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二战时苏联打日本人那么轻松,而美国打日本却很艰难?

电动车集团董事


这个问题从苏联与美国的出兵时机来谈一下。

美国对日作战对象相比来说是属于鼎盛时期的日本军队,除了中国,美国是打败日本的主力。

日本北进的计划葬送在蒙古草原上,而此时美、英、苏等主要精力都陷入欧洲,日本认为南进的时机到来,于是在1941年12月制造了珍珠港事件。美日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这个时期的日本军队依然处于比较强盛的时期,陆军不仅蹂躏中华大地,还准备侵略东南亚、印度的战斗,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一直采取战略攻势,一直到中途岛战役之后。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关东军 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

所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的日军,正是鼎盛时期的日军精锐部队。

美军对日军进行夺岛战斗,不利于机械化作战,而日军早就构筑好工事进行防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先期采取攻势,几乎控制整个西太平洋,但是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以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147架飞机的代价击沉日军4艘航母,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日军从此失去战略主动权。

但是日军采取防守态势之后,早就将岛屿构建成牢固的军事要塞,比如硫磺岛战役,日军根据岛屿上的山岭构筑工事,让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无法开展,而空袭也因为没有制导,所以精度太差,根本无法对日军造成有效杀伤。日军则通过夜战等日军熟悉的方式进行反击,让美军很头痛。

所以美国与日本的战斗,可以说美国与日本的战争是决定胜利与命运的战争,日本人岂能不拼命?


苏联与日本的战争主要发生在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1939年之前,日本与苏联进行的张鼓峰与诺门坎战役;第二个阶段则是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进攻关东军。

这两场各阶段,苏联赢得都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第一阶段的张鼓峰战役与诺门坎战役,苏日双方并没有宣战。这主要是陆军大兵团作战,蒙古高原上环境非常有利于苏军的机械化部队进展。而日军装备比苏军落后

苏联投入10万人,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515架飞机,给装备三八大盖以及轻型坦克的日军上了一堂机械化的课堂。

网上也有很多人说苏军打日本三流部队,损失惨重,这暂且不论但是苏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此后日苏一直维持和平状态。

第二阶段,苏军与1945年8月参战,此时日本失败已成定局,军队战力大为下降,军心不稳。而经历欧洲战场的洗礼,苏军的机械化作战艺术已经炉火纯青。

这个阶段苏军赢得轻松的主要原因,

第一:苏军实力大增,这个时候德国已经投降,而经历了欧洲战场洗礼的苏联军队士气正旺,战斗技巧与战略战术水平成为当时世界一流水平。在熟悉的更适合苏军战斗方式的战场条件下进行战争,自然进展更快。

第二:日军实力大减。精锐部队在太平洋战争已经消耗差不多,还刚挨了原子弹的轰炸,日本上层是战是降未定,军心也不稳。所以在与苏联战斗中,日本投降了60多万,可见当时日军已经成为什么状态


妖鬼杂谈录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因为苏联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而美国则面对的是日本最精锐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所以说苏联可以轻松碾压关东军,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上同日军打的难解难分。再有就是时期不同,美军面对的都是斗志旺盛的日军精锐,而到了1945年苏军面对的则是一些锐气全无的部队。

1945年苏军闪击关东军的时候,苏军已经准备了三个月,将大量的精锐装甲集团军调到了远东地区,这些部队都是参加过苏德战争的强悍部队,并且对于大装甲集团军战术已经炉火纯青。战斗一开始苏军就在飞机和坦克的攻势下疯狂推行,可以说关东军几乎是没有抵抗的能力。

而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正值日军处于全盛时期,此时的日本海军应该是世界第一,拥有十几艘大型航母。舰载机也是世界一流的。美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同日军作战的,此时美军的航母不过是三艘而已。所以一开始日军采取攻势,而美军只能被动的防守。在没有海上制空权的情况下,美军打的艰难也是正常的。

并且苏军强在陆军,而陆军方面日军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双方差了整整一代。苏军坦克呼啸的时候,日军还在拿着刺刀冲锋。而日本最强的一直是海军,战争理念也是非常前卫的,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开创了所谓的“超视距”作战,利用舰载机远程攻击对方,使得海战正式成为了制空权的斗争。


小司马迁论史


为何二战时苏联打日本那么轻松,而美国打日本却很艰难?

