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血糖控制在多少最好?怎么控制血糖?

Cor158862007


血糖控制在多少最好?这不能一概而论,血糖控制目标要因人而异。要对糖尿病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获益程度、治疗费用经济承受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血糖控制目标进行分层管理,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并且充分评估强化血糖控制的利弊得失。HbA1c它反应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在临床上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HbA1c正常值为4%~6%,在各层级的血糖控制目标中HbA1c有不同的要求。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1.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4.4-7.0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血压<130/80 mmHg;LDL-C<2.6 mmol/L(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1.8 mmol/L(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BMI<24.0 kg/m²。

2.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HbA1c<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3.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HbA1c<8.0%,更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WHO界定≥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患病率高、起病隐匿、异质性大、危害大等特点。降糖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低血糖发生。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导致的伤残和早亡,改善生存质量和提高预期寿命。

1. HbA1c<7.5%,空腹或餐前血糖5.0-7.2 mmol/L,睡前血糖5.0-8.3 mmol/L,血压<140/90 mmHg。适用于健康(合并较少慢性疾病,完整的认知功能),较长的预期寿命的老年患者。

2. HbA1c<8.0%,空腹或餐前血糖5.0-8.3 mmol/L,睡前血糖5.6-10.0 mmol/L,血压<140/90 mmHg。适用于复杂/中等程度的健康(多种并存慢性疾病,或2项以上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或轻到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中等长度预期寿命,高治疗负担,低血糖风险较高,跌倒风险高的患者。

3. HbA1c<8.5%,空腹或餐前血糖5.6-10.0 mmol/L,睡前血糖6.1-11.1 mmol/L,血压<150/90 mmHg。适用于非常复杂/健康状况较差(需要长期护理,慢性疾病终末期,或2项以上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或轻到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有限预期寿命,治疗获益不确定的老年患者。

妊娠糖尿病,建议糖尿病患者在HbA1c<6.5%时计划妊娠,以减少先天异常的风险。

1.孕前血糖目标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HbA1c<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可HbA1c<7.0%,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 mmol/L,餐后血糖在8.5 mmol/L以下。

2.所有类型的孕期糖尿病孕期血糖目标:空腹血糖<5.3 mmol/L、餐后1 h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

其他

1.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7.0 mmol/L,HbA1c尽可能控制在6.5%以下。

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控制的目标为:餐前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HbA1c<7%。

3.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TG血症和(或)低HDL-C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血糖控制的目标为:空腹血糖<6.1 mmol/L、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及HbA1c<7.0%。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坚持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定期血糖监测、接受糖尿病教育,积极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等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平稳、安全的降糖治疗和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药事健康


对于血糖的控制标准,我们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一下粗略的分类,然后分别适用不同的控制标准。

首先对于正常人,或者中青年、病程短且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我们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更好。

对于病情较轻,经过治疗可以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要求: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无明显并发症,要求: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对于70-80之间的老年患者,如无明显并发症或者低血糖反应,要求: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7%。

对于计划生育的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要求: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对于70以上、病程较长、合并严重并发症、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患者,要求: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7.5%。如果还有不适,还可以适当的放宽。

糖尿病的质量还是遵循饮食治疗,主要是坚持吃-动平衡、控制体重、控制腰围及体脂率、主食要定量、饮食搭配要合理、多饮水、戒烟酒、多吃蔬菜、适量吃水果及零食、少吃油盐、多吃豆类及奶类等等;运动治疗,坚持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以上,每次30分钟左右;心理治疗,坚信通过控制血糖,可以取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血糖监测,随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便于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既是治疗的重点,也是治疗的难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能够事半功倍。

目标我们有了,实施方案我们也有了,作为实施者的我们,自己不仅仅决定我们降糖成功与否,也决定我们以后生活质量水平!!

注:图片均下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糖尿病联盟


在不引发心脑血管事件、不引发低血糖和肥胖的前提下,当然是血糖控制的越严格越好!

严格的血糖控制要求:

空腹血糖控制在4.4~6.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或任意血糖在:6~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或更为严格<6.0%。

严格的血糖控制不是适合所有人!

严格的血糖控制更倾向于新诊断的年轻、预期寿命长、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无低血糖风险的患者。



对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患者、高龄大于80岁的老年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预期寿命<5年的患者、没有家属陪伴的老年人、有智力障碍的患者,要求血糖控制应该放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要求宽松血糖控制:

空腹血糖控制在8~1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或任意血糖在:8~12mmol/L,甚至可放宽至13.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8%


其余一般人群至少应该采取一般控制范围,血糖要求: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或任意血糖在:<1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


更多靠谱健康知识,请关注 !


