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古今英雄唯他一人!

点击上方红字关注我哦~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古今英雄唯他一人!

一道剑门关隔绝了沙场上的风雨苍凉。这是蜀国的最后一道关隘,坐拥天险却又岌岌可危。

满目沧桑的姜维持剑而立,眼前是寒风中凛冽的旌旗,身后是他用一生来守护的土地。

风雨欲来,天边又是一声惊雷。

持剑的手轻颤,这样的凄风苦雨总让他想到五丈原的那个夜晚,将星陨落,丞相归天,当年初入汉营,拂去他一身风尘,授他一生兵法谋略的人,在微弱的火光中将这几十年的心血和身后的汉家江山一并交付给他。

丞相,若知其不可为,可还为之?

想那人若还在,定是云淡风轻摇着羽扇,笑答:伯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此而已。

很久之前,他不懂这八个字中的深意,更不知道他会用一生来摸索笃行。

那时,他仍名姜维,字伯约,是天水少有才名的麒麟儿。

他的父亲曾为平定叛乱,不幸战死,只有15岁的姜维便袭得了天水郡中郎将的官位。

这是为人称羡的一桩美事,清闲而握有权势,可年少的姜维并不愿就此安逸,抚琴弄墨,了此无名一生。

命运的改变在建兴六年,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姜维正随天水太守在各地巡查,忽闻蜀国大军已至岐山,众人皆各自逃命,太守疑姜维有异心,趁夜而走,留下他一人。

姜维无奈,只得回到天水,也就是在那里,他见到了诸葛孔明。

羽扇轻摇,谈吐之间恰如明月清风,而孔明也极为欣赏这少年的胆识和抱负,称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赞他一声凉州上士也。

得到丞相引荐的姜维,很快便被封为奉义将军、阳亭侯。

那一年的姜维27岁,运筹帷幄,意气风发,正是孔明受先帝三顾之邀,出山相佐的年龄。

姜维在蜀国做将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魏军知晓他是忠孝之人,命他母亲写下一封书信,向他求一味药材,名曰“当归”。

自古忠孝难两全,长夜里姜维久久难寐,起身再抚琴弦,作《当归》一曲,战场上黄沙漫漫,故乡路归去迢迢,少年志赤血长殷……次日,坚定了决心的姜维回母亲书信道:“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少年意气,心事谁谙?

乱世之中得遇一人,共他读尽四海谋略之书,教他行尽天下仁义之事,此生所求,亦不过如此。

只可惜,丞相与他相知太晚,尚未倾囊所授,便已天命将至。

建兴十二年,八月未央,五丈原将星陨落,都城里白幡高悬。

穷兵黩武之际,危急存亡之秋,诸葛亮的遗命里将丞相之位留给了雅量宽和的蒋琬,却将夺取陇西的重任交给了姜维。

来不及拭去悲痛的泪水,再一次披上戎装,策马持枪,从此,他是征西将军,是蜀国最后的将才和依仗。

唯将再展昔日君书,再承君昔日四海升平之愿。

可继承故人遗愿的姜维,却忘了此时的蜀国已是宦官当权,庸君治国。

失去了诸葛亮的蜀国,人心惶惶,可他仍记得丞相教给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丞相来不及打下的江山,他来,知其不可为,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后,是不倦不休的北伐和征战,丞相六出祁山,他便九伐中原。最成功的一次几乎要攻入长安,后主却因宦官怂恿而急令他速回成都,又一次前功尽弃。

战场上冰河铁马,无数次奏起那曲《当归》,他却知道自己只能与故土渐行渐远。

姜维此身是蜀汉的将军,此生便只为丞相知遇之恩,为汉家社稷洒尽热血、万死不辞!

雨不知何时停了,远处的喊杀声便愈加清晰。

他的思绪又回到眼前,钟会的十万兵马当前,峥嵘而崔嵬的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再一次握紧手中剑,战场上士气正高,魏军连连败退,他以为这次是有胜算的。直到都城传来急报:绵竹已失守。

又一次的坚守和对峙尽数化为乌有,匆忙撤军赶回都城救主的姜维,听到的却是主公已降的消息。

他突然扯了扯嘴角,却不知是悲痛多一些还是苦涩多一些。原来,剑门关那凄风苦雨的一夜,竟是他守护这土地的最后一夜。

降书交到敌军将领钟会手里时,将士咸怒,拔刀斫石。

几日前,他们的将军还如一座山峰矗立在沙场上,戎装匹马,率领他们奋勇杀敌,如今却放下所有的坚守,亲手递上了降书。

他们愤怒、不解,却不知始终缄默的姜维在想些什么。

远去魏国一程山高水长,他又一眼回望,这岌岌可危的江山是丞相临去前托付给他的,蜀汉亡了,可姜维不能倒下。

汉中城破,有人尽忠而死,有人告老归隐,有人逃亡四方,他却留下了。

那时他已61岁,不再是当年天水初生的麒麟儿,也不再是初入汉营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唯一不变的是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姜维作为降将,势力微不足道,可钟会不一样。

年少轻狂的少年将军,本就不甘心臣服于他人麾下,姜维便看准了这一点,暗中挑拨钟会和邓艾的关系,使魏国两员大将互生嫌隙,甚至让自己成为了钟会的心腹。

那段时日,他们出则同车,坐则同席,钟会还将姜维和中土名士相比,感慨那些自诩风流的士人,皆不及他气质风度半分。

钟会可谓是他的知己,欣赏他的才华,愿以真心与他相交。

若姜维就此安定,只醉心些写文作赋、抚琴弄月的文人之事,大可留下做个风流倜傥的魏晋名士,若将才之心不灭,亦可策马持枪,戎装上阵,拼却一身所学,重得魏国重用。可在姜维的所想所思里,从未有安心留下这一说。

乱世里命如浮萍,漂泊不定,却总有人对旧日江山不离不弃,丞相是这样,姜维也是这样。

继山河,承遗志,撑起汉家天,他不曾忘过。

终于,棋局上落下了最后一子。渐生骄傲浮躁之气的钟会,加之政敌步步紧逼,毫不犹豫答应了他,暗中紧锣密鼓,筹划谋反之事。

钟会为自己,姜维却为汉室。最后的尽力一搏,唯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可惜钟会还是学不来姜维的胆识,优柔寡断之下,谋反之事很快败露,越来越多的魏兵围住了他们,钟会寡不敌众,死在乱刀之下。

目睹一切的姜维已然心灰意冷,他拼却一切的最后一场赌局,也输了个彻底。

大雨将至,映着寒刃上的冰霜,他再一次向西而望。

生逢乱世,复国无望,丞相不负先帝白帝城托孤之举,他却负了丞相五丈原临终之嘱。

一柄寒刃,刀锋出鞘,是他留给自己最后的尊严。

魏国真是恨极了他。

十五岁食君之禄,二十七岁正好年华却投诚了蜀汉,国灭城破假意降了魏国,暗中策反权臣大将,搅了个天翻地覆。

有人贬低他是降将,不屑他背叛自己的家国。

有人却潸然泪下,道他是尽忠而死的,社稷一片心,全给了扶不起的汉家江山。

又有短诗一首赞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若他听到,一定要忍不住苦笑。天下、乾坤,何时得以安稳,谋略、胆识,终究成了徒劳。

文武之德,迈世之略,他这一生谬赞和非议太多,唯一不曾磨灭,坚守如初的,大概只有心头那一腔赤血了吧。

慕兮:95后作者,大学在读。一枚往来于徐州和南京的汉服同袍,愿执笔写情怀,愿每个故事都被喜欢。微博@慕兮啊慕兮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古今英雄唯他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