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宰相当街释放杀人犯,君王:不知道,宰相为何执意寻死?只因两字

“忠”和“孝”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为汉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但因两者有一定的矛盾性,部分人在处理尽忠和尽孝的问题上,或是被后人所颂扬,或者被世人所诟病。下面且看春秋时期,当两难全时,楚国的一位臣子是如何处理“忠”和“孝”的。

宰相当街释放杀人犯,君王:不知道,宰相为何执意寻死?只因两字

春秋时期,在这个打仗都讲究礼法的年代,正是诸子百民推崇道义的高峰。在楚国昭王时期,有个大臣叫石奢,当时任楚国的令尹。此人为官非常廉洁,从不溜须拍马,做起事情来胆子也大,放在现代,就是一个楷模型的官员,一心为楚国人民服务。

一天他正在自己的管辖区内巡视,发然听到有人大喊一声:“杀人了!赶紧抓住他!”,石奢愕然,光天化日下,竟然有人当着他的面行凶。他立即示意左右,侍从一拥而上,在百姓的帮助下,迅速将凶手擒住。石奢没想到出行路上会遇到此等荒谬之事,寻思着一定要将凶手严惩。

宰相当街释放杀人犯,君王:不知道,宰相为何执意寻死?只因两字

楚昭王

侍从将人犯押解至石奢面前,人犯自觉羞愧难当低头不语,石奢命其抬头,欲质询其为何当街杀人。凶手一抬头,石奢立即大惊失色,此人犯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

一向刚直不阿的石奢突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涌上心头。父亲今天所犯之罪按律当处以极刑,手刃生父乃不孝!若是当街放了父亲,则有违朝廷的律法,作为令尹,愧对国家,是为不忠!石奢思忖良久,最终下令放走了自己的父亲。

宰相当街释放杀人犯,君王:不知道,宰相为何执意寻死?只因两字

回到家的石奢,让府丁将自己绑起来,派人给楚昭王说自己将巡街遇到父亲杀人一事,为尽孝,不得已当街将父亲放走,但作为令尹(相当于宰相)的他同时也触犯了楚国律法,为尽忠,他唯有将自己绳之以法,请昭王成全。

楚昭王听闻后,心中对这位忠直的臣子心生了几分敬意,不忍杀之,便回复道:“你顶多算是没有抓到凶手而已,不算什么大事,楚国还有许多国事需要你去操劳,这件事我就当不知道,就这样过去吧。”

宰相当街释放杀人犯,君王:不知道,宰相为何执意寻死?只因两字

石奢听到楚昭王的话后,感激涕零,叹道“楚王恩惠于我,我等作为臣子更当尽忠!”说完,便自杀身亡。

石奢的故事,现在的我们看来,他或许做得过于刚毅,不够迂回。但是正因为两千多年前有这么一批名士,宁可失去生命也要成全“忠”和“孝”,正是因为此种震撼,才让这种文化源远流传,直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