普内科刘医生


血糖控制在多少是最合适的这个问题因人而异。跟患者的年龄、病史长短、有无并发症、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是否应用可以升高血糖的特殊药物、是否经常出现低血糖、是否独居等各种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有关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分为三种:

1、严格控制: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控制在4.4-6.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6-8mmo/L。严格控制适用于新诊断的、年轻的、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的、住院糖尿病规律饮食降糖治疗过程无低血糖或体重增加(超重及肥胖患者)等不良反应的患者。

2、一般控制: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10mmo/L。一般控制适用于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非老年患者及非老年独居患者。

3、宽松控制: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控制在8-1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12mmol/L。宽松控制适用于独居老年人,低血糖高危人群(服用降糖药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糖的人,因工作饮食无法规律的人,用餐过程中经常会有工作必须打断用餐的人),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和高危人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超老年(年龄大于等于80岁)患者,预期寿命小于5年(比如癌症患者)的患者,有精神及智力障碍的患者。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低血糖时,很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比如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死、心衰等,危及生命,尤其需要重点注意,这时候要放宽血糖控制指标。

希望糖尿病病友们多学习,多锻炼,多实践,多监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好血糖,最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蓝海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血糖控制目标和措施📬

不同的人群,血糖控制的目标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想要把血糖控制好,饮食和运动一样也不能少,必要时还需要降糖药来助攻。



一、不同的人群,血糖控制的标准范围

(1)没有血糖高或者糖尿病病史的人,血糖需维持在正常范围,即清晨空腹血糖3.9~6.1,餐后两小时血糖7.8,糖化血红蛋白<6.0%。

(2)对于年轻的、糖尿病病程较短、 没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尽量使糖化血红蛋白(反应三个月的平均血糖)<6.5%,甚至尽可能的控制在正常范围。

(3)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至少应该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相当于空腹血糖4.4~7.0,非空腹<10.0。

(4)有年龄大、糖尿病病史长、有低血糖史、明显的血管并发症,或其它严重合并症、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应当适当放宽,糖化血红蛋白< 8.0%更合适。

二、控制血糖的方法:

(1)生活方式改变:①控制饮食:每日主食4~5两,轻体力活动者5两,中体力活动者6两,消瘦或重体力活动者 7~8 两;动物蛋白2~4两;油1~2勺(1 勺=10 g),;蔬菜1~1.5kg。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②体育锻炼:量力而行,每周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轻度运动如散步🚶、做操、太极拳等;中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健身操;稍强度运动如游泳🏊、爬山、 球类🏀、跳舞💃等。


(2)当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后,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应该考虑降糖药物治疗,从口服药到胰岛素治疗。大致的过程如上图:


重要提醒:

(1)所有人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控制其他项目: ①总胆固醇<4.5;②高密度脂蛋白:男>1.0,女>1.3;③甘油三酯<1.7;④低密度脂蛋白: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6,合并者<1.8;⑤体质指数<24;⑥血压<130/80。

(2)生活方式的控制措施必须自始至终的坚持。不能只依赖药物。

(3)糖尿病是个不断进展的疾病,所以勤查血糖,定期查糖化血红蛋白。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医院的定义高血糖范围是在6.2-7.1mol,就叫做高血糖,7.1以上就叫做糖尿病不过根据最新的世界医疗组织报告,6.2以上也算是糖尿病了,只不过是糖尿病潜伏期当然控制在3.9-6.2范围最好平时要多注意饮食才行,

建议你开始加强锻炼,以消耗掉人体不能分解的多余糖分,平时多吃一些对血糖有帮助的食物,如苦瓜,薏米,木耳,燕麦等,尽量少吃一些高淀粉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这个阶段还是需要药物来控制的,

西药是相对于应急来用,长期服用降糖建议选择的是中药制剂的,我姑丈得了糖尿病,空腹都高到9.6了,还脚溃疡,那时候除了医生开的药以外,还吃洗胰清糖素来辅助降糖,毕竟长期服用西药副作用还是有的

所以选择个草本植物提取的中药制剂,没那么多副作用,血糖是挺稳定的,脚溃疡慢慢也好了,适合长期降糖,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地圈问答团队:董金平


农地圈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击左上角,查看更多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

在平时门诊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患者问我,“医生,我的血糖究竟控制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才是最好的。也经常有患者会问,“医生,到底我的血糖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就不需要担心了”

其实,根据目前临床要求,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你的血糖控制应该到正常范围内。

这里,小眼睛医生不自知的想到了过去小眼睛医生回答过的到底血糖在什么程度的时候,才能诊断为糖尿病患者。

大部分患者这样说,小眼睛医生没有遵循事实,没有考虑到真实情况,其实小眼睛医生蛮委屈的,因为大部分读者对于血糖值的不理解。



大部分患者对于血糖的危害性理解不足。

临床上,到底是血压高更可怕,还是血糖高更可怕。小眼睛医生个人认为,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对于身体的危害更为强烈。