这个不难理解,二战中,美国与日本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的确在打败是日本过程中非常吃力,虽然赢得几次海战,但在反攻日本本土时,那可是太费劲了,日本军队战斗力很强,美国军队如果单拼战斗力的话,肯定打不过日本人。但美国庞大工业生产能力弥补了不足,与日本打起消耗战,最终日本扛不住消耗才失败的,日本败在美国的庞大工业生产能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之上。

但美国和日本一路打来,也是很不顺利,特别是美日硫磺岛战役,美国人可真正的明白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道理,一个小岛屿的争夺,让美国军队损失惨重,因此美国政府面临压力非常大,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美国才启动终极武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期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苏联为什么毫不费力就打下日本在东北的数十万关东军?是因为苏联在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以后,1945年8月9日才对日宣战,之后军队进入中国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日本关东军。

看看时间点就知道,苏联是在战争结束最后那几天才宣战出兵,这时的日本关东军早已经不是早年战斗力强悍的关东军了,日本主力部队早已经被消灭,还有一部分陷入中国战场,驻扎在伪满洲国这些关东军,都收一些临时招募和老弱病残,加上日本败相十分明显,在哪方面来看都是不可能挡得住刚从欧洲战场取得胜利的苏联军队的,苏联红军打下这些日本兵不要太容易。

苏联真是会找时间点,最后几天入场,出力不多,但好处一点也不少捞,顺手拉走了日本在东北所有的工业机器和其他资产,随便夺回南部库页岛,以及占领日本北方四岛。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交流,加关注!


大正看世界


就拿诺门罕战役和硫磺岛战役的对比吧

一、苏日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战役中,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对战苏联和蒙古军队,在中蒙交界的诺门罕地区发生军事冲突。日本在情报分析判断出现了一系列错误,甚至低估苏军统帅部捍卫该地区的决心,致使日本陆军在诺门罕战役惨败。

当时日苏的军事冲突急剧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苏联这边也加强了远东地区的防御力量。苏军在蒙古东部署了1个T-26坦克旅、两个装甲旅、1个飞行旅和第36摩步师以及两个蒙军骑兵师。苏联还派出了最厉害的朱可夫,带领一百多万人的军队出击,而日本关东军只有65万老兵和未成年人,就在这种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战争一触即发。

开始打起来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在哈拉哈河受到苏军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6师猛烈追击。在作战部署方面小松原还是沿用了日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战术,仍然用“迂回包抄”战术,企图通过伏击苏军侧翼将其击溃。并且负责指挥的小松原道太郎还很有自信地邀请德、意武官去前线观战,但是观战的德国武官却亲眼目睹日军疯狂的“肉弹攻击”和自杀式集团冲锋。并且,当时日军的坦克吨位小,装甲薄,行动半径小,火炮很落后,也完全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苏联以闪电式的“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让日军措手不及,还投入大量装甲兵,令日军迅速溃败。

这次战役日军伤亡近5万人,高级军官的伤亡也属于空前,日军也深刻意识到与苏军战术上还有装备上的差异。

二、美日硫磺岛战役

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之后,开始从防御转向反攻,准备攻打硫磺岛。但是日军却截取了情报,得知美军的作战企图,先进行了战略部署,对硫磺岛进行兵力驻扎,并调动所有军国主义常年培养的精锐部队、军事装备准备死守战略要地。

当时日军还派出战机进行空中支援,组织“神风”突击队,对美军战舰进行自杀式攻击,并在岛上构筑了坚固隐蔽、内部四通八达的掩体工事,有效降低美军集中轰炸时,进行了72天集中轰炸,投下2.4万吨炸药,3天舰炮火力突击带来的伤亡。并且,工事还被伪装成岩洞,美军很难发现,总是受到日军的突袭,当时日美军在这里足足纠缠了半个月之久。可见这个防御工事的坚固,又能采取灵活作战方式牵制敌人。当时日军在坚固的防御下伤亡仅接近上百人。



综上所述,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因为日本军事装备落后而且战略技术又不如苏军,所以使日本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也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然而硫磺岛的是日本十分重要的战略据点,日军也使用了精锐部队对抗,较为高超的战略技术,又是自己的据点,防御性较强,所以美军要攻克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试析诺门罕战役中日本的情报分析失误》罗卫萍

