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清朝滅亡後,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去哪了?

1911年辛亥革命的一聲槍響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把滿清這艘腐朽的破船拉下了海底。然而頭幾年還升堂上殿的滿朝文武,在清朝滅亡後都去哪了?

清朝滅亡後,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去哪了?

清朝滅亡後,北洋政府和各地軍閥那邊其實大多都還是熟悉的配方。首先是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方十五省率先宣佈獨立;南方的官員們乾脆直接改旗易幟,大多數歸順了革命黨。北方的官員本來就和北洋政府有著理不清的關係,皇帝遜位以後很多就近“改編”成了北洋軍閥的手下,比如東北的都歸順了東北王張作霖。

清朝滅亡後,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去哪了?

當然大清亡了之後仍不缺“忠臣”,其中激進的像“辮帥”張勳搞了個復辟的荒唐鬧劇,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便挖苦道,“那些天北京城外的大街小巷突然冒出了很多的辮子,一個個好像從棺材裡跳出來似的,結果張勳復辟一倒臺,大街上到處都是散落的假辮子,實在是讓人不禁啞然失笑。”還有像王國維這樣的被“皇帝”封了個好聽的“上書房行走”,感激涕零,在溥儀被趕出宮後跳湖“殉國”的。

清朝滅亡後,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去哪了?

有些忠於滿清的遺老遺少看到硬來不行就搞“曲線救國”,紛紛為小皇帝溥儀出謀劃策,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後來的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此人為了“中興名臣”的美夢甘願賣國,極力鼓動溥儀去偽滿洲國為日本人賣力。

當然有很多前清遺臣還是很愛國的,比如溥儀的師傅陳寶琛眼花心不糊塗,曾勸阻溥儀,不讓他去偽滿洲國當漢奸。

清朝滅亡後,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去哪了?

滿清朝廷真正的主力,有些王爺們也不甘心寂寞,為了恢復祖業結黨結社,勾結境外勢力。然而肅親王把自己的女兒都變成日本人了,也沒能挽救大清一去不復返的敗局。還有像溥儀的弟弟溥任一樣明智的,知道搞復辟沒啥前途,慢慢就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後來還當上了新中國的政協委員。

滿清的這些文武大臣們,究竟應該叫作“樹倒猢猻散”呢,還是“王謝堂前燕,飛入百姓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