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一“村”,一時代

第一次聽說中關村的名字,還是從高中英語課本上,記得那時,對中關村充滿了好奇與期待,之後來到北京求學,第一個去的地方亦是中關村。第一感覺便是

“電子產品的天堂”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一“村”,一時代

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關村改革發展了40年。2萬餘家高新技術企業、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獨角獸企業……今天的中關村,已經成為一個創新符號,成為中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中關村今天的成就與面貌,是無數創新創業人士40載春夏秋冬拼搏奮鬥的結果。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一“村”,一時代

40年前的世界,信息革命浪潮撲面而來;40年前的中國,從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人們的思想日益解放,原有體制機制的籓籬逐漸被打破,中關村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開始發展。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從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到全國第一個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關村具有自己的精神與文化: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產業報國的奉獻精神。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一“村”,一時代

柳傳志等11位科研人員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中科院計算所傳達室小平房中創辦了聯想,從一家極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年收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控股公司,“聯想”,不僅是中關村的一張名片,更是走向全球的中國知名品牌;2010年4月6日,中關村銀谷大廈一個小房間裡,雷軍等幾位創業者分享一鍋“小米粥”,小米科技誕生,這家創立僅僅8年的企業,於2007年,收入跨過了1000億元大關;從最開始租賃4平方米櫃檯賣VCD到如今變為電商領軍企業,過去20年,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依靠“以奮鬥為樂”改寫自己命運的同時,也為中關村發展注入動力……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一“村”,一時代

中關村翻天覆地的40年,與國家支持密切相關。1988年5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99年6月,國務院批覆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2009年3月,國務院批覆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要求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12年10月,國務院批覆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空間規模和佈局,示範區面積增加到488平方公里。中關村走過的每一步,都承載著國家戰略的強勁支持,中關村40年的改革發展史是國家科技發展的小小縮影,也見證著北京的日新月異。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一“村”,一時代

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療健康……剝掉“白菜幫”、做好“白菜心”。去年12月,北京支持10大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文件的出臺,為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指明瞭方向。北京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腳步越來越穩、越來越快。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發展與成就世界矚目,中關村的發展歷程同樣振奮人心,未來會有無數個40年,一起見證更多的發展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