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秦亡于一位小监狱长 三姓家奴的他 死后被刘邦挂头示众

秦亡于一位小监狱长 三姓家奴的他 死后被刘邦挂头示众

秦亡于一位小监狱长 三姓家奴的他 死后被刘邦挂头示众

01

公元前210年,一统六国的始皇帝嬴政在巡游南方的时候病死于沙丘宫,中车府令赵高勾结丞相李斯秘不发丧,派人逼死了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随后假传遗诏拥立胡亥为帝。

秦二世继位后一心只顾享乐,竟然对赵高亲口说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我已经君临天下,只希望随心所欲的享乐!”

赵高一面迎奉胡亥一面掌握了实权把控朝政,倒行逆施,假借罪名大肆残害丞相李斯等忠臣。

由于刑罚残酷、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7月远戍渔阳的奴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自称楚王。太行山以东的百姓纷纷杀死当地的官员暴动,一时之间无数人自封为王:赵歇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各路人马组成讨秦联军,向函谷关进发。

当时起义军尊奉陈胜为统帅,陈胜一方面命令吴广带领部队牵制秦朝在荥阳的军队主力,另一方面派手下将领周文统帅另一支部队直扑函谷关。由于各地军民纷纷响应,周文的部队势如破竹,一直打到距离咸阳不足一百里的地方,累计兵力多达一百二十万。

根据荀悦的《前汉纪》记载:“以周文为将军。众十余万。西至戏水。盖百二十万矣。”

02

只顾醉生梦死的秦二世胡亥这才如梦初醒,仓皇召集满朝文武商议。

朝堂上气氛异常压抑,群臣要么无能,要么畏惧赵高威权不敢多言。

位居末座的少府章邯出班奏道:“盗贼蜂拥而至,人多势众,如今发圣旨征集咸阳附近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骊山在修建阿房宫,有很多奴隶和囚徒,臣请求陛下下旨赦免囚徒,发放武库的武器来武装他们,出函谷关与盗匪决战!”

于是秦二世立即下诏赦免了骊山囚徒七十万,任命章邯为将军,领兵迎击周文的起义军。

章邯一战打败周文的起义军,周文落荒而逃。

周文逃至曹阳,章邯就追到曹阳;

周文再逃至渑池,章邯又追至渑池;

最终周文无路可走自杀而死。

《史记》记载:“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话说就在章邯和周文的起义军交战之时,重镇荥阳被陈胜所属的起义军攻破,秦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章邯马不停蹄帅军赶赴荥阳,与起义军田臧、李归交战,收复被起义军占领的荥阳城,杀死起义军的两位将领。

几天之内,章邯帅秦军连续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吓得楚王陈胜逃跑到城父,闭门坚守不敢出战。

章邯率领军队向陈胜的大本营发起了连续进攻,陈胜帅军交战不胜,帅军突围失败,最终只好丢下起义军独自驾车逃跑。

走在荒郊野岭,陈胜被车夫庄贾杀死。

随后章邯占领了陈胜政权的全部城池。

章邯屡战屡胜让秦二世喜出望外,似乎看到了大秦中兴的希望。

秦二世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协助章邯进攻义军。

章邯趁势东下,包围魏王魏咎于临济,吸引各路起义军前来救援。

章邯设下埋伏以逸待劳,果然楚国和齐国联军自投罗网,章邯帅军将其全歼,杀死了楚将项它、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魏王魏咎绝望之下自杀。

此时刘邦、项羽也不敢与章邯交战,只得退兵逃避。

秦亡于一位小监狱长 三姓家奴的他 死后被刘邦挂头示众

章邯

03

章邯引军队南下,准备与楚国最后一个名将项梁决战。

章邯正在与齐国逃将田荣交战之时,项梁率军突然到达东阿,章邯仓促应战失利;

随后项梁步步紧逼,双方在濮阳大战章邯再次失利。

项梁两次战役均获胜,此时的项梁有点大意一时放松了戒备。

秦朝派出所有兵力支援章邯,章邯军队恢复士气。

章邯命令军队夜间让兵马口中衔枚,率军突袭项梁所在地定陶。

当项梁的军队还在熟睡的时候,章邯大军神兵天降,迅速打垮了项梁的部队,项梁本人也战死。

至此章邯认为楚国所有有名气的将领已经全部被自己杀死,楚军已经不足为惧。

于是率领军队主力渡过黄河进攻赵国。

相对黄河以北的王离,率军数月攻赵国不下,章邯带领一帮囚徒势如破竹屡立战功,因而在当时的秦庭看来,章邯已是秦国扫平叛乱的种子号选手。

由于章邯的努力,此时黄河以南已经几乎全部为秦军所有,只有少数魏国的势力散布。

黄河以北盘踞着相对强大的赵国,赵国以北是弱小的燕国,东面是刚刚战败的齐国。

此时章邯军队粮食不足,所以章邯选择了北上配合王离进攻赵国,同时补充粮食。

《史记》记载:“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04

此时一个偶然的事件意外帮到了章邯。

赵王武臣的手下大将李良屡立战功,但是受命进攻太原却久攻不下,回邯郸向赵王汇报战况。

李良在邯郸门口恰巧与赵王武臣姐姐的车驾相遇,这位公主自恃身为王公贵戚对作战失利的李良竟出言羞辱,李良一怒之下率军攻破邯郸杀死了赵王武臣一家,张耳、陈余事先得到报信所幸逃脱,之后带兵杀回邯郸赶跑了李良。