所以,小眼睛医生认为,对于血糖的控制你需要更加严格,至少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你都需要这样做。

所以,对于餐前血糖,你最好能够控制到7mmol/L以下,对于餐后血糖,你最好能够控制到11mmol/L以下。


不测血糖如同蒙着眼睛骑车。

不测血糖,不能很好检测自己的血糖,知道自己的血糖程度有多少,所以不仅仅是用药你无法控制,就连饮食量和运动量,你都无法决定。

所以,小眼睛医生认为,你最好严格控制自己的血糖到正常的范围内。能够很好的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过去自己控制血糖的经验。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哦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小眼睛医生爱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水平的控制应该因人而异,至于书中所写的血糖标准参考值多是针对的健康人群,并不完全适用于糖尿病人,为了让患者对血糖的控制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按照患者的年龄、健康及患病情况等细化了血糖的控制标准(以下血糖值单位为mmol/L):

中青年患者,尤其是身体状况较好,又没有较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时,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6.1,餐后2小时血糖则应该小于7.8;

而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标准要适当的宽松一些,对于尚未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老年人而言,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6.0~7.0,餐后2小时血糖则应该在8.0~10.0;而身体状况欠佳,有着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的人群而言,空腹血糖则应该在7.0~9.0,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8.0~11.0;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标准还可以再宽松一些,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至于控制血糖的方法,目前最有效的只有三种,包括服药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具体来说就是按时吃药、限制高糖高脂饮食的摄入、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以及适量的运动!



综合内科张医生


对于控制血糖,我们一般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这3个指标是否达标。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没有进食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血,检定的血糖值,作为诊断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能够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如果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果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考虑糖尿病;建议复查空腹血糖,并做糖耐量试验。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可确诊糖尿病。如血糖低于2.8mmol/L,临床称为“低血糖”。

2.餐后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值在6.7-9.4 mmol/L,最多不超11.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值≤7.8 mmol/L,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诊断和发现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在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被成为糖耐量异常,若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在11.1 mmol/L以上,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3.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它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在人体 内能够保持120天左右,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在4%~6%范围内,血糖控制正常。

因此,血糖达标不仅仅是指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达到正常,关键还在于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5%以下,三方面都正常才算达标。因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只能反映当时‘一个点’的血糖值,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此前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判断血糖控制情况有更好的效果。而在我国,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很少在体检中会检查这一指标,其实我国各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都可以做这项检查,费用不是很高,建议大家每3 个月做一次。


科学运动与健康


要了解如何控制血糖,我们首先应该清楚:血糖为什么会升高?血糖的正常范围又是多少呢?


血糖是怎么一回事儿?


血液中的糖是我们人体细胞的重要养料。血糖会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控,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3.9~6.1mmol/L。


吃饭时人体会从外界获得糖,运动时肌肉中的糖原分解,遇到危险时的应激状态,血糖都会暂时性的升高,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会及时调控,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所以,血糖升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


那么血糖控制在多少最好呢?


对正常人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当血糖≤3.9mmol/L,就应该引起警惕,需要迅速补充糖类食物。


怎么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方法无外乎三种:药物、生活方式或者药物加生活方式。有些朋友会说: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尽量不吃。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大夫们和我们想法是一致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实在控制不了,才考虑药物治疗。


进食是升高血糖的主要方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越多,对血糖的影响也就越大。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通过智慧的吃主食来控制血糖。这几个方法您不妨试试!

  • 吃全谷物

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常用GI值来表示,全谷物属于GI值相对较低的主食,比如:大麦、黑米、棒子面、豆类等等。与GI值相对较高的精米白面同食还能降低食物总体的GI值。


  • 吃温凉干的食物

很多朋友反应:不敢喝杂粮粥,因为粥类对自己的血糖影响很大。大家在煮粥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急火煮,少加水。谷类食物的加工时间越长,越精细,温度越高,水分越多,GI值越高,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也就越大。除此之外,也应该避免油炸、煎、炒的烹饪方式,采用蒸、煮、烤的方法。


  • 进餐顺序很重要

吃饭时应该先吃蔬菜、再吃肉类、主食放在最后吃


  •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对于不经常食用奶制品的朋友,在和面时加入牛奶或者奶粉,可以通过增加蛋白质含量的方式,降低主食GI值。还能够提升主食的风味,让食物变得更好吃。购买面粉时,除了全麦面粉,也可以选择强化蛋白质的面粉。魔芋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制作主食时也可以加入一些。


  • 每餐不要食物单一

米饭的GI值有83,米饭加芹菜炒猪肉的GI值就变成57了。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每一餐都应该尽量的丰富,千万不能只吃主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