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文成公主都进藏了,为何大唐和吐蕃还打了179场仗?

文|佳文

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一向被视为民族团结的典型。但有心人会发现

文成公主和亲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冲突依然持续不断。有人粗略估计过在201年间就打了179次仗,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文成公主都进藏了,为何大唐和吐蕃还打了179场仗?

在许多年前,美国研究中国边疆问题的著名专家欧文.拉铁摩尔曾经注意到吐蕃扩张的特点,指出由于藏区地域辽阔,以山南地区部落为核心统一的吐蕃(其核心是雅隆部)实际上面临着内部分离的巨大压力。

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虽然藏区在名义上大部统一在松赞干布政权之下,但拉萨东北部边缘地区的羌人部族苏毗等部其实对逻些的归附性依旧不强。

聪明的吐蕃人想出了让边远地区羌人、藏人部族作为扩张的急先锋,战利品归他们所有的策略。如此一来,邻近吐谷浑、党项羌的被征服者,转身就成为了吐蕃政权扩张的急先锋。

文成公主都进藏了,为何大唐和吐蕃还打了179场仗?

拉铁摩尔的研究告诉我们吐蕃政权其实是比较松散的,借助对边远地区部族发动战争掠夺的允许,拉萨一带的政权得以巩固和从中获取利益。

于是我们看到了670年,吐蕃灭吐谷浑,又侵入西域;675年唐控制西域,687年-689年吐蕃再占西域。为什么吐蕃用兵的重心指向东北方向和唐朝,就是因为距离最远、离心力最强的恰恰是那些今天青海、西藏北部新归附的部族。借助他们的兵力,辅以拉萨后方的物资,吐蕃大军得以驰骋河西、安西北庭乃至陇山以西。

以上所说的只是吐蕃扩张的第一个层面的原因,也就是为了内部政权的整合与利益最大化。但吐蕃之所以热衷与唐朝作战,一大原因是为了获取先进的技术与劳动力。文成公主进藏虽然带去了不少匠人,但毕竟有所保留,于是依靠战争掠夺也就成为吐蕃发展自己文明、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渠道。

掠夺工匠和劳动力也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从吐蕃人到后来的南诏、党项人、蒙古人,都沿袭了这一古老的风尚。掠夺来的工匠等劳动力被按照部落规模从新分配,负责修建各种建筑(如寺庙、桥梁、堡垒等)。另外一些人则成为吐蕃贵族的奴隶,负责放牧、种植与各种杂役。

文成公主都进藏了,为何大唐和吐蕃还打了179场仗?

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往往是为了土地与生存空间的角逐,即便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也无法改变游牧部族扩张掠夺的传统。在7-8世纪的青藏高原,气候比今日要湿润得多,能够养活的人口也要多于今天,这样多余的人口在生存压力驱动下就开始了向内地迁徙的进程,于是川西、滇西、甘南、河西等地都涌入了大量的吐蕃部族。

也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往南、往西也可以获取人力和其他资源。但当时西部的大食也在崛起,

吐蕃曾经与大食在中亚角逐但不占上风;南部的印度、南诏地形复杂,且为热带,不适宜擅长山地高原作战的精锐吐蕃骑兵。综合来看,只有往东、向北扩张最符合吐蕃的战略利益。

二百多年间的数百次冲突,实际上反映出了吐蕃对外扩张的迫切性,这也是一个民族初步具备国家形态后自我发展的一种途径。纵然文成公主入藏能带来一时安宁,但难以满足高原上众多部落的利益,最终酿成激烈的战争。

1、《西藏自治区简史》

2、《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

3、《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