《再看“日军硫磺岛作战”》


WarOH协虎


这是因为苏军参战的时间节点晚,当时已经是战争末期。二战期间,苏军的主要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苏军攻克柏林以后,分出一部分的兵力来攻打日本,日本已经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分散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并且节节失利,几乎使得他们精疲力竭,再加上美国还投放了两个原子弹,日本到了垂死挣扎的边缘。苏军强大的兵力,自然使得日本兵败如山倒。


美国打日本困难,主要是因为偷袭珍珠港,这个事件过于惊动人心。美国的兵力确实也损失惨重所以为人们所铭记。在很大程度上在人们的心理形成了美国打日本很困难的现象。

1942年中途岛海战以后,太平洋战区的形势已经开始转变,日本就失去了他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取得的优势。瓜岛战役后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对日本占领的岛屿更是致命一击。


1945年的时候,美国基本攻上日本本土。这时候日本采用“自杀性战术”。但是也不能改变日本彻底失败的命运。同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个原子弹。两天后,苏联在与日本的关东军展开斗争,并很快击败了关东军。8月15号,日本就宣布投降了。

所以说苏联进攻日本的时候,盟军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优势。面对残兵败将的日本,拥有强大兵力的苏联自然是很容易就能打败日本


红雨说历史


苏联和美国所面对的是日本不同兵种。二战时期,日本的军种发展很不平衡,最强悍的是海空军。可以说举国之力都侧重于海军和空军。而陆军是最弱的。资源也获得的最少。甚至于,为了节约资源,连自动单兵武器都不去普及。我们熟知的三八大盖,并不是那枪有多好,而是便宜,节约金属,当时日本研发的自动武器不弱于美国,但资源依赖性太强,无法普及,底子薄。而用来对付中国和南亚,三八大盖已经属于很强悍的武器了。好比说你既然拿着轻便的AK,就足以横扫一群拿着大刀长矛的土著了,又何必用更重更费钱的加特林!

所以日本陆军的强悍也是分它遇到谁。遇到更垃圾,更穷的中国军队和南亚各国,当然可以说鬼子武装到了牙齿。但遇到了普及机械化部队和自动武器的苏联军队,日本关东军之类的王牌陆军,就是送菜的垃圾,分分钟送鬼子去投胎。

美国则不同了,他们的资源丰富,战前各军种相对发展很均衡。直到珍珠港之后,处于战争需要,为了走出大洋,达到彼岸,才侧重于大量建造舰船。而遭遇的也是日本实力最强悍的海军空军。双方为了获得制海权爆发多次大战,美国一度处于劣势,直到中途岛大战才扭转乾坤。


实现一个晓目标


大致介绍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日本、美国这三国军队的实质。

苏联:内燃机革命驱动下依靠强大的火力进行机械化作战。
日本:骡马编组步炮兵主义依托人的精神力量,崇尚短兵相接。
美国:和日本的理念大致相等,但是因为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在整军经武上没什么成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陆军人数仅有20万、连步枪都配不齐的美军才开始仿照欧洲陆权国家开始了一系列向打仗聚焦的军事改革。这就是为什么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总是以寡敌众。

从苏日诺门坎之战、远东之战可以看出,双方进行的都是短距离作战,最大的战略纵深也不过数千公里。苏军充分发挥在苏德战场上练就的高速度、大纵深作战技能,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更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对日军做深远的迂回包围,把数以百万计的日本关东军分割包围在大平原上。而日军的空中力量多数在太平洋与美军作战,坦克、大炮甚至自动枪相比苏军数量少的可怜、质量更差的远,论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士气,早已将镰刀锤子军旗插上纳粹德国国会大厦圆顶的苏联红军战士远远超过整日龟缩在天寒地冻、缺吃少穿的大兴安岭工事中惴惴不安的日军士兵,因此苏军打击日军那就是排山倒海泰山压顶一般。

再看美军,战争机器直到日军砸到自己头上才开始启动,战略纵深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的一半,面对的则是日军最精锐的一个军种——海军。形象的说来就是,苏军对日军作战,是一个力量和武功都已经成型的剑客对另一个力量和武功都弱于自己的剑客。美军对日作战则是从一个潜在力量比对方强、武功比对方弱的层面上与之较量,慢慢的自己功夫起来了,把对方干躺下了。

