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國統一之前各國人是怎麼交流的,那時有統一的語言嗎?

佛系1哥


先秦一個東西叫“雅言”,也叫“夏言”,瞭解一下。也就是後來人說的官話,今天人說普通話。先秦時代,基本上各種上層一點的人基本上都會說雅言。《論語·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換言之,孔子大大當年講課都是用先秦普通話的啊。



考慮到孔子推出的“有教無類”概念,他本人門徒各種出身都有。可見,先秦雅言推廣度還是不錯。PS,那個時代北方方言跟雅言距離本就不太大。因為秦穆公時期,有一個叫由余的人派西戎派到秦國出使,這人祖上是晉國人,所以他會說晉語。於是,他就用晉語進行了一場非正式官方交流。可見,雅言跟晉語差別不太大。



我相信很多說會覺得楚言一定很難懂,因為是南方方言。《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這話諷刺楚國未免偏頗。楚人確實說楚言,比如楚國令尹子元,帶著楚軍伐鄭,碰上鄭國玩空城計,真的就是內城的閘門沒有放下,就留個空城給楚人進。楚軍也是慌張了,子元也慌張了,然後大家說起了楚言。可能他們覺得空城肯定有陰謀,這裡一定有伏兵或者細作,所以用楚言交流的結果,是我們還走了吧。然則,鄭國的空城計不是陰謀,他們是真騰出城來撤退,原本還打算繼續撤離,結果鄭國人半途聽到探子來報的暗語,停止撤退。但是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楚國人普通話普及度挺高,而且他們是先說雅言,然後慌張了切換楚言交流。

除此之後,遇上不會半句雅言的百越村裡人,確實需要翻譯。這不是中原人要翻譯,楚人也要翻譯,《越人歌》背後故事瞭解一下。


柳氏異聞錄


《論語·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說明當時的確存在大範圍的通用語言--“雅言”。雅言應該是周王室的通用語言,因為諸侯國都要服侍周王室,所以雅言必須是要會的。不然你這個諸侯是要被笑話的是會被認為是野蠻人的。而且孔子周遊列國,如果當時沒有通用語言的話,也是很麻煩的。當然這是對於上層人來說的。

對於老百姓來說,沒有機會學習雅言,但我想就算用方言基本交流也是應該沒問題的,而且當時的華夏活動的主要範圍在中原。基本上北方人或者中原人說話都是大同小異,勉強互相還是聽的懂的。所以交流起來不會太麻煩。而當時的楚國就地處南方,語言差異就比較大了。所以也就體現在了中原諸國對秦國和楚國的接納較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