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新書」賈慶軍著《王陽明天學初探:以四句教為中心的考察》出版暨後記

「新書」賈慶軍著《王陽明天學初探:以四句教為中心的考察》出版暨後記

賈慶軍著

《王陽明天學初探:以四句教為中心的考察》

出版暨後記

「新书」贾庆军著《王阳明天学初探:以四句教为中心的考察》出版暨后记

王陽明天學初探:以四句教為中心的考察

賈慶軍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嘗試從天學或者宇宙論的角度對陽明良知心學進行闡釋。其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以四句教為中心展開對陽明天學之探討。研究表明,陽明四句教展示的是其對天人奧秘的參悟。這四句完整展示了一個良知宇宙生成和展開的過程。短短四句蘊含著陽明的宇宙論、道德論和認識論,即一個世界的全部。其中,宇宙論乃是核心。宇宙展開的過程,也是認知(知)和道德(行)展開的過程,三者渾然一體。而陽明知行合一、萬物一體、心外無物等宗旨,也只有在良知宇宙論的角度才能得到恰當理解。然後將陽明宇宙論和道德觀與古今中外的思想進行對比,可以看出陽明天學的高明之處。

第二部分是將陽明天學與荀子的天學進行比較,更凸顯出陽明天學之完整和高明。

總之,陽明思想是有著世界性影響的。尤其是其天學思想,最能凸顯中國傳統思想的特色。這種獨樹一幟的天學思想是中國對世界的獨特貢獻,是我們應繼承和不斷髮掘的寶貴思想資源。

賈慶軍,1974年出生,河北望都人,陝西師範大學世界史研究生、南開大學史學博士,現任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現主要從事浙東學術、中國思想史、中外文化比較研究,論著有《衝突抑或融合——明清之際西學東漸與浙江學人》《浪漫與現實——美國共產主義運動與莫斯科的關係之歷史考察》《浙江古代海洋文明史(明代卷)》《黃宗羲的天人之辯》。

【目錄】

前言

綜述

第一章 “無善無噁心之體”釋義——兼論天理良知之涵義

一 、陽明良知之宇宙存有論和道德存有論釋義——兼論牟宗三道德存有論

二、“無善無噁心之體”釋義

第二章 “有善有惡意之動”釋義——兼論陽明四種善惡觀

一、 善惡乃一物

二 、良知未發已發、動靜之辯

三、 兩層“良知”與兩層“意”之對應

四、 “知行合一”的五層意蘊

五、 “有善有惡意之動”之義

六、 陽明四種善惡觀

第三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釋義

一 、“知善知惡是良知”釋義

二、 “為善去惡是格物”釋義

第四章 四句教與《大學》之關係及四有四無說之爭

一 、四句教與《大學》格物致知之學的關係

二 、四有四無說之爭

三、 兩種四句教

第五章 陽明之宇宙觀和道德學說與中國古代學說之比較

一 、陽明之宇宙觀和道德學說與道家、佛家和一般儒家學說之比較

二、 陽明之宇宙觀和道德學說與其它宋明大儒學說之比較

第六章 陽明之宇宙觀和道德學說與西方學說之比較

一、 陽明之宇宙觀和道德學說與柏拉圖的古典學說之比較

二 、陽明之宇宙觀和道德學說與奧古斯丁的基督教學說之比較

三 、陽明道德學說與西方近代學說之比較(馬基雅維裡、盧梭、尼采)

第七章 陽明天學與荀子天學之比較

一 、陽明與荀子天人觀之比較

二、 陽明與荀子政治觀之比較

結語

參考目錄

後記

【後記】

對於陽明,一直有一種朝聖的心理,未敢輕易觸碰。但他又是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繞過的界碑。多年來徜徉在陽明思想的領路人和接班人的著述中(如陳白沙、劉宗周、黃宗羲等的作品),試著品嚐出陽明思想的某些味道。將這些外圍的佳餚珍饌逐一品嚐之後,對中心稀世珍品的嚮往更是與日俱增。

三年前開始,筆者才撇開一切外圍著述,“致虛極,守靜篤”,慢慢走入陽明的寶山。面對一個巨大的寶藏,我們接近它的唯一的方式就是虛靜無為。所有的先入為主都放在一邊,讓寶山中的風光自然呈現,不帶一絲的外來干擾。

在去領受陽明思想寶藏的過程中,筆者不自覺地經歷了三種領受形式:(一)是領受其文字中的真義;(二)是領受和感悟其文字背後整體的靈明精神;(三)其領悟其所有理念和靈明精神的終極本源。這也是從文、人、宇宙三個層面去聆聽陽明。這三個層次是逐級上升的,對前一層次的領受要在後一層次的基礎上才能妥當。隨著層次的深入,對前一層次的理解也會隨之改變。也許只有在終極層面上,所有層次的真義才會最終呈現。

而以筆者目前的虛靜水平,也只能領受到陽明思想的三個層面。陽明思想深邃廣遠,是我們挖掘不盡之寶藏。他日若再蒙神受,將不勝欣喜。

在去領受這份恩賜的過程中,很多師友給予筆者以幫助和鼓勵。寧波大學跨學科沙龍的定期主題研討,不僅促進了筆者的思維訓練,更給予了筆者諸多的靈感。馮革群、潘家雲、王軍、程文、高新芝、莊佩君、王麥成、周軍、裴愛民、費丞、李廣志、劉恆武、陳緒石等沙龍諸師友的支持和鼓勵一直是筆者問學的動力。我的博士導師陸鏡生先生則始終督促和鼓勵筆者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掘。在和陸先生的探討中,先生的諸多真知灼見開闊了筆者的視野,提高了筆者的領悟能力,併為未來的學習點明瞭方向。

每念及此,筆者常常莫名感動。感謝上天從虛無中化生這個世界,也感謝其使筆者成為這個世界中的一份子。更感謝其給予筆者的諸多緣分。正是這些緣分構成了筆者的微小世界。而這一微小世界也是整個世界,如陽明所說,良知即為天理,天人本為一體。良知個個具足,一沙一世界,部分即整體。每一微小世界皆涵納著整個世界的內容。對自己微小世界的不斷品味、領悟和深入發掘,才會使我們通達整個世界。生命神奇如此,夫復何求。

在這些緣分中,還要感謝周志峰教授等。在周教授的指導下,本課題得到了寧波市的資助,立為浙東文化與寧波文化大市建設研究中心課題“浙東學術之現代價值研究(NZKT201501)”。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緣分世界中離我最近的人——我的父母和妻子。他們一直以來都以無私的奉獻來支持和關心我。而最無私的奉獻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如同陽光和空氣。我的任性往往會傷害最親近的人,在此對家人致以最誠摯的歉意。在今後的日子中我將加倍償還我的欠負。

作為新的緣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編輯凌金良先生、徐沐熙女士,校對李長莉女士為此書的出版耗費了大量心力,在此深深感謝他們的熱心支持和幫助。

2017年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