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只用了20年,走得太快,暗藏了哪些隐患?

1917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继续,俄罗斯帝国却在二月革命之下,结束了漫长的君主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同时并立,因临时政府的措施不当,1917年11月爆发了十月革命,开启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时代,即苏俄时代。1922年12月30日,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为首等四个国家合并,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只用了20年,走得太快,暗藏了哪些隐患?

受一战的影响,俄罗斯等国的国力衰退。苏共上台后,到20世纪30年代末的短短二十年间,苏联一举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工业大国,将英法德等甩在了身后,鲤鱼跃龙门之势不可挡。

不过,了解俄罗斯的人都知道,这之前,因其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比英法等国稍落后的技术条件,使得在一众老牌帝国当中一直处在靠后的位置。一战更使其国力消耗殆尽,这才会爆发革命。儿砸欧苏俄诞生之初,内受白俄之困,外遭列强封锁,国家更是举步维艰。

虽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但在短短二十年里,苏联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将俄罗斯拉出泥潭,甚至有了超越沙俄鼎盛时间的实力,成为全世界第二工业国。着实让人惊奇和感叹:苏联究竟使了什么招数能在短时间内有如此成效?

云石君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在全国大范围的普及。

19世纪下半页,欧洲受工业革命成果大范围普及,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靠着机器大工业使得英、法、德、美等国再一次实现了大飞跃。而俄罗斯因受自身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及落后的社会结构的影响,并没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上述国家的突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沦落到“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的地步,昔日威震欧洲大陆的风采不再。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只用了20年,走得太快,暗藏了哪些隐患?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到1922年苏联的正式成立,50年已过去。虽然,俄罗斯没能和英法德美等国一起乘上技术革命的早班车,但是,50年里,曾经的前沿技术也走向成熟,大大降低了推广和普及成本,俄罗斯也搭上了机器化大工业的列车。凭借强大的体量,使得其地缘潜力逐步释放。而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交通线路的铺开尤为重要。早在1916年,视作俄罗斯国家主血管的西伯利亚铁路已全线通车。在先进的技术的加持下,俄罗斯原本人类无法征服的冻土荒漠地区也有了征服、改造的机会,这就为其成规模工业开发提供了条件,也将俄罗斯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而这些也为苏联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第二,在两次革命之下,旧有社会关系覆灭,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虽然说,革命要流血牺牲,是一种端暴力的方式,不过,在特殊的环境下,苏共以社会下层为自己的力量来源,以革命的方式却能最有效的颠覆了旧有社会关系,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社会关系。

沙俄时代的俄罗斯,统治集团是依托在保留有大量的农耕残余的经济结构之上欧构建的。这种封建的势力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避免自己丧失掉社会从农业向工业转型时的巨大利益和统治地位,使得他们会成为俄罗斯大规模工业化的阻碍,抵触经济转型。

通过暴力革命,可以最大程度的斩断旧体制下既得利益集团的持续性阻扰,为俄罗斯实现工业化转型扫清障碍,实现快速崛起。而快刀斩乱麻之下,一定程度上又能避免因新旧体制的长期斗争而过度消耗国力。不过,国家财富短期内急剧消耗是不可避免的。

自19世纪下半页以来,俄罗斯国运一直处于颓靡状态,再加上工业化转型滞缓,以及一战的巨额消耗,按理说,一场暴力革命对千疮百孔的俄罗斯来说打击也会非常大。但是,革命无异于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与其让俄罗斯自生自灭,还不如奋力一搏,赢取一线生机。而革命一旦成功,社会关系层面的各种掣肘被消灭,工业化转型的障碍也被扫除,重振国威指日可待。

第三,苏共的高压政治体制加速了苏联快速崛起。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只用了20年,走得太快,暗藏了哪些隐患?

虽然,革命取得了成功,但摆在苏共面前的现状还是非常棘手。冻土荒漠土地居多,自然环境极度恶劣,就算再大的地盘也难挑选出几块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地。而在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少数民族独立居住在各边缘板块,再加上复杂的地缘与人文结构,使得俄罗斯存在严重的分裂危险,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也不足。在这样的国情之下,苏联要如何调动国民的生产积极性,怎样在全国范围内大铺开工业化开发,迅速积累国力呢?

如果从人的驱动力来说,用钱鼓励国民生产是最直接的办法,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过,要是苏联有钱,国民生产条件也不会太差,也不至于到了革命的地步。首先,俄罗斯帝国因没能早早赶上工业化的列车,发展已落后几十年,国力积蓄也不足。其次,日俄战争、一战,俄罗斯的国力消耗严重。最后,苏联建国初期,长期面临西方列强的围堵封锁。内忧外患之下,苏联也为钱发愁,也希望飞来一笔横财。

一般来说,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才能有效激励人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不过,显然,苏联的胡萝卜很少,不得已之下,那就只能偏离,重用大棒。苏联在国内施行高压政治,用强力威慑民众,逼迫他们按照国家意志从事劳动,给予他们很少的报酬。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短时间内,苏联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转型,为苏联实现大国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不过,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高压之下总会需要些寄托来消遣,大棒扛多了,总是需要点甜头尝尝的,不然都会有逆反情绪。那么,从苏联实现崛起,到苏联解体的50多年里,苏联要怎样才能维持其超级大国的荣耀?苏联崛起后,国民会得到多一点的胡萝卜吗?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83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