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古今英雄唯他一人!

點擊上方紅字關注我哦~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古今英雄唯他一人!

一道劍門關隔絕了沙場上的風雨蒼涼。這是蜀國的最後一道關隘,坐擁天險卻又岌岌可危。

滿目滄桑的姜維持劍而立,眼前是寒風中凜冽的旌旗,身後是他用一生來守護的土地。

風雨欲來,天邊又是一聲驚雷。

持劍的手輕顫,這樣的悽風苦雨總讓他想到五丈原的那個夜晚,將星隕落,丞相歸天,當年初入漢營,拂去他一身風塵,授他一生兵法謀略的人,在微弱的火光中將這幾十年的心血和身後的漢家江山一併交付給他。

丞相,若知其不可為,可還為之?

想那人若還在,定是雲淡風輕搖著羽扇,笑答:伯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僅此而已。

很久之前,他不懂這八個字中的深意,更不知道他會用一生來摸索篤行。

那時,他仍名姜維,字伯約,是天水少有才名的麒麟兒。

他的父親曾為平定叛亂,不幸戰死,只有15歲的姜維便襲得了天水郡中郎將的官位。

這是為人稱羨的一樁美事,清閒而握有權勢,可年少的姜維並不願就此安逸,撫琴弄墨,了此無名一生。

命運的改變在建興六年,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姜維正隨天水太守在各地巡查,忽聞蜀國大軍已至岐山,眾人皆各自逃命,太守疑姜維有異心,趁夜而走,留下他一人。

姜維無奈,只得回到天水,也就是在那裡,他見到了諸葛孔明。

羽扇輕搖,談吐之間恰如明月清風,而孔明也極為欣賞這少年的膽識和抱負,稱他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贊他一聲涼州上士也。

得到丞相引薦的姜維,很快便被封為奉義將軍、陽亭侯。

那一年的姜維27歲,運籌帷幄,意氣風發,正是孔明受先帝三顧之邀,出山相佐的年齡。

姜維在蜀國做將軍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魏軍知曉他是忠孝之人,命他母親寫下一封書信,向他求一味藥材,名曰“當歸”。

自古忠孝難兩全,長夜裡姜維久久難寐,起身再撫琴絃,作《當歸》一曲,戰場上黃沙漫漫,故鄉路歸去迢迢,少年志赤血長殷……次日,堅定了決心的姜維回母親書信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少年意氣,心事誰諳?

亂世之中得遇一人,共他讀盡四海謀略之書,教他行盡天下仁義之事,此生所求,亦不過如此。

只可惜,丞相與他相知太晚,尚未傾囊所授,便已天命將至。

建興十二年,八月未央,五丈原將星隕落,都城裡白幡高懸。

窮兵黷武之際,危急存亡之秋,諸葛亮的遺命裡將丞相之位留給了雅量寬和的蔣琬,卻將奪取隴西的重任交給了姜維。

來不及拭去悲痛的淚水,再一次披上戎裝,策馬持槍,從此,他是徵西將軍,是蜀國最後的將才和依仗。

唯將再展昔日君書,再承君昔日四海昇平之願。

可繼承故人遺願的姜維,卻忘了此時的蜀國已是宦官當權,庸君治國。

失去了諸葛亮的蜀國,人心惶惶,可他仍記得丞相教給他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丞相來不及打下的江山,他來,知其不可為,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後,是不倦不休的北伐和征戰,丞相六出祁山,他便九伐中原。最成功的一次幾乎要攻入長安,後主卻因宦官慫恿而急令他速回成都,又一次前功盡棄。

戰場上冰河鐵馬,無數次奏起那曲《當歸》,他卻知道自己只能與故土漸行漸遠。

姜維此身是蜀漢的將軍,此生便只為丞相知遇之恩,為漢家社稷灑盡熱血、萬死不辭!

