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為什麼古代文人偏愛小腳?纏足的歷史是何時開始的?

目前學界普遍的認知是,在唐末之前,既沒有描述纏足的文獻資料,也沒有相關的考古發現,真正有據可考的纏足歷史源自於宋代。所以那些講到隋朝的故事的,大多是民間傳說,真實性並不可靠。

美國學者高彥頤通過研究證明,六朝時代和唐代的詩文中,有大量的關於羅襪、鞋帶的描寫,這是詩人們對理想女性的描繪。但是,中國雖然有漫長的男權社會歷史,但男性審美還不足以讓如此大量的女性自殘。所以,不要以為我們的祖先變態到喜歡殘疾了的雙腳,這完全是誤解。

目前的研究表明,纏足的出現,與社會經濟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

纏足興起的時候,其實是富人階層彰顯身份的方式。這套邏輯在今日可能很難被理解,但在古人看來,纏足意味著這名女性失去作為勞動力的資格,她不需要幹活。家裡能白養著她,代表這個家庭很有實力。

說白了,女性被纏足,是當時人們炫富的方式。

因為涉及到財富問題,所以攀比之風盛起。許多家庭,本身經濟狀況並不好,但礙於面子還是給女孩子纏足,這一風氣得以流行起來。到了帝制晚期,不纏足已經變成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

另一方面,當紡織業大幅度發展的時候,很多家庭意識到,纏足的女性恰好適合這個工作。美國學者Hill Gates專門寫過這樣一本書,研究纏足和女性勞動力之間的關係。

她得出的結論是,纏足和從事紡織勞動的家庭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一個家庭是從事紡織業的,這個家庭中的女性大概率會被纏足。

其原因在於,紡織業是一種女性從業者遠多於男性的行業,它要求從業者長時間坐著,坐得越久,活就幹得越多。女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家裡人普遍會想要女孩子幫忙紡織,但如何限制孩子愛活動的天性呢?父母想出來的辦法就是:纏足。纏足之後,小腳不再適合奔跑與活動,於是女孩子可以踏實下來進行紡織,為家庭創造更多收入。

換而言之,到了這個階段,纏足這種起初是炫富的方式,產生了真正“實用性”的價值,它變成了限制女孩人身自由的鐐銬。

歸根結底,在女性纏足的歷程中,女性自己起了巨大的作用。她們不會為了迎合男性審美而纏足,但卻會為了表明出身的高貴和經濟的富裕而纏足。放眼當今社會,很多女性又何嘗不是苦著自己,只為了顯示高人一等呢?千百年時間過去,炫富的形式發生變化,但不變的,是人性。

中國古代女子裹小腳具體開始風靡的時間是宋朝,但宋朝這個朝代歷史很久,從公元960年到公元1279年,足足有三百多年,說宋朝,就太籠統了。裹小腳的風氣,在五代就有,但一直到北宋1070年以前,婦女裹小腳的並不多,但過了1110年,也就是宋徽宗宣和年間,纏足逐漸向民間普及,這距離宋朝開國已經150年了。到南宋,裹小腳成為了女性必須做的事。到明清時期,更是如此,不裹小腳的女人嫁不出去,還被喊成是”大腳“,明朝崇禎皇帝對小腳讚賞有加,誇獎哪個妃嬪腳更小,對腳大的充滿鄙夷。

為什麼古代文人偏愛小腳?纏足的歷史是何時開始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古代婦女們開始紛紛裹小腳呢?

根據一些靠譜的說法,裹小腳起初是上層貴族為了炫耀自家婢女、女性腳小而興起的。唐朝之後,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皇帝喜歡腳小的女人,那時候還是比較正常的小腳,是天然的小腳,不是裹出來的。但大家也知道,有句話叫做“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吳王喜歡劍客,於是當朝就有許多劍客,百姓被劍客刺傷的很多。楚王喜歡腰細的,宮中的女子就多自己餓自己,捆紮束腰。

小腳也是這樣的,起初可能是宮中女子開始裹小腳來討好皇帝,後來就是各地的富豪,讓婢女裹小腳,繼而家裡的女子也裹小腳。

什麼是上行下效?

元朝的富戶為了炫富,模仿宮廷,讓僕人割屌,假冒自己也有個後宮,讓太監伺候自己的女人。那麼五代到北宋的富戶,自然也靠讓家裡的女人裹小腳來炫耀自己的門第。在北宋末年之前,裹小腳的風氣主要是在貴族之間流行,到北宋末和南宋,就滲透到了民間了。不是說中國古代文人喜歡小腳,是中國宋朝以後的人,都不知道裹小腳是為啥,偏偏習慣了這種惡習,但凡描寫女子之腳,自然就是“寫小腳”了。

為何寫小腳的文人多?

因為不是文人,普通人連識字都做不到啊。就算識字,寫了也沒人看啊。要是說普通男子對裹小腳深惡痛絕,那不裹小腳的女子怎麼可能嫁不出去?

理解了這點,就能曉得,裹小腳,既不是為了逼迫女子足不出戶(事實上客觀上的確有這個後果,但宋朝以前也有後宮和閨房),也不是為了滿足男子性癮,它就是一個自上而下爭相效仿的惡劣風氣。和當年八旗子弟喜歡遛鳥,到後來京城的百姓也喜歡遛鳥,以至於清末、民國、現代,各城市老城區的人更喜歡遛鳥一樣。又比如,上層婚禮必用豪車,到平民間,婚禮不找幾輛豪車他就感覺面子上過不去,道理是一樣的。只是,裹小腳這個風氣,過了幾十年,人們就已經忘記了它究竟是為了什麼。當年富戶誇耀門第,效仿宮中,到民間相沿成俗以後,八九百年來,使女子受盡苦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