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比岳飛還冤的開國名將,被黑了上千年,一直被罵,後代不得不改姓

北宋初年有一個名將,應該是個民族英雄,但卻被歷史抹黑,被堪稱是奸臣的代表,作為一個反面人物,他其實是有冤屈的。他就是潘美,戲曲中稱他“潘仁美”。

潘美曾是一個天分極高的人,後來追隨柴榮,為柴榮打下江山做出很大貢獻,柴榮也很信任他,對他委以重任。

陳橋兵變時趙匡胤讓潘美單槍匹馬去陝西軍營勸降某個重要將領,除掉趙匡胤的心頭之患,結果潘美單槍匹馬闖入軍營,將這件事解決地滴水不漏,趙匡胤也非常賞識他。

在南下滅唐的過程中,潘美以一當百,率領手下斬殺敵人數萬人,還生擒皇帝劉鋹,他為宋朝的建立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樣一個人又怎麼會揹負上奸臣之名呢?這要從楊業說起。

楊家將不但個個驍勇善戰而且忠心耿耿,楊家將是宋朝統治者從北漢搶來的,歸降宋朝後他們才改姓“楊”,作為一個外來家族,宋朝明著使用暗著提防。

比岳飛還冤的開國名將,被黑了上千年,一直被罵,後代不得不改姓

不少宋人總是對他懷有“非我族人,其心必異”的看法,而王侁便是其中一個。

在遼軍的進攻下,宋太宗派出楊業和王侁出城迎敵,兩人對進攻戰略發生衝突,激烈辯論,王侁邀功心切想硬攻,楊業注意到遼軍勢力很大,而且各個驍勇善戰,自己的兵力不是很充足,就說:“現在不能硬攻,否則是沒好處的。”

楊業還擔心老百姓會生靈塗炭,所以不主張過分殺戮,王侁對楊業有偏見——不是嫉妒,是提防,楊業從屬過北漢,屬於降將。

王侁堅決不同意,決定強攻,楊業只能服從,他知道這場仗可能會敗,就對潘美說:“宋朝的士兵們個個都不是怕死的,都想為國效力,我作為將軍,應該對他們的生死負責,所以我率兵攻打遼軍的時候,希望你們能設置伏兵,讓我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潘美答應了,他是準備這樣做的,但王侁當時準備撤兵,就在楊業兵敗向他們設置好的埋伏的地方——陳家谷口走來,王侁竟然打算撤兵了。

比岳飛還冤的開國名將,被黑了上千年,一直被罵,後代不得不改姓

情況對楊業十分危險,但潘美勸阻過,王侁不聽,潘美也沒辦法。

王侁認為陳家谷口根本無法抵禦遼軍入侵,也不想為他不信任的將領楊業冒險,所以他們撤兵了,楊業滿心以為有人接應自己,卻發現沒人,最終只能與遼軍硬拼,身中數刀。

楊業被遼軍俘虜了,遼軍欣賞楊業,但楊業死不投降,為了忠於國家,楊業絕食而死。

楊業死後百姓需要找到一個背鍋的,就找到了潘美,說他嫉妒楊業,故意陷害他,事後還扭曲事實。

後來皇帝流放了王侁、劉文裕等人,給潘美連降官三級作為懲罰。

比岳飛還冤的開國名將,被黑了上千年,一直被罵,後代不得不改姓

後來潘美被複職,但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卻一落千丈,百姓將他描繪成一個無恥小人,對潘美的詆譭讓潘美的後代都沒法做人,就將潘姓改成馮姓。

其實楊業之死潘美有責任,如果他堅持守在那裡,楊業或許有一線生機,但也不敢保證,沒準連潘美也被俘虜了。

但將責任都推給潘美是不對的,畢竟王侁是權力最大的,他說一不二,無論是楊業還是潘美,都無法說服他,他有著軍隊的總指揮權。

潘美這個人從前心地十分善良,在趙匡胤爭奪皇位,他保下了後周世宗的兒子,不然趙匡胤斬草除根怎麼辦?潘美這麼做也是有風險的,後來他將後周世宗的兒子撫養成人,也算是報答了柴榮當年對他的知遇之恩。

一個人的本性不會變得太大,潘美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成為一個沒有人性、妒賢嫉能的人,戰爭從來不是某個將領可以說了算的,尤其是派出這麼多將領,別說皇帝的命令最大,就算將領之間,由於對戰爭局勢分析不足,意見不同,也可能發生有人戰死的事情。

比岳飛還冤的開國名將,被黑了上千年,一直被罵,後代不得不改姓

楊業的判斷是對的,可是王侁太剛愎自用,而潘美又優柔寡斷,這才是導致戰爭失利的根本原因。

但民間編戲文總要臉譜化一個人,要編造出絕對的好人,就要有絕對的壞人,不然戲劇不好看,這是創作戲劇的藝術手法。

潘美在宋朝歷史,無論戰功和地位,都在楊業之上,是北宋最傑出的將領之一。

比岳飛還冤的開國名將,被黑了上千年,一直被罵,後代不得不改姓

他也是被人抹黑很多年,真實情況也許不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