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開封夜市的起源

在周朝已經有日落後售賣飲食的攤販,但尚未形成有規模的飲食夜市。唐中葉以後,長安(今西安)曾經出現過夜市,但很快被“宣令禁斷”的詔令禁止了,因為唐官府規定:城、坊、市門必須在日頭一落就關閉,城市裡普遍夜禁,連燃燭張燈也有限制,若有違犯,必受處罰。到了北宋,開封成為宋王朝的都城,經濟發達,百業興盛,打破了坊、市界限,處處店鋪林立,從而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商業飲食市場20多處,就連皇宮的東華門外,也是一個“市景最盛”的飲食市場。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詔令開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來,不得禁止。”從此,飲食夜市不僅大量出現,而且非常繁榮。《東京夢華錄》裡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這是當時東京夜市的真實寫照。

當時的東京已成為世界上史無前例的不夜城。夜市很多,有“店鋪夜市不可細數”之說,著名夜市有:州橋夜市、馬行街夜市、繁樓門前夜市以及朱雀門外街心市井夜市、潘樓酒店下夜市、土市子東大街夜市等。其中,州橋夜市跨御路、臨汴河,位於東京城內的水陸要衝,加上壯觀的州橋、巍峨的明月樓,這裡風景如畫,遊人如織,文人騷客多於此對酒吟詩。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就曾留下“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不知京國喧,謂是江湖鄉”的詩句。當時東京規模最大、最為繁榮的夜市還要數馬行街夜市。馬行街是皇宮禁軍諸班直的所在地,京城士庶、公私榮幹之人多出入其間,因而夜市即使是大風雪、陰雨天也通曉不絕,其燈火、油煙致使蚊蚋都難以駐足。宋人蔡條《鐵圍山叢談》記載:“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之。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東京夢華錄》中稱讚“比州橋夜市又盛百倍”,其繁華熱鬧可想而知,以至於馬行街上車馬擁擠,不能駐足。由此看來,當年的東京夜市情景確實壯觀。那時,就是四隅背巷,甚至雪宵雨夜,也是燈火閃耀,能夠清楚地聽到小販合轍押韻、聲聲入耳的叫賣聲。

中國的菜系基本就定格在北宋,研究中國的餐飲就不能不研究開封,中國的餐飲文化就在河南,在開封。開封夜市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大柵欄、武漢戶部巷都是民國初期最繁華的小吃地。 開封小吃有240多種。獲得中華名吃稱號的有70多種,獲得河南名吃的有100多種。豐富、獨特、悠久奠定了開封夜市的地位。


開封小吃歷經千年、聞名遐邇、長盛不衰。開封小吃源於夏商,盛於北宋。開封小吃在我國飲食文化歷史上享有較高的地位。開封小吃對國民的生存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如今,開封小吃、開封夜市,已成為開封的“名片”,國內外的遊客,就是通過開封小吃、開封夜市來認識、瞭解我們七朝古都開封,同時還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媒體前來報道,使開封小吃與開封夜市名揚四海。今天的開封夜市是“天上星,頭頂燈,身邊爐灶,四周人聲,連板凳都是肥的,連人影都是香的,連風都飽了,連星都饞了——吃的,就是開封夜市上的氣氛。開封是中國八大古都,隨著開封旅遊市場的火爆,古都開封迎接著五湖四海的朋友,到開封感受開封小吃文化,品嚐開封夜市小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