李良无奈之下投降了章邯。

章邯抓住机会在李良的引导下一举攻破邯郸,包围张耳、陈余一伙于巨鹿。

新的赵王歇无奈之下向楚王和其他诸侯王求救。

此时河北诸侯救援军队也抵达巨鹿附近,但是畏惧秦军气焰都不敢前进。

楚将项羽一心要找章邯决战为叔叔项梁报仇,于是主动请缨北上援助赵国。

楚王派出宋义为首、项羽、范增配合的六万大军,前往河北。

这个宋义也是一个胆小鬼,还未过黄河便不敢前进了。项羽一怒之下便杀了宋义,接管了楚军的指挥权,当夜破釜沉舟渡过黄河与章邯军队交战。

章邯保护秦军粮道的部队被项羽击溃,无奈只能后撤。

而王离率领的秦军则被项羽内外夹击,全军覆没。

章邯迅速调整部署,在漳河一线部署阻击起义军。

05

此时秦朝内部争权夺利已经杀红了眼。

赵高做了丞相,大肆残害正直之士。

章邯作战失利,赵高鼓动秦二世派人前来问责,章邯非常害怕,于是派长史司马欣去咸阳向秦二世汇报战况。

此时赵高指鹿为马,早已将秦二世的耳目全部清除,所以秦二世根本不知道司马欣拜见。

司马欣在咸阳等了三天请求面见皇帝,但是赵高从中作梗最终也未能让其得见,司马欣害怕赵高谋害自己,所以连夜逃回了军中。

果然赵高派人追杀,但是司马欣没有走官道返回,所以没有追上。

《史记》记载:“夏,章邯等战数卻,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

话说司马欣并没有直接回到秦军营中,而是来到楚军项羽的营中。

司马欣受到项羽的热烈欢迎隆重接待,原来当年项羽的叔叔项梁曾经在被栎阳县犯事遭到逮捕,而栎阳县监狱官员正是司马欣,项梁暗中托好友蕲县监狱官员曹咎(后来此人成为项羽的大司马)向司马欣求情,最终司马欣偷偷释放了项梁。

项羽和司马欣进行了高度机密的会谈,这次会谈决定了章邯的命运,也可以说敲定了大秦帝国的灭亡命运。

《史记》记载:“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

司马欣与项羽密谋好一切之后回到秦军营中,向章邯汇报:“秦朝已经彻底被赵高控制,我本人也险些被杀!如今我们战胜,肯定会遭到赵高妒忌;如果我们战败,赵高肯定也不会饶恕我们。左右都是一死,将军要深思熟虑啊!”

这时候赵国的陈余也写信,列举了秦朝的白起、蒙恬等人战功赫赫反而被诛杀的故事,劝章邯投降。

章邯最终动摇了,于是开始和项羽接洽,很快缔结了盟约,并与项羽相约见面。

秦亡于一位小监狱长 三姓家奴的他 死后被刘邦挂头示众

司马欣

06

章邯见到项羽,泪流满面的声讨赵高的种种罪行,被项羽封为雍王,并答应会善待章邯部下的军人。

《史记》记载:“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

不过项羽没有遵守盟约,项羽认为秦军多是关中人,如果放回关中很有可能会不听号令,加上秦军投降后受到虐待暗地里有谋反之心,最终项羽将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全部坑杀。

这让章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愧疚。

《史记》记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章邯投降之后,刘邦和项羽相继入关,秦王子婴杀死赵高后向起义军投降,大秦帝国便灭亡了。

西楚霸王项羽流放刘邦为汉中王,同时为了监视刘邦,项羽封章邯、司马欣、董翳为王瓜分关中。

战力惊人的章邯随即成为刘邦出汉中的头号敌人,为此刘邦费尽心思欲将其除掉。

好在刘邦得到“兵仙”韩信的帮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袭章邯得手。章邯(老王最后友情提示:此字念hán)被包围在废丘仍坚持抵抗了十月之久,最后被汉军用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战死。

秦亡于一位小监狱长 三姓家奴的他 死后被刘邦挂头示众

07

前文所提的那位司马欣被项羽封王本是抵御刘邦出汉中的第一道防线,见刘邦领兵而来竟然不战而降。

次年楚汉之争中司马欣见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的大败而归,又立马反水投靠项羽。

刘邦彻底被这个“三姓家奴”激怒,于是派兵围剿司马欣,司马欣兵败自杀。

刘邦率军抵达栎阳,见到司马欣尸体还不解恨,下令将司马欣的脑袋砍下来挂在了城头。

刘邦如此做派,历史记载上仅此一次。

司马欣从栎阳监狱起家,最后魂归栎阳,也许这就是宿命。

《史记》记载:刘邦“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大秦尽管受到赵高一顿折腾,却因有章邯擎天保驾;司马欣砍掉了大秦帝国最后一根柱子,随后大秦土崩瓦解了,事实上秦国灭亡司马欣功劳更大一些。

秦亡于一位小监狱长 三姓家奴的他 死后被刘邦挂头示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