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拼多多为什么能爆红?答:社交电商的极致

2018,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你讨论流量红利的结束时,许多年后,一组新的应用程序将突然出现。

这些应用程序的特性通常是很长时间没有建立起来的,但是通过较低的信道水平和大量的长尾用户流量,它们立即成为一个通用的应用程序。例如,这是朋友圈里的一团火,比如今天我们要讨论很多。

整个电力供应商的奖金几乎消失了。在过去的几年里,当大量垂直企业被淘汰时,它是如何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应用程序的呢?

社交电商的极致模式拼多多为什么能爆红?答:社交电商的极致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也就通过三年不到的时间,做到了月流水400亿的恐怖规模。拼多多的商业模式说简单也并不复杂,就是一种网上团购的模式,以团购价来购买某件商品。比如一件衣服正价58元,通过拼团只要39元就可以购买。用户可以将拼团的商品链接发给好友,如果拼团不成功,那么就会退货。我们看到许多人会在朋友圈,各个微信群发带有拼多多团购的链接,通过社交网络实现了一次裂变。

事实上在拼多多之前,社交电商已经被反复论证过,小红书就是典型的社交电商模式,微信也做了微店。但是过去传统的社交电商模式都不太成功,而到了拼多多为什么能将社交电商的极致模式发展出来?背后还是对于流量以及用户参与度的思维模式。

过去的社交电商,其实是主打KOL的,或者这些并不是真正的社交电商,而是网红经济。基于大家对于网红KOL的信任,用户就会去购买这个商品。所以传统的社交电商解决是信息不对称,然而还是没有解决流量的问题。什么是流量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商业社会的租金费。今天我要在人民广场开一个奶茶铺,那么租金肯定很贵,这就是要支付流量成本。今天我在网上开一个店,其实也一样要支付流量费,网红因为自带流量,其实就是节省了这部分的成本,但是根本上没有增加流量本身。

以"网红经济"为模式的社交电商中,KOL和其他消费者是不对等的。KOL发表建议,然后导入流量,其他人基本上只有购买的权力。也就是说,其他消费者其实对于商品本身做背书的参与度不强。但是拼多多模式中,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团购,动员身边的人购买,这种模式下,用户的参与感就很强。

从我们目前看到的数据来看,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无法抵挡伟大的Ali帝国。由于社会网络的强大的社会属性,仍然存在一些由低成本诱发的行为。Ali本身已开始向消费升级转型,从淘宝的高增长,天猫的高增长。从网上高速增长,它已成为新的零售布局的离线服务。在过去的一年中,Ali通过收购传统零售商,植入了运营、管理、用户数据、仓储和物流等一系列优势。

拼多多本身短期内,还难以对抗巨大的阿里系电商。但是从一个更长维度看,社交电商的价值也是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其实也会很精准。更重要的是,拼多多已经通过流量模式撕开了一段缺口,看个十年阿里是否在缺少用户流量的情况下,能够巩固其电商帝国的地位,这或许值得我们去做更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