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賢明君主?還是謀逆臣子,周朝皇帝的內心獨白!

賢明君主?還是謀逆臣子,周朝皇帝的內心獨白!

周文王的歷史

商紂暴虐,聽信妖妃,導致國家生靈塗炭,天下動盪起義四起,西歧伯姬昌為人宅心仁厚,仁慈待人,關心百姓,深知民間疾苦,做事親力親為。後人對於紂和周文王的認知大概就是這樣吧,可是,這周文王與其兒子果真就只是賢良嗎?他們的謀逆之事應該由歷史仔細推敲,相信會讓人大吃一驚的。

賢明君主?還是謀逆臣子,周朝皇帝的內心獨白!

文王的內心獨白

武王伐紂,著實為以暴易暴,換一個帝王,開始他的獨家統治。先說文王吧,他可是正宗的殷商人臣,商朝後期統治暴虐無道,此國命不久矣,這是他的內心獨白,老大輪流做,以後就換我為諸侯之王接受萬國朝拜,他與弟弟周公的謀反計策開始了,聽聞蘇地有位小美女,若是將她訓練為一件殺人武器專門對付紂王,應該很管用吧,遂即便將她認為乾女兒,對她進行訓練目標就是讓商紂君臣倒戈,找個合適的機會將她送於紂王,從此開始惑亂商紂,到那時,舉國怨聲載道,起兵反紂應該很容易。

賢明君主?還是謀逆臣子,周朝皇帝的內心獨白!

野史的側面

當然了,這是野史記載,但若是真的,西伯侯的謀反策劃真是由來已久,但這也恰好反應了當時的商紂並不是傳說中的那樣暴虐,否則怎會用這麼長的時間來策劃謀反,而且天衣無縫,受他訓練的女子不負所望,終將商紂搞得分崩離析,商紂搖搖欲墜,文王便打著救贖天下蒼生的旗號起兵反紂,一個半年基業的國家豈會容易被擊垮,到文王死,他的願望也沒實現,他的兒子奔著老子的路繼續謀反,大量招賢納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都不肯繼承王位,聽聞西岐此政策趕來時,看到兒子打著老子的靈牌要去出征,兵戈殺戮,此子不孝,此途不能仕,臣子起兵謀反弒君,這是不仁不義不孝不忠,還是快些逃命要緊,立馬便被抓了,還是姜子牙力主釋放,這二人便是伯夷叔齊,但這件事有人對它的解釋是:武王以父親靈位為戒,不忘父親臨終所託,歷史向來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對此只能嘆息。

賢明君主?還是謀逆臣子,周朝皇帝的內心獨白!

武王的心態

之後,商紂被滅,被周公收為義女的妲己被殺,你的任務完成,但揹負太多秘密,必須要死,天下歸順周王朝,而伯夷叔齊卻不食周粟,逃亡首陽山采薇為食而死,他們二人早看出周室絕非善類,後作“采薇”便有一句“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留於後人唏噓。再說周吧,國家已然惑亂已除,論功行賞便要開始,為周王朝打下一片天地的姜太公卻遠封在齊魯之地,為何?姜公有能力謀反,將他留在近處,勢必埋下禍端,將他遠放邊疆,來敵還可以幫他們預防,最主要的便是謀反容易被鎮壓,太遠的地方,一時半會兒還打不到國都,等來的時候,已經差不多被平叛,武王對他的戒心從未消除,或者是這樣的心態:你那麼厲害,對我來說就是威脅,威脅我統治的人都必須遠離。而周公呢,後期被傳要謀逆,所謂空穴不來風,這怕是有人故意操縱吧!

賢明君主?還是謀逆臣子,周朝皇帝的內心獨白!

周室的兩面性

到底真相如何,過去千年根本無從考證,史書,誰又能保證百分百正確,從來都是勝利者在書寫,或許在某些事上本就沒有絕對的對錯,成王敗寇也是這個道理,周室的雙重身份完美詮釋了這個道理。

賢明君主?還是謀逆臣子,周朝皇帝的內心獨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