅存在於日本,而是一個個相當普世的話題。

劇集通過UDI這個機構,在生死之間,借角色之口,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次次拷問。

UDI雖然是虛構的,其存在的意義卻是真實的。

如上文中提到的,日本對非自然死亡屍體的解剖比例非常低,許多死者就不明不白地被推進了火化爐。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無法查清真正的死因,意味著真正的兇手可能就逍遙法外。

剝奪了別人的生命,卻沒有付出代價地藏在人群中。

2015年的一項數據表明,日本的謀殺犯罪率僅為0.3%,美國則是5.3%(畢竟那邊槍多)。

伴隨著極低的犯罪率,非正常死亡的屍檢率僅為10%,相比之下英格蘭的屍檢率高達40%,瑞典的非正常死亡屍檢率則高達95%。

這種情況下日本的低犯罪率、高破案率是不是粉飾太平而來的“表面和諧”,就不得而知了。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法醫這一行,天天混在死人堆裡,想想也是夠可怕。

但也正是他們,才能給死人、活人、還有這個世界一個交代,也是相當值得尊敬。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以小見大,具體而微,整體格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從法醫的理性出發,上升到人文關懷的高度,立意深刻值得思考。

調查死者是因何而死,闡明生者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上,對現實社會進行了細膩的刻畫。

以上,正是《unnatural》的亮點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