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樓煩原是一個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稱,後來演變為地域概念,成為歷史上郡、縣、鄉的名稱。今婁煩縣地名,去歷史上“樓”字之“木”旁,誤將“樓煩”寫作“婁煩”始於明末清初,在清代“樓煩”與“婁煩”還一直混用。

據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重續靜樂縣誌》載,有人認為古“樓煩”為胡人佔據之地,後來在這裡居住的漢人為了避諱自己成為胡人,而沿用了音名改變了“樓”字的字形。另外,在二十八宿中“婁”星為“吉星”,意為這裡“吉星多”、“吉星高照”。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西周至春秋時的樓煩國相當於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帶,後擴展壯大,其範圍大致包括北至內蒙清水河一帶,西達陰山之南,南到山西靈石,東迄河北平山縣,東南邊緣太原市區。

戰國時期,樓煩國為趙武靈王所破,歸屬趙國,樓煩這個地名就在這一帶以郡、州、縣、鎮一直延續下來。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把中國劃分36郡, 後來擴展為46郡,就增設了樓煩郡。

西漢因置樓煩縣,治所在今朔城區夏官城村。今太原市的婁煩縣在漢代屬汾陽縣地,魏晉南北朝時期為牧苑。

唐代郡廢。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州,名為憲州。唐初憲州轄樓煩、天池、玄池三處牧馬監,為唐北邊疆軍馬主要來源地,時有“婁煩駿馬甲天下”之謂。今太原市的婁煩縣唐初為樓煩監牧地,置監牧使。龍紀元年(公元889年)在憲州城又增設樓煩縣,成了州縣兩級所在地。

樓煩古國都城遺址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樓煩古國都城遺址位於馬家莊鄉城東溝西北一里處。春秋時古樓煩國曾建都於此。後被趙武靈王所破,現城垣殘跡猶存。曾出土春秋戰國的陶器、刀戟、銅剪頭和戰馬骨骼等。

高君宇故居紀念館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屬山西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婁煩縣靜遊鎮峰嶺底村,是政治活動家高君宇的誕生地及16歲以前生活和學習的地方,座落在峰嶺底村中部東端被稱作“高家崖”的一條山溝中。

米峪鎮戰鬥紀念地遺址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米峪鎮戰鬥紀念地遺址位於婁煩縣米峪鎮鄉國練村。由“米峪鎮戰鬥紀念碑”、烈士陵墓、米峪鎮戰鬥遺址3部分組成。米峪鎮戰鬥紀念地已被山西省確定為青少年“德育示範基地”。

三教寺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三教寺位於婁煩縣城南1公里處,原址在今汾河水庫淹沒區,始建於北朝北周,為典型的宋代建築風格,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寺。

汾河水庫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汾河水庫位於婁煩縣境內下靜遊村至下石家莊之間。地處汾河上游的呂梁山腹地,海拔1000餘米。庫區最大水面積32平方公里,最高水位在海撥1130米。汾河水庫是以灌溉、防洪、工業用水兼發電為目的的綜合水利樞紐工程。

國家森林公園雲頂山景區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雲頂山因山頂高聳入雲而得名,位於婁煩縣西南部,與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及北武當山緊連,主峰海拔高2708米,為太原市最高峰,森林總面積4萬餘畝,為太原市最大的原始林區。

周洪山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周洪山,原名周公山,位於縣城北部7.5公里處,海拔1767米。登臨山頂,能夠俯瞰周圍數縣之境貌。每年端午節與農曆七月十五日,周洪山要舉辦傳統廟會。周洪山也是明末清初李述孔、李宗盛領導交山農民軍的主要根據地。

孫悟空老家花果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花果山,位於婁煩縣馬家莊鄉大聖堂村的西北部,海拔1806米。山頂有一座建於明代的記載有花果山的石砌神廟。每年夏秋之交有奇特的"龍和晚照"景觀。據專家考證和史料記載,此山是古典小說《西遊記》最早的孫悟空故鄉事故起源地。山上樹木蔥籠,奇花異草撲鼻清香,奇形怪石林立。並有近年剛剛失去水源的水簾洞,但能聽到呼呼聲音。是人們追尋欣賞《西遊記》事故和追尋孫悟空故事的旅遊勝地。太佳線和潘南線公路已從山下通過。距太原市僅僅80餘公里。

石峽溫泉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石峽溫泉位於水庫上游的石峽溝中。峰嶺、石峽兩山山峰陡峭,怪石嶙峋,多有石洞。石峽山下原有石佛寺,至今遺址猶存。峽長約5裡,最窄處不到百米,較闊處流水纏繞著一座酷似月牙兒的土山峁,人稱月亮峁,汾河水自北向南經此脫韁而出,形成一個個大旋渦,旋渦周圍有許多泉眼,即為石峽溫泉。隆冬季節,水不結冰,溫泉周圍的河畔水草如茵。清代詩人趙夢麟有描寫石峽溫泉詩一首:“重山對列如環堵,沸沸清泉漱江渚。隆冬不凍夜不寒,水面鴛鴦來往語。隔溪古寺插峰頭,曉氣晴嵐帶雨收。青苔兩岸和煙柳,山自盤旋水自流。”1960年汾河水庫建成後,石峽水位提高,溫泉隱於水下,但旋渦周圍冬季仍然不凍,有時氣溫偏低,也不過結一層薄冰。旭日初昇或夕陽晚照時,石峽溝上空紫煙升騰,白霧瀰漫。今天的石峽溫泉丰姿不減當年,仍為婁煩勝景之一。

