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抗战中唯一被日军佩服地称为“一流伏击战”的一仗

在抗日战争中,以游击战法为主的八路军打过许多漂亮的伏击战,但被日军称为“一流伏击战”的,只有那一次——神头岭伏击战。

1938年2月,日军为配合其在华北地区的作战,调集共3万余人,沿平汉、同蒲、道清等铁路线,大举进攻晋南、晋西。他们一面攻取城镇要地,一面沿邯长公路驱突进,进攻临汾。邯长公路成为日军一条非常重要的后方交通运输线,而黎城是运输线上一个重要的兵站基地。

抗战中唯一被日军佩服地称为“一流伏击战”的一仗

129师386旅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打击日军,意即:佯攻黎城,在日军援军必经的神头岭打一场伏击。选择神头岭作为伏击地点,是因为从地图上看,此地为两山夹一沟,公路从沟底穿过,是个天然的伏击场。

但当386旅旅长陈赓亲自实地勘察战场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里与地图上所绘完全相反——神头岭是一条光秃秃的山梁,公路是从山梁上穿过,公路两旁除了国民党的一些废弃工事,没有任何遮蔽物。伏击战的要诀是“出其不意,攻敌不备”。那么,地形就成了伏击战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样一处平梁之地如何打伏击战?实地勘察的干部们均表示要另选战场。

抗战中唯一被日军佩服地称为“一流伏击战”的一仗

旅长陈赓仔细看了地形,表示按原方案执行,看大家满腹疑窦,陈赓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按常规讲,神头岭确实不是打伏击的理想场所,但既是常规,日军也会这样想,思想上必会麻痹大意,正是我军出其不意的良机;国民党的废弃工事,日军早已司空见惯,不会警觉,只需我军战士伪装得当,必能骗过敌人。

我方为了隐蔽好,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不动废旧工事的土,即使是弄倒了一根草,也要顺风向扶好。当增援黎城的日军行经神头岭,一切果如陈赓所料,敌人对伪装巧妙、近在咫尺的八路军伏击部队毫无察觉。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一声信号弹响,原本一片死寂的神头岭复活了——工事里,草丛中,到处飞出手榴弹。由于伏击点离公路只有几十米,战士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手榴弹投掷到日军堆里,落点准,杀伤力自然大。手榴弹的火力准备完成后,战士们手持步枪甚至红缨枪杀入日军阵中,很多还未从手榴弹的爆炸中缓过神来的日军顷刻之间成了八路军的枪下亡魂。

曾有日军的随军记者这样写道:“他们就埋伏在距我们二三十米,最多百米的地方,战斗一开始,一两千人突然从身旁的工事中露出脸来,连充满仇恨的眼光,都可清楚的看到,我们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神头岭伏击战在完全不适合打伏击的地方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此战,共毙伤俘敌15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日军称其为“一流的伏击战”,神头岭,变成了日军的“伤心岭”。

抗战中唯一被日军佩服地称为“一流伏击战”的一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