雨不知何時停了,遠處的喊殺聲便愈加清晰。

他的思緒又回到眼前,鍾會的十萬兵馬當前,崢嶸而崔嵬的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再一次握緊手中劍,戰場上士氣正高,魏軍連連敗退,他以為這次是有勝算的。直到都城傳來急報:綿竹已失守。

又一次的堅守和對峙盡數化為烏有,匆忙撤軍趕回都城救主的姜維,聽到的卻是主公已降的消息。

他突然扯了扯嘴角,卻不知是悲痛多一些還是苦澀多一些。原來,劍門關那悽風苦雨的一夜,竟是他守護這土地的最後一夜。

降書交到敵軍將領鍾會手裡時,將士鹹怒,拔刀斫石。

幾日前,他們的將軍還如一座山峰矗立在沙場上,戎裝匹馬,率領他們奮勇殺敵,如今卻放下所有的堅守,親手遞上了降書。

他們憤怒、不解,卻不知始終緘默的姜維在想些什麼。

遠去魏國一程山高水長,他又一眼回望,這岌岌可危的江山是丞相臨去前託付給他的,蜀漢亡了,可姜維不能倒下。

漢中城破,有人盡忠而死,有人告老歸隱,有人逃亡四方,他卻留下了。

那時他已61歲,不再是當年天水初生的麒麟兒,也不再是初入漢營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唯一不變的是那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承諾。

姜維作為降將,勢力微不足道,可鍾會不一樣。

年少輕狂的少年將軍,本就不甘心臣服於他人麾下,姜維便看準了這一點,暗中挑撥鍾會和鄧艾的關係,使魏國兩員大將互生嫌隙,甚至讓自己成為了鍾會的心腹。

那段時日,他們出則同車,坐則同席,鍾會還將姜維和中土名士相比,感慨那些自詡風流的士人,皆不及他氣質風度半分。

鍾會可謂是他的知己,欣賞他的才華,願以真心與他相交。

若姜維就此安定,只醉心些寫文作賦、撫琴弄月的文人之事,大可留下做個風流倜儻的魏晉名士,若將才之心不滅,亦可策馬持槍,戎裝上陣,拼卻一身所學,重得魏國重用。可在姜維的所想所思裡,從未有安心留下這一說。

亂世裡命如浮萍,漂泊不定,卻總有人對舊日江山不離不棄,丞相是這樣,姜維也是這樣。

繼山河,承遺志,撐起漢家天,他不曾忘過。

終於,棋局上落下了最後一子。漸生驕傲浮躁之氣的鐘會,加之政敵步步緊逼,毫不猶豫答應了他,暗中緊鑼密鼓,籌劃謀反之事。

鍾會為自己,姜維卻為漢室。最後的盡力一搏,唯願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可惜鍾會還是學不來姜維的膽識,優柔寡斷之下,謀反之事很快敗露,越來越多的魏兵圍住了他們,鍾會寡不敵眾,死在亂刀之下。

目睹一切的姜維已然心灰意冷,他拼卻一切的最後一場賭局,也輸了個徹底。

大雨將至,映著寒刃上的冰霜,他再一次向西而望。

生逢亂世,復國無望,丞相不負先帝白帝城託孤之舉,他卻負了丞相五丈原臨終之囑。

一柄寒刃,刀鋒出鞘,是他留給自己最後的尊嚴。

魏國真是恨極了他。

十五歲食君之祿,二十七歲正好年華卻投誠了蜀漢,國滅城破假意降了魏國,暗中策反權臣大將,攪了個天翻地覆。

有人貶低他是降將,不屑他背叛自己的家國。

有人卻潸然淚下,道他是盡忠而死的,社稷一片心,全給了扶不起的漢家江山。

又有短詩一首贊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若他聽到,一定要忍不住苦笑。天下、乾坤,何時得以安穩,謀略、膽識,終究成了徒勞。

文武之德,邁世之略,他這一生謬讚和非議太多,唯一不曾磨滅,堅守如初的,大概只有心頭那一腔赤血了吧。

慕兮:95後作者,大學在讀。一枚往來於徐州和南京的漢服同袍,願執筆寫情懷,願每個故事都被喜歡。微博@慕兮啊慕兮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古今英雄唯他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