婁煩縣羅家曲觀音寺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婁煩縣羅家曲觀音寺位於杜交曲鎮羅家曲村,始建於唐代,歷代都有修葺,現在主建築為明代建築風格。有正殿、東西耳房及戲臺基礎。正殿總面積129平方米。正殿座北朝南,高9米,懸山頂,琉璃剪邊,面闊三間,進深五間。簷下共有拱9朵,耍頭雕刻龍頭,這些蓮花狀斗拱排列密集,保存完好。且造型精美,形態宏大,可與三教寺大雄寶殿的蓮花斗拱媲美,為山西省罕有。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觀音寺主要是供奉佛教觀世音菩薩的寺廟,寺內的廂房內原為羅漢殿、龍王廟等殿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因抗日戰爭寺內僧人離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90年前為小學校。現在整個寺院保存較好。是在婁煩縣倖免於戰爭破壞和建汾河水庫拆遷,原址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建築。寺院有明、清修葺時的大型碑石兩通。寺院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山風景旅遊區

冬天去海南,夏天去婁煩。汾水東山有個家,綠水青山是氧吧”。這是對享有婁煩世外桃源的婁煩東山生態莊園的最美的描述。

婁煩東山生態莊園位於太原市婁煩縣杜交曲鎮下石家莊村,毗鄰山西省水源地汾河水庫,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綠山青,置身其中令人不覺目酣神醉!在治荒人鍥而不捨十幾年的艱辛治理建設後,如今的東山生態園已然成為人們旅遊休閒,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莊園內無論是宏偉壯觀的彌勒大佛,三晉特色的土窯洞,還是江南溫婉的亭臺樓閣、綠色蔬果採摘園,亦或是點點野花美景都能給你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讓您不虛此行。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來到山頂,除了能賞山下美景,映入眼簾的還有一尊金佛,氣勢恢宏的彌勒金佛置身雲海,笑顏常開,好似喜迎八方賓客來,天地廣袤,我佛慈悲,穿過金佛,玉石圍欄帶您去虔誠悟"道"。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遠眺、近觀每一座亭臺樓榭都溫婉動人,與波瀾壯闊的汾河水遙相呼應,夕陽西下時,亭臺閣樓分外妖嬈。置身於閣樓觀景臺,所有山川水木一覽無餘,頓時讓人有種心懷開放的感覺。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白玉雕圍欄刻滿詩詞歌賦,古色古香的彩繪建築配於窯洞更是別有韻味,彩繪內容豐富多彩,別具特色,一步一天地,成為婁煩東山生態旅遊開發濃墨重彩的一筆!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婁煩澗河公園,婁煩的一道風景線!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澗河公園位於山西省婁煩縣城中心位置

公園以“水”為設計主線

以婁煩文化為設計隱線

構築兩條相互交織的水脈文脈共生鏈

由此打造生態宜人、充滿文化底蘊

具有地域特色、適合休閒活動的

“婁煩新綠核,生態秀水灣”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公園分為4大區塊

自西向東依次為“林舞/活力樂港”

“水韻/華埠水岸”

“綠丘/閒適晴灣”

“花田/碧波青嶼”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林舞/活力樂港區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水韻/華埠水岸區塊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綠丘/閒適晴灣區塊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花田/碧波青嶼區塊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著名人物

李懷仁(生卒不詳),字壽山,婁煩莊村人。約生活在清代道光、咸豐、同治年間,自幼聰穎好學,赴忻州考取生員時,曾名列榜首。

姚士林(生卒不詳),姚羅村人。生於耕讀之家,自幼聰慧苦讀。清雍正甲辰年(1724)中舉,乾隆丙辰年(1736)考中進士,被朝遷派往江蘇新陽縣任知縣。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王希曾(1320—1399),字唯賢,號開一。希曾自幼聰慧,七歲入學,十四歲就學於壽陽縣王克己門下,與祁縣呂子成、平定葉兼山、榆次蘇洪九為同窗學友,熟讀經史,當時號稱東西南北王呂葉蘇四才子。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希曾中舉,次年赴南京會方式,榜立第七名進士,後來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山旅太原,第九站——婁煩縣,周王繪圖有樓煩國

高君宇。“五四”愛國運動的領導人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黨的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曾出席共產國際遠東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接見。他還同蔡和森主編中共最早的機關刊物《嚮導》,並出任過孫中山的秘書。他還是山西黨團組織的創始人。1925年3月病逝於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