实际上,单纯的军兵种之间对抗,美军打击日军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尤其是在海空军对决上,除了瓜岛之战相对残酷一些,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美军压着日军打。马绍尔岛海空战,美军创了一个“日本版”的珍珠港事件,第一个回合就把日军的数百架作战飞机炸毁在机场上。失去了航空兵掩护的日本海军舰艇完全成了美军航空兵的靶子。马里亚纳海空战,可以说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海空对决。双方各自投入了1600架作战飞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中共有800架飞机捉对厮杀。结果是日军损失200架,美军仅损失20架!这场战斗因此被美军飞行员戏称为“火鸡大捕杀”。

因此,美军对日军在海空作战上那是相当的轻松。至于单兵对决的夺岛登陆作战,美军推进缓慢固然有兵种战术思维的因素,毕竟美国地面部队大部分是按照登陆欧洲打陆战的标准组建,海军陆战队虽然骁勇善战毕竟数量十分有限。麦克阿瑟在南太平洋搞的挑岛登陆战大部分还是陆军去完成,陆军在海岛上作战,水土不服而影响战斗力的因素自然在所难免。还有一个就是后勤因素,美国固然地大物博、生产力也十分发达,但是把作战物资从美国本土跨越万里海疆送到战地,恐怕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绝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出于美利坚民族对生命极端重视的特点,得不到充足的作战物资,美军将领绝不对不会随便让自己的士兵到凶险莫测、充满杀机的热带丛林中玩命。


大将军威武K


自从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对日本宣战,而德国和意大利又对美国宣战。


由于英国这个表弟的关系,当时美国的政策是先欧后亚的,日本太平洋战场对于美国来说是次要战场,不过美国海军其实打的很好的,只是后期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由于地形复杂又是日本本土的原因,美国才吃了大亏,而苏联红军在打败德国后,机械化大纵深战略战术应用的已是炉火纯青,对付机械化程度还不如意大利的日本关东军,那还不是大刀切豆腐,而且那个时候的关东军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精锐基本上都调到太平洋,东南亚等等地方去了。


关东军其实早在1939年的诺门坎地区就和苏联红军较量过一次,那时候的苏联红军机械化程度就已经超过日本关东军,面对关东军薄皮大馅一样的坦克,苏联红军基本上就已经呈碾压日本关东军之势,在朱可夫的领导下,首次验证苏联的大纵深进攻理论,而且诺门坎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是机械化部队理想的战场,而日本因为资源匮乏,机械化程度相对苏联来说是很低的,厉害的是武士道精神,不过武士道在苏联的飞机坦克大炮面前基本上就是渣,所以关东军败的很惨,光战死的就6万余人,以至于关东军对苏联红军都心生畏惧,希特勒都已经打到莫斯科了,关东军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出兵苏联远东地区。


到1945年的时候,苏联红军连号称二战陆军第一强的德国军队都能打败,可见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了,而这个时候的关东军虽然号称百万,其实兵力也就70万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老兵基本上都调去其它战场去了,这个时候的日本军队,在美国的狂轰滥炸和打击下,再加上深陷中国战场,基本上已成强弩之末。


当时日本政府也知道自己必败无疑,想通过苏联调停战争,苏联红军出兵关东军之前,日本政府和苏联政府还在不停谈判呢!所以关东军基本上也没有准备,苏联出兵时,关东军司令官都还在休假,而且苏联红军出兵前就已经把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情报搞清楚了,在加上150万的机械化红军,基本上都是在苏德战争中千锤百炼的勇猛善战之师,对关东军摧枯拉朽也不奇怪了。

美国打日本伤亡惨重其实也就珍珠港,硫磺岛,冲绳岛这几个战役,其中珍珠港是被日本偷袭,而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是因为已是日本本土,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日本挖了很多地道,再加上日本誓死抵抗,所以美国军队才觉得那么难打,伤亡惨重,不得不使用原子弹逼日本投降。


国辉影视剧


苏联打的是秋后蚂蚱的日本,美国打的是气焰正盛时的日本,里面有个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样比较是毫无道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夺岛战役中,同日本人的确打的很惨烈。日本国土狭小,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夺取大陆,拥有想邻居家一样的陆地边界。

