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救命手術檯為何屢現“持刀加價”?

救命手術檯為何屢現“持刀加價”?

文 風青楊

5月7日在駐馬店麗人婦科醫院做個流產手術,說好的五百八十元,到最後竟然花了九千多元,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由於當時給我說的是幾百元錢,我帶的錢不夠,不想再做其他項目了,竟然一群人過來了,還有個人要拿我手機用支付寶‘借唄’套錢。”李冰說,自己躺在手術檯上,醫生說先“抽取積液”說的一千多,交費卻成了3890元,又說必須進行“宮頸”清理,否則不能做人流手術,下了手術檯又讓她交1890元。因為當時有打麻藥,一直處於不清醒狀態,而且在手術檯上很害怕,回去才意識到醫院一直在忽悠自己,並誘導強迫消費,說好的580元就能做人流手術,到最後竟花了9175.5元。(映象網)

其實,類似“持刀加價”的新聞並不鮮見,近幾個月來,就至少有數起類似行為被媒體曝光。由於近幾年大力引進一些民營醫院,這些醫院由於掙錢心切,於是利用虛假廣告,用低價格、優質服務等吸引患者,來一個便宰一個,來一雙便宰兩個,患者多成了被宰的羔羊。雖說,在這些事例中,因為媒體介入和醫患談判,院方被迫退還了部分費用,但更多的類似侵權問題,恐怕仍浸沒在冰山之下。

病人躺在手術檯上,身體被麻醉後動彈不得,刀口還敞開著,在這種被動境況下,醫生提出再怎樣非分的要求,患者都可能表示同意,其實沒有絲毫的商量餘地。不得不說醫生把這個時機掐得很準,當手術刀下去以後才通知,讓患者只能被動接受,此刻的手術刀,簡直成了架在患者脖子上的威脅利器。再說如果得罪了醫生,誰知道手術中還會再生出什麼么蛾子呢?

為何主刀醫生敢在手術中“持刀加價”?一方面,在手術過程中,醫生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若停止手術,患者輕則健康堪憂,重則生死未卜。顯然,沒有哪個患者敢冒這個險。而且,簽字畫押之後,“持刀加價”就變成了患者自願。即使術後患者要告,也會沒有證據,有理難言。如此成本低而回報高,何樂而不為呢?另一方面,醫生“持刀加價”的手術,大多集中在前列腺、性病、整容等有難言之隱的手術。很多時候,即使被敲詐,患者也會礙於面子,選擇隱忍。這也助長了醫生“持刀加價”的膽量。

如果說患者走進醫院治療,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給了醫生。而諸如像這種“持刀加價”的行為無異於趁火打劫,以病人的生命安全為籌碼賺取黑心錢。這救死扶傷本是醫生的天職,卻被某些居心不良的醫生肆無忌憚地用作牟利的工具,不僅傷害了患者的健康,也是棄個人道德和醫者形象於不顧。

《執業醫師法》第37條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允許“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也規定,執行“醫療服務價格公示”制度,對有“擅自提高標準收費”等行為的科室和責任人實行責任追究制。試問,性質如此惡劣的“手術檯加價”行為,退錢就完事了,而且還只退一部分不是全部。有些醫院用一句“停職檢查”,就能大事化小了嗎?

有人評論說,這種“持刀加價”的性質跟“挾屍要價”可有一拼。說到底,當一家醫院、一個醫生把自己救死扶傷的職責閹割成了“有錢不賺是傻瓜”,那受損的不僅是患者健康、醫生形象、醫患關係,也是監管部門的公信力。畢竟患者躺在手術檯上,強忍恐懼感和憤怒感,與拿著手術刀的“白衣天使”討價還價,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理和心理體驗?事前事後有多少人不會怒火中燒?這無疑為已經不堪一擊的醫患關係雪上加霜。

一些無良醫生之所以有恃無恐,是因為手術檯上的加價行為很容易逃避監管部門的懲罰,風險較小。在醫患的對比之間,醫方因為壟斷信息而位處強勢,患者在維權時處於弱勢。加上手術檯上增項目具有合理與不合理的模糊性,因而讓監管部門很難判斷。部門醫院也處在監管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盲區,或許只要患者或家屬能情緒穩定,一切就萬事大吉。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此類新聞的曝光力度,另一方面有些監管部門也要負起責任來。對於轄區內出現的此類事件,出一起嚴肅處理一起,絕不能姑息養奸!

作者:風青楊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