即使这一目的达不到,其本身固有的领土也是必须保护的根基,在日本人眼里,几个日本岛屿就是他们的命,寸土寸金,少了哪一寸土地对日本来说都像是扒皮抽筋。

因此美国人在西太平洋的其他岛屿与日本人虽然打的惨烈,但与进攻被日本视为本土的冲绳时,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日本军队在此次战役中共损失10一万人,伤7000多人,而美军死亡人数也在5万人左右。在日本人看来,本土之战是关乎民族生存的战役,他们也不认为盟国会放过他们,他们抱定了民族灭亡的念头,因此打起仗来既不惜力,也不惜命。

不但舍得自己的命,重生的原著民被赶上战场或者集体枪杀的,据战后统计,在14万人左右,占重生原著民的三分之一。

日本还把冲绳各个中学里的青少年强行编入军种,组成“勤皇军”,被迫上战场的1700多人,最后战死的有千余人。

从这些数字来看,美国人打日本的确不好打,再看苏联,似乎百万苏军,中国东北,一个冲锋,日本就死的死投降的投降了,看起来的确简单。


但数百万人的战役,哪里有文字描述的那么简单,简单的话也不用百万人群殴日本人了,因此战争没有简单之分,只有胜利和失败。

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不是一般人一般的民族所能承受的痛!


历史三日谈


网上曾流传过二战主要国家交战制衡怪圈:

日本军队打不赢苏联军队

苏联军队又打不赢德国军队

德国军队又打不赢美国军队

根据这个链条,美国军队打日本军队应该比苏联军队打日本军队更轻松,但事实似乎恰恰相反,美军打日军很费劲,给人的感觉至少比苏军打日军更费劲。苏军在二战开头和结尾的两仗(诺门坎和二战末期出兵东北)都把日军打得稀里哗啦,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打日军却很吃力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上面的三句话只是段子,看看乐一乐就行,不必太较真。在真实的二战中,苏联打日军并不轻松,美军打日军也不容易,但不至于说太艰难。

苏联与鬼子交手主要在诺门坎战役和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苏军虽然获胜,但也付出不小的牺牲。在诺门坎战役中,双方陆续投入兵力十万,历时一个月血战。苏联在名将朱可夫的指挥下,伤亡达2.4万,其中阵亡约7000人。反观日军,伤亡1.8万人,其中阵亡约7500人。看起来,双方损失相当,苏军损失还稍大一点。要知道,苏军掌握着制空权并拥有大量装甲部队。第二次苏日交战是二战末期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几天之内就瓦解了几十万关东军。事实上,此时的关东军精锐大部分已经陆续南调到太平洋战场,不复当年之盛。而且,苏军并未重创日军,由于日本天皇投降,关东军才放下武器。真要打起来,苏军至少也得付出个小十万的伤亡。几十万关东军又不是猪,不会等着苏军去活捉他们。

美军和日军的战场就是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当时的重点并非亚洲,而是欧洲。也就是说,美国没把日军当作主要对手,对日作战上并未投入主力和精锐,而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却投入了主力和重兵。这样的美军对上日军,在初期自然有些吃亏。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如在瓜岛争夺战中,美军面对强悍的日军并未退缩,反而给予其重大杀伤,一战歼灭日军2.5万。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将作战重心转移到亚洲,日军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在美军攻占日军岛屿作战中,舰炮支援射击,空中战斗机可以随时呼叫,地面部队火力强大,打得日军抱头鼠窜。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硫磺岛战役,美军唯一一次受伤人数超过日军,得相当惨烈。美军方面伤亡2.8万人,日军方面则是2.2万人。尽管美军损失惨重,但伤亡人数多和打得艰难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日军和美军实打实对抗,美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可以虐爆日军。然而日军却喜欢钻洞、爬山、打冷枪,使美军防不胜防。另外,美军面临的对手大部分都是鬼子的甲等师团,这些部队是鬼子的精锐,收拾起来很不容易,所以美军能够取得这样的战绩已经不错了。说到底,还是美军家大业大,有钱任性,弹药可以无限往日军头上倾泻。

总之,苏军和美军面对日军之所以表现不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苏联和美国的作战重心和投入不同(二战初期苏联非常重视远东,部署了重兵且由名将朱可夫指挥,美军对亚洲战场的重视和投入则远逊欧洲);二是各自遇到的日军强弱不同(二战末期苏军在远东遇到的日本关东军今非昔比,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遇到的日军则是其甲等精锐师团)。

参考文献:

1.关河五十州:《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2.兴远:《最残酷的战斗:硫磺岛战役生还者讲述》

“许述工作室”成员“醉卧沙场”主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